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热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专题



关注精彩内容,要先点击这里哦~
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实现“体育强国梦”乃至“中国梦”的基础。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较强,归根到底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功劳。但我国竞技体育后人才培养体系仍面临新的困难和冲击。2017年12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走怎样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我国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职业体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从体育大国迈入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重视。我们需重点掌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培养模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的问题、解决路径等内容。
——毛毛解读

热点综述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①学习和训练时间分配不合理。训练时,往往关注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对于文化课的学习较为忽视,甚至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牺牲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与体教结合模式背道而驰,导致人才培养不完善。
②培养目标过于单一。片面强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占用学习文化课时间,忽视了全面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致使部分运动员在退役后不能更好的走向相应的岗位。
③教练员的队伍构成不合理。教练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能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导致训练不够科学化,致使一些运动员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❶ 体校模式
体校模式也也称为竞技学校模式或者竞校模式,是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训矛盾突出。牺牲学习时间而接受高强度的训练。第二,成功率低。竞校普遍采用人海战术,大多数学员都被淘汰下来,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对于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隐患。第三,培养渠道单一。忽视高校、社会、企业、家庭等可贵资源,单一的由体校来负责培养,造成青少年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存在缺失。
由于体育人才淘汰率高、成材率低、全面发展不够,使得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不愿意再将子女送到体校,这是竞技体制面临的最大困境。
❷ 体教结合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是在传统体育学院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上,加强与一般高校合作,对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使运动员在体育训练的基础上,通过高校获得一定学历。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体育系统只是愿意把教育系统作为运动员保障体系的“退出机制”,而不愿意真正让出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而教育系统希望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代表校方获得名次,而不重视对这些学员进行系统培养。
这种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训矛盾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
❸教体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以教育系统为主导、体育系统为辅助,摒弃“以运动成绩”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一目的,代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第一,成功只是个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根本矛盾未能真正解决;第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依然短缺;第三,缺少切实可行的训练和学习模式;第四,存在体育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多头管理。
❹校企体结合模式
校企体结合模式,就是在“体教”“教体”的基础上,再利用企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三家联动,共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其优势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运动员在文化知识方面学习的系统性和稳定性使运动员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将体育比赛和教学训练纳入企业这一平台,解决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劣势在于:高校自身培养能力不足;运动员身份问题没有完全厘清。
除了以上培养模式外,还有家庭培养模式(如丁俊辉)、企业赞助模式、自我培养模式(曾经的女网金花单飞模式),但这几种模式只是个案,尚不具代表性。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①招生困难,体育尖子生人数逐年下降。由于体育人才淘汰率高、成材率低、全面发展不够,使得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不愿意再将子女送到体校,这是竞技体制面临的最大困境。(结合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
②学训矛盾依然存在。训练时,往往关注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成绩,对于文化课的学习较为忽视,甚至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牺牲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与体教结合模式背道而驰,导致人才培养不完善。
③竞赛体制不够完善。大部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由体育系统组织和实施的,无法保证学习和训练的协调性、难以制定出更好的训练和学习对策。
④训练体系和保障制度尚待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三级培养网络,尚未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培养格局;运动员是一个高风险职业,运动损伤成了职业后遗症。运动员退役后的保障工作主要由国家承担,良好的保障制度可激发后备人才培养的热情。
⑤教练员的队伍构成不合理。教练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不能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导致训练不够科学化,致使人才培养成功率低。
解决路径:
第一,夯实学校体育基础。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各级各类体联办运动队、组建校园项目联盟等;创新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模式,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共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
第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教练员准入制度,细化教练员从业标准和要求,鼓励、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教练工作;完善各级教练员注册、登记、培训和管理制度,有序开展教练员从业资格和等级认证工作;完善教练员任期目标、职称评定、竞争择优、考核奖惩及相关待遇等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执教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公办体校文化教育工作,并逐步将教育工作包括体校文化、培训、职称晋升等纳入教育管理范围,推动体校与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切实保证运动员文化学习时间,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
第四,进一步完善退役运动员保障制度。应该从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以及福利与优抚这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充分调动优秀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保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第五,严把科学选材关。应该运用科学选材,从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方面入手,从众多运动员后备力量中准确地选拔出那些在先天和后天条件方面均较优秀的运动人才。避免“有苗就收、有苗就养”的现象。

热点模拟题及思路解析
 请你结合退役运动员现状,谈一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思路解析:
第一步:抓关键词。若出现专有名词,答题时,需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本题题目中的关键词为“退役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应对措施”。
第二步:审题,确定题目考查内容。通过关键词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道题目在考查退役运动员的现状、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内容。
第三步:联想课本所学内容及课外知识点,进行分点做答。如本道题目,首先,我们要回答退役运动员的现状。如:年龄大、没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等。其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①学训矛盾突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能全面发展。②社会保障制度尚需完善。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①大力发展各种社会保险,加强社会保障,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自主择业,推进运动员职业化发展。②加快体教结合进程,不断提高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力求公平对待每一位退役运动员。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声明:本思路仅供参考

上期思考题解析
请从生活方式角度论述当代青少年面临的健康问题
思路解析:
第一步:抓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为“生活方式角度”和“青少年健康问题”。我们在进行论述的时候一定要从生活方式角度去论述哦!去年好多同学都从其他角度进行的论述,这是不对的。题目中已经非常明确了!这道题也在提醒我们答题时一定要好好审题、圈关键词哦~
第二步:审题,确定题目考查内容。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我们可知本题是在考查青少年面临的健康问题。
第三步:联想课本所学内容及课外知识,进行分点作答。生活方式角度带来的健康问题:电子产品的渗透带来了青少年近视、弱势的现象;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青少年肥胖和营养不良问题;便捷的出行方式带来的体质下降问题;不良的睡眠习惯导致的神经衰弱问题等等
声明:本思路仅供参考
课后思考题:
 如何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声明: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转载出处,抄袭必究!
往期回顾





今天的体育热点学习就到这里了。
跟着我的节奏向前冲啊~
明年,我们上体见!
我知道你“喜欢作者”。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那就帮我点个“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