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南唐 八
2023-011
二十三日,完成准备的后周各军开始对寿州城展开轮换不间断的猛攻。除了正规军外,柴荣还征发了宋、亳、陈、颍、徐、宿、许、蔡共八州的民夫数十万参与攻城。一时间,数十万人猬集于城上城下,金戈喊杀之声昼夜不息,战况甚为激烈!
后周军队将大量架设着发石车的船只开进淝水,发射石弹对寿州城墙实施压制,削弱守军的反击火力。同时让民夫冒着矢石挖开寿州的护城河,放光河水,降低寿州的防御值。在前面两项措施的帮助下,后周军队砍伐了几十万株巨竹,制造了号称“竹龙”的攻城塔,载着精锐甲士直扑城头!
史书对于刘仁赡相应的守城措施没有详细记载,可结果很清楚:虽然周军攻势非常凶猛,但因为寿州唐军准备充分,指挥得力,周军一波接一波的攻城努力全被挫败,寿州城的防御依然稳如泰山!
据说就在这一轮激烈寿州攻防战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极能体现柴荣性格的事。
据宋人所著的《江南野史》记载:一天,柴荣亲自来到寿州城下指挥作战,正巧让正在城头指挥抵抗的刘仁赡看见了。他虽然不认识柴荣,其实就算认识也看不清面孔,但一瞅护卫在两旁的甲士,就知道中间坐在胡床上的那个人不简单,至少也得是李重进、李谷这一级的后周高级将领!
刘仁赡用目视判断了一下距离,虽然有点儿远,但以自己的臂力射一箭,有可能够得着。于是刘仁赡张弓搭箭,用尽平生之力,朝着柴荣一箭射去!
可惜,还是远了一点儿,箭支落在了柴荣身前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把周围的护卫都吓了一跳。可柴荣呢,非但没有害怕,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后周皇帝大笑:“要是一箭就能射杀一个天子,那天下还有天子吗?来,把胡床搬到刚才箭落下的地方。我就不信了,让他再射一箭试试!”
刘仁赡惊讶的发现,城下的那个后周大人物不退反进,他也没有迟疑,再次用尽全力一箭射去。但无奈射第一箭时用力过猛,第二箭的力道已及不上第一箭,箭支再一次落在了柴荣身前不太远的地方。周军阵中发出一阵欢呼,刘仁赡只能无奈仰望苍天:莫非这就是天意……
再说放弃御驾亲征后,李璟并没有放弃援救寿州的努力,他赶紧又从各地拼凑援军,然后很没远见地让他们以添油战法的形式尽快赶往寿州参战。等到了柴荣猛攻寿州之际,最近的一支南唐援军包括水、陆之师共一万余人,已在都监何延锡率领下,进至寿州东面约一百五十里的涂山(今安徽怀远县南,淮河南岸,其北便是淮河与涡河的交汇处涡口)。
柴荣见对寿州的强攻一时没有什么进展,而南唐各支援军又遂渐靠近,便决定改变方略,派出精兵先打援。
正月二十六日,柴荣派爱将赵匡胤率精兵五千,进攻涂山的南唐援军。赵匡胤先在涡口设下埋伏,然后亲自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伪装成探哨,靠近南唐军的涂山大营。营内的南唐军队见这支周军人数很少,便大胆出击,想顺手捞点儿外快。赵匡胤见唐军一出即退,演出一付慌慌张张逃跑的狼狈样,将追击的南唐军队诱入伏击阵地,然后收网,大败南唐军。接着,赵匡胤乘胜踏平涂山大营,斩南唐都监何延锡、静江军使李铎、天忠指挥使刘崇浦(其中刘崇浦是刘仁赡的侄子)等唐军将领,缴获唐军战船五十余艘!
