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沸说”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烹茶有“三沸”。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意思是当水煮到初沸时,冒出如鱼目一样大小的气泡,稍有微声;继而沿着茶壶底边缘像涌泉那样连珠不断往上冒出气泡;最后壶水面整个沸腾起来,如波浪翻滚。三沸后再煮则:“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2、“三泡说”
林语堂把茶誉为佳人,他提到:“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照理论上说起来,鉴赏家认第三泡的茶为不可复饮,但实际上,则享受这个‘少妇’的人仍很多。”
第一个把泡茶与女性联系起来的并非林语堂,是明人冯开之:泡茶如美人,如古法书画,岂宜落他人手?
3、“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古老的品茶艺术。
第一道是“苦茶”。头道茶色如琥珀,香气浓郁,入口很苦,寓意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吃苦,吃得苦中苦,方能有作为。
第二道茶是“甜茶”。在冲泡好的绿茶中,加入切碎的白族奶制品,边饮边嚼,味道香甜可口,浓淡适中,甜而不腻,韵味悠长,寓意人生沧桑,苦尽甘来。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茶杯中先加入茶叶、花椒、姜片、蜂蜜和红糖,冲入沸水,先晃动几下,使茶水和作料均匀混合,趁热品饮,其味甘甜浓香,回味辛辣,寓意人生曲折,要经得起人生考验。
三毛书中有段佳句与此类似:“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品茶就是品人生,同样是品茶,红楼梦里秒玉的“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既显遗世独立,又有一丝清高,也暗示了后续的惨痛结局。
4、三清茶
所谓“三清茶”,就是用松实、梅花、佛手三种物品开煮茶,但并不放茶叶或奶茶。三清茶是乾隆皇帝的独创,他曾得意地在《三清茶诗》中谈及“用雪水来浇梅花、松实、佛手名曰‘三清。” 三种寓意清雅高洁的东西组合,寓意福寿长!
5、三请茶
苏东坡到庙里,主持大和尚并不认识他,仅说了一句:“坐。”招呼侍者“茶。”待会见来客举止不凡,换了个词:“请坐!”忙吩咐侍者:“敬茶!”后知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满脸堆起笑容,恭请客人:“请上坐!”连呼侍者:“敬香茶。”东坡触景生情挥就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三个步骤,三种态度,人情冷暖,一览无余!
(三)茶和雅
1、李清照和她丈夫在旅居青州时,两夫妇常以茶打赌猜书,约定,由一人讲典故,让另一人说出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获胜一方可优先喝茶。有一次,赵明诚说错了,正喝着茶的李清照“噗嗤”一笑,不仅茶没喝到,还弄湿了自己一身。这对佳人才子,一边饮茶一边考记忆,为我们留下了“饮茶助学”的美谈。
2、《浮生六记》中的芸娘,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既漂亮又讲究。她观察到夏日荷花在傍晚时合拢,早晨时展开,便用纱囊包裹少许茶叶,放到花芯里,让茶叶熏染一夜花香雨露之后,在第二天清晨取出,平平无奇的茶叶,就成了香韵四溢的莲花茶。
3、中国茶艺表演可分为36步骤:
1、选具2、恭请上坐3、焚香静气4、活煮甘泉5、孔雀开屏6、叶嘉酬宾7、孟臣沐淋8、高山流水9、乌龙入宫10、百丈飞瀑11、春风拂面12、玉液移壶13、分盛甘露14、凤凰三点头15、重洗仙颜16、内外养身17、游山玩水18、自有公道19、关公巡城20、韩信点兵21、若琛听泉22、乾坤倒转23、翻江倒海24、敬奉香茗25、空谷幽兰26、三龙护鼎27、鉴赏汤色28、初品奇茗29、二探兰芷30、再品甘露31、三斟石乳32、领略茶韵33、自斟漫饮34、敬奉茶点35、游龙戏水36、尽杯谢茶。
雅到极致了!
