设计院众生相——东南硕士北漂记


打算写一个系列,以后争取每天10点更文,欢迎大家关注。
设计院众生相系列旨在传播设计院圈子里的故事,所有信息都会做适当加工,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我今年34岁,2013年从东南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了北京,至今已经8个年头有余了。
我在一家建筑设计院里做结构设计,工作的第四年通过了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拿到了第一本大证,次年又通过了注册岩土,是我们组里唯一一个拿到这两本注册证的人。
其实我挺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行业还不算太畸形,工作量虽然大,但还有时间去准备专业考试,自己老家是苏北农村的,在购房上给到的支持不多,只有靠我自己,去拼搏一个留下来的希望。
可北京的房子让我绝望,14-17年那一波疯涨,我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而该死的行业让我不止一次想要回家,但每当想起春节回村里时,父母言语之中的骄傲,我却又有些不甘或者说不敢,我回去了做什么呢?

2021年对我来说过得不轻松,母亲查出来乳腺癌,父亲因为常年劳作,身体也不再硬朗,作为家中独子,这一年我请了3次假,回家大概15天左右,陪着母亲到南京做了检查,万幸,病并不严重。
年终的时候,领导以此为由,认为我工作量不够饱满,年终奖只发了2200元,这一年实际到手收入仅仅15万出头。
讽刺的是,不停给我打电话的中介,给我证书开出的价格45万三年,折合下,正好15万一年~我大概就只值一本证书的钱(两本证书价格差不多,当然一起挂不可能30万一年)。
想着自己每天改图改方案,作为专业主设人积极配合设总应付甲方,出差时,电脑不离身,就为了随时随地改图,到底是图啥?
对了,我还是单身,虽然行情好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就能拿到超过20万的收入,但这几年收入停滞不前,30万就像一道天花板,怎么都迈不过去,这样的收入在家里没有支持的情况下,想在北京成家,无异于天荒夜谈。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
回首过去8年,我才意识到自己终究不再是少年郎,自己对专业的满腔热枕也终究是错付了。
对于未来,我还是会在这一行做下去,只是偷懒摸鱼的本领需要好好学一学,毕竟年纪大了,机会还是要留给年轻人。
更多的心思得放到副业和找另一半身上了,说不定有人眼瞎还能瞧上我这款,只是对于父母,心中还是亏欠。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很励志的回答:
问:是什么信念让你披星戴月地工作?
答:父母已老,羽翼未丰。
可身在北京,身在设计院的我,披星戴月也换不来一间我图纸上的混凝土房。
也许,我真的该回家;可是,我该怎么回家?
刚开始写公众号,拜托各位顺手点个赞和在看,多多转发,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