这时,在寿州的南面,另有一支三千余人的南唐援军在都监高弼指挥下,沿着淠水北上,似有从后方偷袭正阳的企图。柴荣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庐、寿、光、黄四州巡检使司超前往抵御。
司超,这位在《宋史》中与杨业同卷的将军,最初是著名汉奸“没字碑”安叔千的手下,但他的为人与老上司截然不同,在安叔千降辽后,他弃职出走投奔刘知远。在后汉、后周两朝,司超长期镇守此时柴荣的指挥部下蔡,曾多次与南唐军队交手,对南唐的军情比较熟悉。
接到命令后,司超率军长趋直下,大破唐军于盛唐(今安徽六安),俘虏都监高弼,果毅指挥使许万,缴获战船四十余艘,这一支南唐援军也被完全粉碎。
@赤壁剑三九阴 2023-02-01 20:12:19
南唐又被干掉了一万三军队,损失数量超过北宋在高粱河之战,竟然没有被柴荣直接打到金陵真是奇怪了。
-----------------------------
1920年7月,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两支势力,即以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段琪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开战。其中规模最大的决战战场,在今天津市杨村镇。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为:皖军1.5万对直军2万,交战结果是皖军战败,损失是“死伤不下千余人”。就这么点儿损失,皖军便一撅不振,皖系在短短5天内土崩瓦解!
要知道,在开战前,皖系拥兵约26万,控制的地盘包括:皖、浙、闽、鲁、晋、陕六省及北京市,这可比南唐的地盘大多了。那么,按照赤壁兄的理论,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用直皖战争充分证明:只要在一次会战中,给对手造成千余人的伤亡,就可以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内成为主宰?
二十多年后,又是中国最强大的两支势力之间爆发了战争,这次一打就是三年多,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过千万,伤亡总数超过三百万!其中仅一个淮海战役,战败方的损失就是杨村会战战败方的上百倍!可即使打到这种程度,战败的那一方也没有像皖系一样完全失败,至少还有一个岛可供“转进”。这明显不合理嘛,按直皖战争的实践,国府最后别说苟安一隅了,就是死个十次、八次也不够嘛!
由此,通过采用赤壁兄的简单类比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946年至1950年的那次战争,全都是虚构的!……对吧?
一征南唐 九
2023-012
不过,此刻寿州周边最强大的一支南唐军队,还得算驻守在清流关的皇甫晖、姚凤所部,其兵力根据不同的史书记载,有一万五千(《旧五代史 世宗纪》)、三万(《资治通鉴》)、十万(《默记》)等相差非常悬殊的说法,对外则号称“十五万”(《宋史 太祖纪》)。姑且按最少的,可能也是最真实的一万五千计算,也比涂山、盛唐两处唐军加起来还要多。而且皇甫晖是曾经挑翻过李存勖的五代混世王,其威名远非何延锡、高弼可比,不把这支军队的危胁消除掉,围攻寿州的周军终究不能安心。于是等赵匡胤从涂山凯旋而归,柴荣再命他率两万精兵出征,进攻清流关。
清流关,位于滁州城西二十五里处的关山中段,是烈祖李昪时开凿修筑的军事要塞,其地南望长江、北控江淮,有“金陵锁钥”之称。南唐军队驻守此地,进可为寿州解围,退也可大致确保金陵不受后周陆路军队的威胁。
身为有骁勇之名的沙场老将,皇甫晖感觉受到友军败绩的影响,军队士气不高,不想示弱于人,见有一支周军向自己进攻,便不肯闭关自守,而是将军队开出关城,在清流关前布阵迎敌。就在两军交战之时,突然在清流关的后方又冒出了一支周军,从背后攻击关城!正在战斗的南唐军队,得知身后出现了敌军,现在是腹背受敌,皆大惊失色!皇甫晖不敢再与正面的周军纠缠,急忙撤入关城,然后又放弃关城,夺路逃往滁州!