(四)茶与禅
相传,达摩曾于思禅中睡去,醒来遂剃去眉毛,以示自惩。被扔在地上的毛发,竟长为两棵茶树。从此,咀嚼茶叶成为其九年面壁的法门,引来后人效仿。许多时候,茶,已然成为高僧们点拨他人的载体。仅举几例:
1、吃茶去:赵州从谂是有一个德高望重的禅师,这个禅庙里来了两个新僧人,禅师问他:“曾经来过吗?”僧人说没来过,禅师便跟他说了一句话:“吃茶去”。又问到另一个僧人同样的问题,另一个僧人说:“曾经来过。”禅师便也让他吃茶去。这时候后院主就问禅师:“为什么来过的要吃茶去,没来过的也要吃茶去?”禅师便也让院主吃茶去。
去掉分辨心,禅茶一体,静下心品茶也是品禅。
2、泡的功夫:一位年轻人天性聪明,却少有建树,于是请求大师开示。大师泡了一壶茶。等年轻人喝下两杯后,大师问哪杯茶好喝?年轻人说,第一杯茶淡而无味,第二杯茶香醇无比,这两杯茶一定是用不同的茶叶泡的。大师说,泡的都是同一种茶。年轻人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大师说,第一杯茶是刚泡出来的,再好的茶,如果不花时间、花工夫去“泡一泡”,那生命本质的香醇就无法展露出来。人也一样。年轻人顿悟。
3、半壶茶:师父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泡茶,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 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下午继续更新些新的章节 关于人性的内容,欢迎跟进!
人性面面观
人性复杂多面,牛顿在股市里头把整整十年份的收入都给赔得一干二净之后,45度角仰望星空说出了一句名言:"我可以计算得出星星运行的轨道,但是却预测不出人性的疯狂…"
了解人性,开卷有益!
(一)举世震惊的塞勒姆女巫审判案
169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牧师的女儿突然得了一种怪病,随后与她密接的7个女孩相继出现了同样症状,人们认为是“巫师”作恶。目标首先锁定村里的黑人女奴蒂图巴和另一个女乞丐,还有一个孤僻的从来不去教堂的老妇人。随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更多的人开始相互指控,最终竟然有19人被处以绞刑,1人被石头堆压死。更戏剧化的是,当案件的嫌疑人指向案件的主办人家族时,同样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才得以停止。
而实际上,“真凶”只是一种寄生于黑麦的真菌“麦角菌”!
比这个更影响更大的是清朝的叫魂案:一场来自民间的妖术恐慌,由于乾隆的介入,变得人人自危,自保之余就得把“害”转嫁给他人,于是乎扑朔迷离的案情夹杂着谣言与恐惧,在各地陆续重演,直至恐慌席卷大半个中国,并最终动摇了清朝的根基。
(二)电影《罗生门》
该片讲述了武士被杀后,盗贼、武士的妻子以及武士的亡魂,三人向审判长讲述了四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的故事,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时,人人都在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电影中有一句精彩的台词:“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三)刘鹗的噩运:
《老残游记》作者清人刘鹗,原名孟鹏,是个善良人。八国联军入北京,他也跟着去了,到京后发现米价暴涨,饥民嗷嗷,他就去找占领了米仓的俄国佬,买下了米仓,救活百姓无数。等八国联军撤了,大家也吃饱了,抹嘴去找带路党。刘鹗首当其冲,以勾结洋人,私售仓粟之罪贬窜之,死于乌鲁木齐。
(四)戏曲作家齐如山的回忆:
当年义和团闹得最猖獗的时候,满旗人和太监最恨李鸿章,痛骂李鸿章汉奸败类,误国害民,准备把李鸿章骗进北京除掉;没多久,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满旗人和太监更恨李鸿章了!
为什么?
他们痛恨李鸿章蜗行牛步,误国害民,不赶快跟洋人议和,救自己性命……
(五)唐昭宗的猴子
明朝人郎瑛的《七修类稿》记载:唐昭宗爱耍猴,他给他非常喜爱的一只猴子穿上了冠服,还起了个名字叫孙供奉,甚至给了他一顶至少要五品官才能着的红冠。
罗隐还专门写了首诗讽刺: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唐昭宗听到这首诗,调侃到:“这猴子必定是忠臣,你们却不一定”!果然,后来,朱温弑杀唐昭宗,先前的旧臣转而跪拜朱温脚下。待到孙供奉被带上殿,朱温觉得十分好玩,仍然给穿戴绯红官袍,不料孙供奉不领情,当场扯掉官服冠帽,奋不顾身地扑向朱温。朱温气得下令将孙供奉处死。
关于段子的真实性统一回复一下哈,因为不是历史的专业人员,无法保证所有段子的真实性,不过都是有据可查、不是自编的的。其实,历史看多了,你会发现,正史未必为真,野史未必都是假的,而流传下来的每一个细节,无论真假,对今人来说都是历史,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合理性在里面。如果一个假的东西,含有某种智慧在这里,可能都比真的要更有启发些,所谓假做真来真亦假!这是个个人观点,供参考!
