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否是设计院画图匠最高光的时刻?


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今日高考,浙江省高考作文给了一篇材料,内容如下: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当年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也是成为这篇材料中那样的青年,可惜人到中年,别说浙江工匠谈不上,还彻底脱离了工程行业。
十几年前,传统工科还是就业之光,互联网计算机那都是泡沫,要是哪家的孩子考了高分,首选一定是清华土木,家里人不管懂不懂,盲选工科就对了。
要是有谁家孩子选的是汉语言文学、会计一类的专业,表面上恭喜,背地里肯定会暗自揣测,是不是没考好,怎么选了这么个专业......
时光荏苒,回头看,自己高考成绩虽然不错,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是败笔。
虽然毕业后工作找的还行,可架不住行业下行,努力百倍也不及风口上的猪。
所以,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太多!
但好在从整个人生的角度来看,你的每一次努力,都不会浪费。
就拿我来说,设计院的经历虽然糟心,但收获也是巨大的。
我原先从未想过跳出自己的专业,还在院里时,哪怕再不爽,也只是疯狂考证以求安慰,到离职前,除了第一年考的是勘察设计基础,之后每年都拿下了一本证。
就像之前一篇文章里某位老哥说的那样,考证是越考越简单,不同证书之间的内容触类旁通,只要你坚持,收获的除了证书外,还有更重要的自学能力。
可惜,考证并没有带给我想要的生活,工作依旧糟心,翻烂了求职网站也难以找到一个轻松体面些的工作。
我是不得已,才走上了考公这条路。
也许有点凡尔赛,我在考公方面没花太多的精力,多年学习考证的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让我很轻松就上了150+。
只是这次考试,我早已没了当年高考放榜时的书生意气,心里更多的是无奈,最终自己还是放弃了理想,选择了现实。
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很重要!
对我而言,高考一定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人的一生很长,短期的不如意不意味着一辈子不如意,一次错误的选择也不会影响你一辈子。
所以,如果你还留在设计院,请坚持学习的习惯,你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总有一天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你。
如果是尚未工作的应届生,慎重选择自己的行业,但也不必怕走错路,年轻就是资本,大不了从头来过。
如果是今日参加高考的同学,分数很重要,专业和学校更重要,当不知道怎么选时,请务必请教业内人士,长辈的话终究受限于他们成长的年代。
最后,预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PS:关于某考证大佬年入百万的经历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回复“考证”了解。
-完-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干货分享
后台回复:转行,看看大佬们都去了何方;
后台回复:注册证,了解最新资质改革;
后台回复:设计院,了解设计院现状;
后台回复:东南,了解东南大佬的故事;
后台回复:工资,25万年薪设计院如何?
后台回复:降薪,了解设计院薪酬内幕;
后台回复:加群,一起来聊聊工科就业;
后台回复:劳动法,应届生求职避坑须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