关于清流关之战中,周军能够绕到关后的原因,有一个很著名的传说:
说是赵匡胤带兵来到清流关下时,仓促间与南唐军交锋,初战不利。赵匡胤见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唐军守兵也不少,便犯了嘀咕:这地方如果强攻,损兵折将不说,很可能根本就打不下来。于是他暂不进攻,先遍访当地乡民,打探唐军虚实。
这时,有部下探听到,在这村子里有一个教书先生,本是幽州人,姓赵名普,端的是学识渊博,足智多谋。得知有这么一位与自己同姓的奇才,赵匡胤便换上微服,前往求见。赵普见赵匡胤如此礼贤下士,相信自己一直在等待好老板终于出现了,大喜,告诉他自己有奇计可破清流关!赵普说:“清流山背后,有一条隐密的小径可绕过关城,直通滁州。因为人迹罕至,连守关的南唐军都不知道。如果从此道悄悄行军,乘着涧水大涨之际顺流而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滁州唾手可得!”于是,周军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一路在赵普的引导之下,翻山越岭,一举突破天险,取得了清流关之战的胜利。
这个传说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的,后周军队在客场作战,对地理的掌握却比主场作战的南唐军队还好,没有当地人的帮助不大可能做到。但也有一部分肯定是假的,如果确实有过一位带路的教书先生,他也不可能是那个叫赵普的人。
再说夺取清流关后,赵匡胤乘胜追击,跟着皇甫晖的败军,冲向滁州。好在前面有条不知名的小河,奔过河桥之后,皇甫晖急命士卒过河拆桥,想凭借河道暂时阻止赵匡胤的追兵。但这条河的深度显然同它的名字一样不值一提,剽悍的后周殿前军也不管前面有没有桥,直接骑着战马蹚水冲过河,直逼滁州城下!
皇甫晖的败兵还没有全部入城,形势对他来说非常危险,只要周军一冲,还在城外的那部分败兵们必然争先恐后往狭窄的城门里涌,外面将布满踩踏而死的尸体!皇甫晖登上城头,向赵匡胤喊话:“年轻人,讲点儿武德吧!咱们不过各为其主,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必苦苦相逼?不如你稍稍后退,让我军在城下布好阵形,然后堂堂正正的决个胜负如何?”
赵匡胤笑着高声答道:“好啊!”
于是,皇甫晖、姚凤重新检点军队,列队出城。就在这时,皇甫晖突然发现有一员偏将没有入列,而是转身向后逃跑了。再一看,那个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皇甫继勋!皇甫晖大怒,随手抓起一支短戈扔了过去,但没有打中。此时交战在即,皇甫晖只好暂时放过自己临阵脱逃的儿子,出城布阵。
赵匡胤等待着,他看准了皇甫晖的位置,突然趴下身子,一手持剑,一手搂住马颈,向着皇甫晖纵马猛冲过去!赵匡胤一边冲还一边高喊:“我要杀的只有皇甫晖一个!其他人没你们的事,别上来送死!”说时迟那时快,众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赵匡胤已冲至皇甫晖身边,一剑将这位沙场老将砍落马下!然后,他说话不算话,又生擒了一旁的姚凤!
南唐军队的两员主将倾刻间受伤被擒,早已败成惊弓之鸟的南唐军队哪里还有抵抗的意志?纷纷不是逃便是降,周军一举攻陷滁州!就这样,赵匡胤以正史中极为少见的单挑模式,取得了滁州大捷。
@赤壁剑三九阴 2023-02-01 20:12:19
南唐又被干掉了一万三军队,损失数量超过北宋在高粱河之战,竟然没有被柴荣直接打到金陵真是奇怪了。
-----------------------------
@总老师麦加 2023-02-04 00:01:18
1920年7月,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两支势力,即以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段琪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开战。其中规模最大的决战战场,在今天津市杨村镇。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为:皖军1.5万对直军2万,交战结果是皖军战败,损失是“死伤不下千余人”。就这么点儿损失,皖军便一撅不振,皖系在短短5天内土崩瓦解!
要知道,在开战前,皖系拥兵约26万,控制的地盘包括:皖、浙、闽、鲁、晋、陕六省及北京市,......
-----------------------------
@赤壁剑三九阴 2023-02-05 20:49:04
楼主你举的这俩例子不咋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就开始相互混战,都是系出同源,从政府高官到将领再到基层官兵,彼此都是沾亲带故,转换门庭的例子非常多,而且出了名的打烂仗,国人洋人都对其作战能力能力无比鄙视,不是有个故事,北洋军阀有次双方几万人对射了一上午,就打死几个人,而且其中还有不慎开枪打死自己,要不然洋人也不会说北洋军还是用弓箭好,省钱了。杨村镇战役,皖系军队伤亡上千在当时绝对是大损失了,这......