(六)爱因斯坦的感悟:发布狭义相对论前,有人问他是否估计过公众反应。他说:很简单,如果我对了,德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法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美国人会说我是世界公民;如果我错了,美国人会说我是欧洲人,法国人会说我是德国人,而德国人,则会说我是犹太人。
(七)庄子寓言:庄子行走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都不闻不问。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去故人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宴请。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杀那只?”主人曰:“杀不能叫的。” 明日,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庄子答:这是因为人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利我!
(八)趋利避害的一种变形—虚荣
有两个有趣的事,一个是郑渊洁说的:“有次我参加一个作家笔会。作家们大谈自己看过什么书。其中一个说完某位俄罗斯作家的书后,问我看过吗?我摇头。她大惊:那你怎么写作?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雅”的书,你们看过吗?百分之七十的人点头。我说这名字是我瞎编的…从此我再没参加过作家笔会”
另一个是豆瓣上,一个网友恶搞,编造了一部名字叫《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并且用同事的英文名炮制了一份演员表,神奇的是:豆瓣评分达到了8.9,有2457人想看,207人已经看过,还“购买”正版的DVD,不少人甚至还写下影评!
(九)趋利避害的另一种变形——双标
两大妈在聊天,一个说到自己的女儿,洋溢着笑容:我女儿太有福了,天天睡到自然醒,孩子也有保姆带,不用上报,还有钱花。聊了一会,说到自己的儿媳妇,连连叹气:太懒了,天天睡到太阳照屁股了也不起来,孙子都是我们带,可苦了我儿子了,还得养家糊口。
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当朝时,万物太平相安,特地训练一只猫咪,让它和鹦鹉能和平共处,然后把猫和鹦鹉展示给文武百官看。百官们还没看完,猫饿了,扑住鹦鹉就把它吃掉,武则天觉得十分羞愧。
克雷洛夫寓言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两只狗在闲的时候谈起了友谊,他们觉得天天在一起又相处得很好,何不交个朋友呢,于是它们互相拥抱起来了。刚好在这时厨房扔出一块骨头,两只狗把刚才谈的友谊全抛到九霄云外你争我夺,为了这块骨头,你啃掉我的毛,我咬你的腿相互争抢,都想把这块骨头据为己有。
这两个故事都在说明动物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而人作为高级动物,人性也是自身本有属性,也是很难改变甚至千年不变的。
《楞严经》中,有一段佛的文字,大致意思是说,六十二年以来你已经觉察到念念迁变,你三岁的时候见到这个恒河水,到十三岁的时候,「其水云何」?你三岁看河水的心、十三岁看河水的心、六十岁看河水的心……在不同年龄看河水的心变了没有?是不是还是那个东西在看?水变了,心没有变。”心没有变,也可以进一步延伸理解为本性也没有变。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看法:像道德经、佛经这类的经典,真的是太厉害了,几千年以来没有人能超越,实际上,这类认识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一方面古人确实很智慧,另一方面,这个不是没法超越的问题,而是因为描述的是人性,人性几乎不变,再过千年,在论述这个问题上,最多也只能是描述方式的变化。相反的,在描述一些自然规律、科学规律的问题上,现代的人无论在认识广度、深度还是精确度上,甚至是一个小孩,都是远超古圣贤的。
1、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
著名医学家芬森想找一个接班人,当时选中了哈里,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他不能坚持。有朋友建议:他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动不动心?
