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女子婉拒开国大典:我很忙!20年后,瞒着家属给一女子做绝育手术


1949,林巧稚忙着坐诊,婉拒开国大典,还让市委书记彭真吃了闭门羹。20年后,彭真成了“黑帮头子”,下放到产房叠尿布的林巧稚,一句话救了他女儿的命,更因这句话,瞒着家属给一个女人做了绝育手术。

 妇产科泰斗林巧稚,接生了无数宝宝,被誉为“万婴之母”,却终身未嫁。 1911年,林巧稚入读厦门女子师范,教务长是英国教师“凌姑娘”。她鼓励林巧稚,“你有一双灵巧的手,这双手,应该属于一名优 秀的外科医生。” 林巧稚动心了,暗下决心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 1921年,她和一女伴来到协和设在上海的考场,在她最擅长的英文考试时,她的女伴却在另一间考场晕倒了。 监考老师不便施救,请林巧稚帮忙,她立刻放下试 卷,赶去救人,等到回来时,空白卷子早被收走了。 她叹了口气,“罢了,没缘分”,谁想,竟收到了协和的录取通知书。原来,监考老师特地向校方提交了一份报告,称赞她在救助女伴时,表现了成为一名医生的基础素质。 1929年,经历严苛的淘汰制,林巧稚摘取当届毕业生最 高荣誉——文海奖,并成了协和医院妇产科,唯 一的女医生。 尽管她是新医生,可因为是女性,患者们坚持排队找她做检查。就算现在,女性做妇科检查,大多也会排斥男医生。 接诊中,林巧稚惊叹,妇科疾病的种类如此之多,并且当时的中国产妇死亡率1.76%,新生儿死亡率27.5,其中大多都是可避免和预防的妇科病和破伤风。 改变,需要现代医学的普及。 她日日钻在病房,忙个不停,连生日都记不得。

 不久,平津战役爆发。蒋介石的保健医生卢致德是她的协和同学,写信道:“时局难卜,前途未料。如愿来宁(南京),我当尽心。” 林巧稚根本不关心政局,只一心做个好医生。 1949年秋天,林巧稚收到了一个红色的请柬,邀请她参加开国大典。 林巧稚把请柬放在一边,10月1日那天,又在病房忙碌了一天。即使后来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亲自登门,也吃了闭门羹。她深信,“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1966年,文革爆发,林巧稚成了反 动学术权威,她的办公室门口被贴上大字报:“别了,协和祖师婆”。还被下放到产房叠尿布。 一片风声鹤唳中,她依旧保持对身边人的关爱。 细 菌学家谢少文的工资停发,一家人每月15元的生活费,贫病交迫,林巧稚送去一个信封,写道:“这不是钱,这是友谊。” 曾吃了闭门羹的彭真,成了“黑帮头子”,和妻子都进了监狱,子女被赶出家门住进一间汽车房,没人敢跟他们说一句话。 一天,   彭真的长女傅彦去买菜,忽然被一个瘦小的老太太一把搂住,原来是林大夫。 “好吗?彦彦,好吗?”傅彦想推开她,却被抱得更紧,泪水模糊了她的眼,在快要活不下去的日子里,给了她生的勇气。 林巧稚说,”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 她一生秉持这句话,从未违背。 一次,一个已经有四个女儿的母亲,为了生男孩,又一次临盆了。长期的劳累过度导致难产,胎心越来越微弱,林巧稚为她做了剖腹产。 看到出生的是名男婴,林巧稚自作主张,为她结扎了输卵管。 见到儿子,男人喜极而泣,冲着妻子大声说,“谁说我命里无子,生,再给我生个儿子!” 林巧稚大声呵斥,“你的妻子不能再生了,一个又一个,她受得了吗?”
 
她说,“医生给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应付出感情! 林巧稚爱孩子,可为了成全无数家庭,奋战于一线,终身未嫁。 妇产科医生,不上阵厮杀,却守护着女性的健康,迎接每一个新生命的降生,异常重要,也异常艰难。林巧稚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她一生迎接50000多名新生儿,却从未做过母亲。 1983年的春天,林巧稚陷入昏迷,却断断续续地喊,“快!快!拿产钳来,产钳!”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遗嘱中,她将毕生积蓄3万元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医者仁心,为了大爱,她将一生奉献给心爱的事业,不是不想有个家,只是,千千万万个家需要她,刻不容缓! 她德高望重,书写的病例却一丝不苟,中英对照,内容详尽。 即使遭亲友劝阻,仍坚持工作,更要求值班医生,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半夜也要立即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我想,即使未嫁又怎样,她一辈子爱得轰轰烈烈,这,便是更高 级的爱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