-----------------------------
一、常备军的比例,你要结合历史背景去看。吴越纳土归宋之时,它的常备军数量有明确记载,为“兵一十一万五千三十六”。南唐在失去江北十四州之前,国力应为吴越的两到三倍,如果两者的比例相当,那南唐的常备军数量就应该在20万--30万之间才合理,而不是你随口脑补的10万。
二、常备军仅仅是常备军而已,一量国家进入战时,尤其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你告诉我有哪个国家会锁死自己的军队数量,不征兵不扩军,即使损失了也不补充的?乌克兰战争还不到一年,乌政府已进行了十轮征兵,乌军尽管伤亡惨重,但总兵力是比开战时还多的。其实这也是历史上的常态,如抗战刚开始时,国军约200万,抗战结束时约430万,难道这能证明抗战中国军伤亡极低?
南唐与后周可是打了两年多,南唐心中有数此期间就文明到连抓壮丁都不会?实际上淮南的南唐百姓有时甚至都不用政府组织,就自发形成了很抵抗周军的民间武装,这些事赤壁兄是因为不读史书所以不知道呢?还是选择性遗忘?
三,按记载,周军在正阳、涂山、盛唐等会战中歼灭了唐军三万余人没错,但哪段文字说过砍了三万颗人头了?谁说过歼灭一支军队,需要把那支军队的人全部杀光?自己先脑补一段不存在的东西,然后把这段脑补当成靶子狠狠批判,我记得赤壁兄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就硬编造什么辽军在白团卫之战中全军覆没,然后又用你编造的内容,批评史书记载(其实压根没那记载)是假的!
这么做恐怕不太好吧?是不是需要注意一下。
赤壁兄关于吴越有十一万常备军,所以地盘、人口、面对的潜在敌人都比吴越多得多的南唐也只能有十来万大军的说法,已经差不多毫无逻辑了,不提也罢,暂且说说别的。
如今乌军需要西方源源不断地提供援助,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导致武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呈现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时至今日,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军队提供全部武器装备,大部甚至全部需要外购。乌克兰在战前虽然是军工产业较发达的地区,也已经没有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更何况战时那些工厂大多被破坏了。
可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武器生产的技术门坎还很低,这种问题几乎不存在,即使完全断绝外援,南唐光靠自己是不能生产弓箭?不能生产刀矛?还是不能生产木战船?
至于说到训练,赤壁该不会把训练一名长矛手和训练一名坦克手等同来看吧?生死存亡之际,哪会按照常规,花多少时间来把新兵训练成精兵?通常只要掌握最粗浅的技能就得去填线当炮灰。这在今天都是如此,乌军新兵只打几次靶子,就拉上战场的报导还少吗?更不用说在古代,武器的基本使用操作远比现代简单的时候。
举个靠近当时的例子,当黄巢横行天下,一路走一路或是招揽或是裹胁平民当兵的时候,有谁给他提供援助?他又花多长时间来训练他的新兵?他马上挂了没有?
一征南唐 十
2023-013
涂山、清流关、滁州,接连三次漂亮的胜利,让赵匡胤名声大噪,风头越过了大量远比他资深的老将,成为后周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虽然是实力派,赵匡胤本人却有些现代流量明星的特质,从此后每次出战,他都会在自己的战马、铠甲上绑上很多华丽的彩带,一眼望去非常的非主流。有人劝诫说:“你这么做,不是给敌人提供一个醒目的靶子吗?”赵匡胤笑答:“我就是想让他们认识认识我!”联想一下柴荣在刘仁赡的箭矢威胁下,故意向前移动胡床的事迹,我觉得就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欣赏赵匡胤了。在某些方面,这两个人真挺像的。
再说皇甫晖、姚凤两员败将,被赵匡胤派人押送到柴荣的御营。因为伤势太重,皇甫晖只能躺在担架上晋见后周皇帝。这位曾经搅乱天下的悍卒叹道:“不是我不愿为唐国尽忠,奈何两军的勇怯相差太大!我以前在北方与契丹交战之时,也从没见过这么强悍善战的军队!”