芬森却说:我一直都很赞同一个观点: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十分有影响的医学家。
当哈里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如果是那样,我肯定就掉进了这个陷阱。因为,当时我的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
2、神甫与女人
马丁·路德对于教皇既允许神甫们拥有女人,却又不允许他们结婚的荒谬禁令作了辛辣的嘲讽:“这岂不是让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同时又不允许他们堕落吗?这好像是把火与干草放在一起,命令它们既不要冒烟,又不要燃烧。”
3、克伦威尔的脑洞:禁止娱乐
出于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的克伦威尔在砍掉了国王的脑袋之后顺带砍掉了一切娱乐,成功地让英国的老百姓们都过上了他所梦想的庄严肃穆的生活——不许看戏、不许唱歌、不许跳舞、不许卖艺、不许赌博,不押不赌纯粹的玩牌也在禁止之列。屈服于他的淫威,英国的老百姓们尽管对这种神圣而枯燥的生活一肚子的不服,也不好多说什么,但克伦威尔死后,英国人民就刨了他的坟,拖出死尸砍头示众。
4、日本的《生类怜悯令》
为了家族获得好报,江户时期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1687年,颁布了《生类怜悯令》,不但不让吃肉,甚至连蚊子也不让杀,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它给日本带来的灭顶之灾:每年饲养野狗的开支就达到9万8千两,直接导致幕府财政破产;仅仅江户一带就有8000人被囚禁并等待判决,其中包括9具被盐腌着的尸体;肉眼可见的数据还标明,这个期间人均寿命减少了4年,身高降低了5厘米。更讽刺的是,终其一生,他也没能再生育一个孩子,一子一女还都在他前面去世。
(一)李自成攻城略地的秘密
明末,李自成拥百万之众,纵横十余省,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他攻城的策略是:望风投降的,不杀一人;守一到两天的,攻破之后,选城中百姓十之三四,杀之;如果守城一方誓死不屈,连续五、六天都没有攻下,则在攻破之时,将城中男女老少杀光杀尽,而后把所有尸体堆在一起,以火烧之,名曰:“打亮”。
(二)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这些“学生”都是主试者请演员来扮演的。)
在进行实验之前,米尔格拉姆曾与他的心理学家同事们做了预测实验结果的测验,他们全都认为只有少数几个人,如10分之1甚至是只有1%,会狠下心来继续惩罚直到最大伏特数。
结果在米尔格拉姆的第一次实验中,65%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大的450伏特惩罚。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还是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显然,制度对于防范极端罪行的再生与重演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的理性与良知。
@yl69ly 2022-10-11 11:48:21
mark,当成国性读读
-----------------------------
欢迎!
(三)鸣镝弑父
冒顿(mò dú) 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头曼拨出10000名骑兵供他调遣,而冒顿竟导演了让这一万名骑士反杀自己的父亲的一幕。常规看,这近乎不可能,接下来就看他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
首先,他发明了一种响箭,名字叫“鸣镝”,他对手下骑兵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鸣镝响了以后,如果不射向响箭射的目标就要问斩。
第二天就带着队伍出去,他先射向野猪,有一部分忘了昨天的命令,没射,立马被杀。
几天后,后对着自己心爱的坐骑射了过去,有一部分人犹豫了,毕竟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结果也被杀了!
第三次,有点残忍了,他竟然对着自己的最宠爱的妻子放箭了,很多人学乖了,紧跟着冒顿把箭射向了这个可怜的的女人。还有部分骑兵想野猪和马毕竟都是动物,而现在面对的却是冒顿最心爱的女人,于是,他们迟疑了,也被杀了。
第四次,对向了头曼单于的座骑,少数人还是在迟疑,一如既往地做了冒顿的刀下鬼。
至此,冒顿知道对队伍的调教完成了,最后,对向了自己的父亲,转眼间,头曼单于就被射成了刺猬。
(四)72分钟将普通人变成“杀人犯”
这个听起来更不可思议吧!
在英国真人秀实验:《达伦·布朗:就范》节目中,受试的四个人,竟高达三个人成为了“杀人犯”。
实验一共九个步骤,把正常人一步一步的逼成了“杀人犯”。
@多多20131010 2022-10-11 14:15:42
这是我在天涯看过的最有价值的帖子,没有之一!
-----------------------------
感谢您的认可,大家的认可也是我更新的动力,欢迎常来!
