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转折点:湾湾港灿后继无人,未来尽在内地演员手中

  ■内地和香港各有各的路子,我可不觉得香港比内地更辉煌,只能说香港商业片比内地发展时间更长更成熟,由于本地市场狭小,更早地寻求对外输出,故此感觉上起来似乎比内地电影在世界更有影响力。从艺术角度来说,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更多的是内地电影而不是香港电影,从商业角度来说,全球票房最高的是内地电影《英雄》,不是香港电影。
  
  从基础来说,香港是承接1949年前内地转移过去的人才,内地基本上是1949年后自己重新建立起来的体系。
  
  以香港1104平方公里,700万人口来看,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衰落是必然的。能成为文化大国必然是经济大国,香港只所以是一个特例,与历史及背靠内地的地理原因分不开。关于香港电影衰落的问题,已经有太多人研究过了,网上随便搜搜就有,我就不班门弄斧、老生常谈了。
  
  首先抛弃香港电影的是香港观众。
  
  1997年前,好莱坞在香港已占半壁江山,1997年后,好莱坞片逐渐把香港电影压得无生存空间了,位列票房前十名的香港电影寥寥无几。
  
  
  2000年,形势似乎还OK,前十还有一半的香港片。
  1 《谍中谍2》 36,138,973
  2 《玩具总动员2》35,732,127
  3 《孤男寡女》35,214,661
  4 《东京攻略》28,187,905
  5 《恐龙世纪》25,819,445
  6 《阿虎》21,997,195
  7 《夏日的麽麽茶》21,336,647
  8 《决战紫禁之巅》21,332,884
  9 《雷霆战警》20,513,906
  10 《精灵鼠小弟》17,475,845
  
  到2002年,前十位置已经所剩无几了。
  1 《无间道》55,057,176
  2 《哈利波特与密室》38,262,769
  3 《蜘蛛侠》28,566,325
  4 《英雄》26,671,003
  5 《怪物公司》25,777,970
  6 《指环王:护戒联盟》24,293,462
  7 《少数派报告》22,798,280
  8 《嫁个有钱人》21,688,609
  9 《黑衣人II》20,803,847
  10 《我左眼见到鬼》20,708,935
  
  到2006年,情况一如既往的糟糕。
  1 《哈里波特与火焰杯》46,542,244
  2 《金刚》39,092,933
  3 《头文字D》37,861,779
  4 《超人特工队》 33,790,632
  5 《世界之战》 23,568,154
  6 《史密斯夫妇》 23,269,256
  7 《哈尔的移动城堡》 22,457,796
  8 《马达加斯加》 21,904,802
  9 《康斯坦丁》 20,970,289
  10 《童梦奇缘》 20,163,545
  
  李小龙名气高影响深远,香港引以为豪,但他这一辈子拍的都是商业片。《英雄》之后老谋子也悟了,真正影响力大的还是商业片,全世界如此。

  ■香港电影人把香港电影的衰落归之于D版,这是一种怨妇心态。最简单的一件事:全世界都被D版困扰,不只香港。
  
  欧美日本是本土的防D版做得比较好,但他们一来了香港还不照样被D的吗?现实就是:同样被D的情况下,在本土香港电影竞争不过好莱坞电影,这才是根本。
  
  埋怨D版毁了东南亚的外销市场,难道人家就不D好莱坞吗?为什么好莱坞就没有被毁?他们会说好莱坞本土市场,对他影响不大,香港市场小,生死尤关,这不就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上了吗?
  ●“以香港1104平方公里,700万人口来看,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衰落是必然的。”
  
  衰落就是香港电影的命。
  
  我不否认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贡献。就以内地电影转折点的《英雄》来说,用了香港的演员,香港的武指,还找了香港人来做特效。但这里有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英雄》的导演是内地人,反应的是内地人的大一统思想,香港电影拍得出这种思想吗?
  