见手下得到赞扬,柴荣就像自己得到赞扬一样高兴。他赐给皇甫晖金带、鞍马,让其好好养伤。但皇甫晖并不想降周,他拒绝周军军医给自己医治,数日后终因伤重不治,死于柴荣御营。这位后唐的叛臣,临老竟然还是做了南唐的忠臣。而他的儿子皇甫继勋,因为提前开溜,成功的逃了回去,并以忠臣之后的身份,在南唐渐得重用,未来的官做的比他父亲还高。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
得知皇甫晖战败被擒,滁州又失,李璟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再这样打下去,南唐国真有可能亡在自己手中!那能不能向后周尝试求和呢?为此,李璟派户部侍郎兼翰林学士钟谟、工部待郎兼文理院学士李德明为使臣,前往下蔡晋见柴荣,游说后周皇帝,求其息兵罢战。
李璟也知道,在目前唐军连连失利的战况下,南唐不出点儿血是不可能让后周罢兵的,但如果出的太多,也让他接受不了,所以他给两位使臣划下了金陵朝廷大出血的底线:南唐先赔点儿钱,放低姿态,向后周称臣纳贡,如果实在不行,再考虑割地的事。但具体割多少,两位使臣无权自决,需要等金陵朝廷商议后再作决定。
二月十九日,钟谟、李德明使团带着金器一千两,银器五千两,绢帛二千匹,牛五百头,酒二千斛,以及茶叶、药材等各种礼物,来到柴荣大营。柴荣用脚指头也想明白他们是来干什么的,于是两位使臣一到,后周皇帝就给了他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一入大营,只见大批铁甲武士列队两旁,个个弓上弦,刀出鞘,目露寒光!两位南唐的学士,就在这杀气腾腾的气氛中,战战兢兢进入后周皇帝的御帐。没等他们说什么,柴荣劈头盖脸一顿痛斥:“你们江南不是自称为李唐之后吗?那就应该和其他国家不同,知道一点儿礼仪!你国与我大周之间,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水道,从来不曾派遣一介使者前来修好,相反,却不远万里,渡过大海,去与契丹人勾结。舍弃华夏,侍奉夷狄!礼仪都被你们扔到哪里去了!至于你们两个,还妄想用游说让我罢兵吗?早点儿死了那条心!我可不是六国(战国时被秦所灭的六国)那些愚蠢的昏君,不会被你们的三寸不烂之舌瞎忽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马上过来见朕,主动认罪谢过,可保他平安无事。要不然的话,朕正打算去金陵城一游,借城中府库犒赏我的三军!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君臣可不要后悔!”
在柴荣强大气场的威压之下,钟谟、李德明吓得头都不敢抬,两腿战栗,一句辩解的话也不敢说,仿效苏秦、张仪自然更无可能。
其实就在柴荣接见钟谟、李德明之前,后周军队一次新攻势正在进行。滁州的占领,为周军打开通向扬州的陆上大道。扬州是以前杨吴的都城,如今南唐的东都,政治地位仅次于金陵的繁华都市。此刻,被李璟派来坐镇这一要地的东都留守,正是此前第一次福州会战的败将冯延鲁。尽管曾经吃过一堑,尽管战火已经临近,但不长一智的冯延鲁发挥依旧稳定,在他治下,扬州城防松懈,宛如太平时节。
柴荣通过探报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命韩令坤、白延遇、赵弘殷、赵晁等将领率军偷袭扬州。临行前,柴荣对韩令坤说:不要伤害百姓,也不要破坏李璟宗族在扬州的坟墓。这一天是二月十六日,钟谟、李德明到达御营的前三天。
韩令坤等率周军一路昼伏夜行,到达了扬州城下。白延遇率数百精骑,乘天色微明,城门刚刚开启的时候,突然冲至,夺门而入,城中的大多数守军,竟然还毫无察觉!紧接着,韩令坤入城,安抚军民,南唐守军没有抵抗,他们投降的顺滑程度如同德芙巧克力。失职的冯延鲁得知城池失守,慌慌张张地逃出留守府,但已经无法出城,只得逃入佛寺中躲避,在后周军队的搜索中被抓获。
这一天是二月二十二日,即两位南唐使臣被后周皇帝批得心惊胆战之后的第三天。南唐面临的局势还在恶化,不过,转机的苗头也即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