第一步:挑选易暗示者:先找三个托,当面试者过来后,这三个托 听到一次铃声就站起,听到二次铃声就坐下,当来面试的,跟着他们坐下或站起来,就会被选中,结果选了四个人,这四个人还都被告知是唯一被选中的。
第二步:以被选中的克里斯为例,他是个科技男,告诉他要开发一个捐款APP,希望他要参加一个慈善晚宴,当然整个晚宴的人员都是托。
第三步:告知他不用穿正装,结果他到了现场,所有人员都穿了正装,这让他在心理上就处于了弱势,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为了尽力挽回面子,他会不自觉的去迎合。
第四步:拿走了他的手机,使他信息闭塞,被催眠的前提,就是只接受一种信息。
第五步:故意让他把素食标签插在香肠卷上,他当然知道香肠卷不是素食,但他选择了服从。你帮了别人一个不合理的小忙,就很容易帮别人一个不合理的大忙,这也是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
第六步:这时候重头戏来了,捐款最多的富翁突然心脏病发作死了。为了不影响进程,工作人员让他帮忙把死者装在纸箱里,等晚宴结束再处理,他再一次服从了。
第七步:问题来了,富翁死了,晚宴却已经安排了他的演讲,这时候工作人员说,大家都没见过富翁,提议让他假冒一下,并把演讲稿交给他,说,如果不演讲,因为这场慈善为了孩子们,孩子们就拿不到钱了,善良的他再一次同意了。
第八步:演讲完了,要处理富翁的尸体了,工作人员又提议设计成失足摔下去的假象,他没有同意,这个时候,富翁的妻子出现了,告诉他们富翁有一种昏睡病,一旦发作,看上去和死了一样,但实际上没死。
第九步:最高潮的部分来了,这时候听到了富翁暴跳如雷的声音,他醒过来了,并说还知道刚才的全部过程,装箱子、扔楼梯间什么的,他都知道了。并说这下一分钱都不会捐,还要让他们去坐牢。所有人都慌了,决定让克里斯把大富翁推下楼,制造一场意外,大家统一口径,瞒天过海。克里斯会做吗?这正是整个节目扣人心弦的地方。最后,他放弃了。
而实验的其他三个人全部都照做了!
@xswzq123 2022-10-11 15:57:23
酒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辛苦,辛苦!
-----------------------------
欢迎!
@xswzq123 2022-10-11 15:57:23
酒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辛苦,辛苦!
-----------------------------
欢迎!
@遇到潜力股 2022-10-11 16:42:18
哈哈哈
-----------------------------
欢迎海外的朋友。
@方木水 2022-10-11 19:43:57
-----------------------------
欢迎!
(一)盗墓合伙人
盗墓合伙人经常会出现窝里斗,遇到危险时常常更会互相补刀,尤其在一个在墓底一个放风时,问题更多,甚至都出现了儿子放老爸鸽子的现象。但后来出现了一对组合,几乎没有岔子,这对组合是这样的:儿子在墓底,老爸在上面,当出现危险时,老爸几乎没有自己先逃的。
(二)分粥
一群人分粥,怎么也分不均等,先是由这里面最有名望的来分,结果总是自己分的多,后来就改有大伙轮流分,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分的这位不自觉的都会给自己多分,再后来加入了奖罚机制,仍有人偷偷作弊,最后一个智者想到了一妙招,方法是:由任意一个人分粥,但规则是:自己最后分,而且分的是最少的那一份!结果是,大伙拼了命的把各分分的均匀,再均匀!
(三)运奴隶
18世纪,英国将囚犯运往澳洲做工。运输承包给私人,政府按上船时运的人数付费。船主为牟暴利严重超载,囚犯死亡率奇高。政府无奈改制:由上船时按人数付款,改为下船时按人数付款。死亡率骤降到1%。
喜欢本帖的朋友,也期待您顺手顶一下贴,这样也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谢谢
@ty_昨夜星辰43 2022-10-12 08:52:34
高质量好贴
-----------------------------
欢迎常来!
(四)由罚变赏
公园里面的花总是被偷,开始,公园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竖了一个牌子,不许摘花,违者罚款100元,可效果不佳,因为总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后来变了一个方式,牌子上写着,举报摘花者奖励一百元,摘花的人剧减。
(五)和珅的沙子
清朝经常会遇到荒年,政府就得出面赈灾,在各地分发粥饭,令官府头疼的是,很多家境不错的也混在里面,虽然出台了不少惩罚措施,但因为不好辨别,收效甚微,和珅的一招解决了问题——往粥里扔沙子,真正的穷人还是会照吃不误,而冒充的就会知难而退!
下一节谈的是虚荣.自恋与“秀”,实际这一节和最前面的拍马屁都属于人性这一章,加上自恋章节,目前等于发了两章的内容,一章谈人性的,一章谈棋、酒、茶日常之道的
上文提到虚荣是人性趋利避害的一种变形,这个话题可稍展开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想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现与众,正如现在的朋友圈,堪称人类大型梦幻天堂!但一旦过了,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 自恋是虚荣的升级版
(一)自恋(narcissism)一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它来自于一凄美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二)中国版的自恋——顾影自怜,出自晋・陆机的一首诗,看着自己的影子都觉得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