  广东是经济大省,经济决定文化,为什么广东文化事业始终发展不起来?一个原因是缺乏原创思想,像经济一样心心念念来料加工,二个原因是香港太近影响太大,广东始终没有搞清以“谁”为主的问题。一切盯着香港,盯着香港的明星,香港的文化,这样自己的文化事业怎么发展得起来?
  作者:sacoolla 回复日期:2010-07-26 00:27:22
  
  -------------
  
  到目前为止,内地不会真正收拾D版,原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美帝以前也是D版大国,它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版权的?就是在自己发展完备起来以后。
  
  我朝要肉烂在锅里,不送美帝,除非国产已经全面压倒美帝。
  ■印度电影还没接受过电视和网络的全面冲击,香港电影好歹还算个B级片,印度电影直接就是电视电影,谈何挑战好莱坞。
  
  内地电影,是在好莱坞、D版、电视、网络、市场和转制的联合冲击下发展起来。内地今天的电影发展才是奇迹,香港当年那叫运气,第一桶金靠的内地,之后源源不断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的还是内地。
  ■信仰和榜样
  为什么TG的美帝卧底多?前面说了,人是需要一点信仰的,还需要好的榜样。中国人很容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一种群体效应,因此,中国人特别需要高位者作出榜样,因为他的位置,他的一举一动,大家都可以看到。
  
  普通人都需要信仰和榜样,在意识形态交战激烈的地方更是如此。那下面我要问了:1976年以后,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中国人的好榜样是什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真以为TG的人是特殊钢做的,油盐不进吗?
  ■方针路线、意识形态和利益收买
  放弃自身的意识形态,下层路线改为上层路线丧失道德制高点,在对外和对内工作中,TG最有威力的大杀器就剩下了“上层路线,利益收买”。
  
  对美帝,“上层路线,利益收买”;对港台,同样“上层路线,利益收买”;对宗教,还是“上层路线,利益收买”。
  
  统战部干的可不就是“上层路线,利益收买”的活吗?
  ■TG的信仰和普通人的信仰还不是一回事,TG的信仰如果仅止于普通人的信仰,又谈向“先进性”和领导中国人民?
  
  如果现代中国人的信仰仅止于古人的信仰,那抵抗不了外来文化的侵蚀,更谈不上“文化输出”,人愿意接受的总是比自己先进的文化。
  
  
  作者:幽兰女史 回复日期:2010-07-26 10:58:45
  
  ---------------
  
  看了你的话,很惶恐,自认为没那么深刻。不介意我的贴子错漏太多,请随意。
  
  前面有人问我平时看什么书,没有答,因为我起码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没有正经系统地看过书了。现在都是对某一个问题感兴趣,才会去翻一翻相关的资料。
  
  如果问我什么书影响最大,我觉得是中学政治书。FT~中国的中学政治太猛了,直接就上“从量变到质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透过现象看本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
  
  所以我为什么说,中国的教育是最高等级的平民教育。在国外,什么人才会学这些。
  
  另:西方信仰的神是“神”,中国信仰的神其实是“人”。佛教为什么能成功本土化,因为佛也是“人”。
  中国信仰的核心始终是“人”。
  
  “以人为神”正是中国的传统,三皇五帝一直到毛,中国的造神运动轰轰烈烈几千年,这不是一般的封建迷信活动。毛可能是享有这个待遇最后的人了,因为社会越现代,造神越难,毛所处的时代还是农业人口大多数。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是一介书生赤手空拳打下一个天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业余玩个书法诗词最后也能冠个家,屡作预言帝,升仙还要口吐真言“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恭喜你,你也有了成神的初步资格。
  
  毛这样的榜样很不好,直接推高了人成“神”的入门槛。
  
  这个问题不多扯了。
  5,《西风烈》到目前为止都没送审,但高群书对审核通过有十足信心;
  
  -------------------
  
  公开媒体上高群书可不是这个讲法。谈及自己的电影《西风烈》,高群书也透露说,现在电影还没送审,自己也很担心电影能不能过审。
  
  不过,另一段高群书讲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高群书:中国电影没有形成工业化体系,中国的电影行业不缺大师而缺少技工。
  
  高群书:我们的电影人在整个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某一个方面:审美、技术、意识等方面和好莱坞比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涉及到电影这些方面的一个整合,涉及到电影工业化过程的时候,我们就不行了。
  
  这是因为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把电影工作者当作大师来培养了。其实我们的投资和想象力包括技术都没有问题,但是把这些落实到实处,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出现了。中国在电影方面,不缺艺术家、不缺大师,中国缺的是电影方面的技工。中国的电影在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躁的现象。做电影大家都盯着导演,演电影每个人都盯着主演。一些比如说剧务、道具、服装这样的工种,现在没人愿意去做,这就使得中国的电影在走向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断层。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是经历了百年建立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和人家比,而是应该抓住电影走向工业体系这个过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