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连续发电18遍,两河口水电站有多牛?



一滴水连续发电18遍,两河口水电站有多牛?坝高295米,比三峡还高114米;总库容达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水量;总填筑量高达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6个鸟巢的面积。 平均海拔3000米,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9%。夏季高温可达36℃,冬季低温-20℃。汹涌的河水,险峻的地势,再加上超大方量,超高强度的大坝填筑,如此种种都给两河口水电站的修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如此艰难的环境,为何非要在此修大坝?为突破难关,中国又亮出了哪些黑科技? 虽然这里环境不太宜居,但是建水电站却是极好。首先,高山峡谷,天然落差大。雅砻江流经四川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等地区,具有水量大、流速快,落差大的特点,最大落差可达3830米。水电站嵌入深“V”形峡谷之中,水流湍急而下,由此产生的高势能,正是建设水电站的必要条件。 此外,周围人口少,搬迁安置成本低。据初步调查统计,该水库淹没人口约5000人,每万kW装机容量淹没人口仅为17人。
而三峡水库在建设时,受库区淹没影响的人口高达80多万,搬迁安置的人口数达113万。故而,与其他国内的大型水电工程相比,淹没指标很低,搬迁安置较为容易。 与此同时,两河口水电站交通较为便利。它距离雅江县城只有25公里,并且从县城到坝区有简易公路。从雅江县到成都也只有530公里,便于运送人员、材料等。 除了有利于的先天条件外,修建水电站还有不少的便利和价值。首先,水电站是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它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近年来,四川、云南、湖南、山东等地,都出现过限电的情况。而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通过水风光多能互补,年发电量可达2200亿千瓦。不仅能够缓解四川省内能源偏紧的问题,还能通过西电东送,将电力输往华中、华东等地区,为长江经济带的省市提供能源保障。 此外,两河口水电站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总投资664亿,在建设期间,地方财政显著增长,有力的推动了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该项目投建直接推动约2万人就业,拉动四川省内产值超1000亿元,拉动甘孜州地区生产值超130亿元,为甘孜州贡献税收60亿元。
 故而,在此修建大坝,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但是要克服弊端,发挥优势可谓难上加难,“逼”得中国亮出了不少“黑科技”。建筑大坝投入了18亿科研经费,形成128项专利,运用了20余种新技术、30余中新工艺手法。通过“装大脑”、“盖被子”、“敷面膜”、“纳鞋底”的方法,克服了高海拔、高土石坝、高泄洪流速等问题。 首先,通过“装大脑”的方法,打造智慧大坝,对大坝的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实施监测。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系统对运输、加水、摊铺、掺拌、验评等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以智能无人碾压机为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它的位置、工作状态,分析计算挤压机的行走轨迹、速度、碾压的质量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就会实时自动报警,杜绝隐患。 其次,研发“保温被”。给心墙“盖被子”,实现冬季保温。“心墙”是大坝中心区的心脏,要抵挡260多米高、108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压力,责任重大。但是,在寒冬时节,气温降低,“心墙”的土料会发生冻结和融化。两河口的浅表层日循环冻土,能够晚上冻结,白天融化,在一“冻”一“融”的过程中,土体会形成渗透通道,威胁工程的质量。 故而,为了防止“心墙”冻住,建筑者们给它该上了几十吨的“保温被”。晚上降温盖住,白天升温后揭开。而且通过不断改进,覆盖3个足球场大小的“强心”只需要三个小时。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保障了工程进度。 第三,为了防止“肌肤”皲裂,给混凝土“敷面膜”。为分担长江防洪压力,两河口修建了2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其洞室要足够坚挺,应对每秒4076立方米的泄洪量。这相当于160辆满载25吨的开车,快速冲撞着洞室。所以,对混凝土的耐冲磨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此,建筑者们特别研发了“敷面膜”的方法,控制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混凝土抗冲耐磨的能力。灰色的混凝土的墙顶部铺有喷淋管道,墙面上铺满白色的养护膜,并且在其中嵌入传感器管道,实施检测混凝土的状态。然后自动调节喷淋的时间、温度,养护混凝土墙面。 最后,则是给高坡“纳鞋底”,加固山体。两河口山高谷深,最高边坡达684米。为了防止山体扛不住水压,而变形倾倒,建筑者们向山体钉入1.6万束锚索,相当于将鸟巢主结构用钢量搬运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每束锚索长约70米,重约一吨。并在部分锚索内嵌入传感器,实时监测它的变化,便于养护。 正是因为它严峻的地势、不可估量的价值、精益求精的设计和建造,两河口水电站入选了“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并且,以此为上库,2022年12月29日,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合式抽水蓄能项目。

汽车压不死,铁钉钻不穿的虫子你见过吗?
5万年前的冻肉还能吃吗?北美发现了一具5万年前野牛尸体
中国通往俄罗斯的列车,为何在进入俄罗斯境内时,要停留几个小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