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刘邦软禁数年,拉住陈豨的手:你若造反,我定与你里应外合


大将军韩信被刘邦软禁数年后,见到老部下陈豨,一把拉住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若造反,我定与你里应外合!”陈豨受宠若惊,连连答应:“遵命。”
这一年,陈豨刚被刘邦任命为赵国相国,并把代、赵两国的边兵交给他统领。陈豨受命后,来到老领导韩信的府邸告别。
韩信一见到陈豨,感慨万千,拉住他的手,往偏僻的小花园走去。
韩信自从被刘邦夺了兵权,贬为淮阴侯之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他提醒陈豨,现在他虽然被刘邦委以重任,但信任的背后却是刘邦的提防和监视。
所以,总有一天,刘邦会听信有心之人的谗言,怀疑陈豨要造反。到时,他愿意和陈豨站在同一战线。
陈豨过去与韩信并肩作战过,一直佩服韩信的韬略,所以韩信这番推心置腹的话,陈豨一直铭记在心。
回到赵国后,陈豨过了3年威风凛凛的日子。
他广招谋士,养了数千门客。这些门客跟随陈豨出差,至少得有一千多辆马车,当地所有的旅店全被他们包了。
陈豨自我感觉十分好,可他的行为很快被有心之人惦记上了。这人就是刘邦亲自任命的赵国丞相周昌。
周昌赶到长安向刘邦反应情况,他刻意强调,陈豨统率重兵书数年,门客众多,恐怕会叛变。
刘邦听完后觉得有道理,于是他派出一批人彻查陈豨的数千门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陈豨的门客仗着陈豨的权势,干了不少违法之事,而且很多事直接牵连到陈豨。
不久,陈豨收到消息刘邦在调查他。不过,陈豨没有慌乱很久,他早有准备。
陈豨命手下联络叛贼韩王信的手下王黄和曼丘臣,告诉他们自己愿意和匈奴结盟。
正当陈豨以为自己安全时,刘邦又发来一道诏令:全国的列侯都要进京,为太上皇治丧。
陈豨听完,恐惧之情油然而生,他想到了当年韩信就是被刘邦召见,才会被贬、被囚禁。
在陈豨的认知中,只要刘邦要召见谁,谁就会出事。
于是,为了先发制人,在公元前197年9月,陈豨决定叛乱。
这时的刘邦还在宫里养病,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惊,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邦从不害怕。
他下旨让大将周勃、彭越和韩信跟随自己出兵平叛。可最后,只有周勃一人忠心耿耿,亲自带兵上阵。
彭越称病,只派出几千兵马支援。至于韩信,一兵一卒都不出,更别提上战场了。
最后,刘邦御驾亲征,来到邯郸攻打陈豨叛军。这场仗并不容易,刘邦手里的兵马并不充足,所以刘邦只能现在当地征兵。
幸好,刘邦作战经验丰富,收买人心的能力很足,很快在当地找到了能干的将领。
第二年,汉军势如破竹,刘邦和周勃大败叛军。可惜的是,陈豨一直没被捉到。
而当初同他说好,要支持他造反的韩信,则被吕后在长安的皇宫诛杀。
公元前195年,陈豨最终被樊哙的军队杀死。至此,陈豨叛乱正式被平定。
陈豨原本深受刘邦重用,可最终还是走上了叛乱的不归路。他的叛乱因子,在韩信与他深入交谈时就已经被种下。
但如果没有韩信那一番话,陈豨还会谋反吗?
我认为会的。理由如下:
首先,陈豨手握重兵。
这不仅会被同僚嫉妒,也会被君王忌惮。兵权乃是权中之权,谁掌握了兵权,就是掌握主动权。
有哪个君王会允许一个臣子,一直手握重兵威胁自己呢?
再次,陈豨为人张狂。
陈豨的偶像是战国时期的信陵君,信陵君养门客数千,陈豨也东施效颦。但他完全不知道时代已经改变了。
过去养士为了储备人才,可现在天下统一,不需要这么多谋士出谋划策了。
陈豨养门客面子是有了,却丢了刘邦的信任。
最后,刘邦的疑心,让陈豨草木皆兵。
陈豨一路跟随刘邦,也在韩信手下战斗过。韩信如何被刘邦用计活捉,陈豨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只要听到刘邦召见自己,陈豨就担心刘邦要抓自己。
@夜深人物
陈豨叛乱,最后死的不仅只有他一人,甚至还牵连了其他三位开国功臣。
韩信因陈豨叛乱,被人告发也要谋反,所以被萧何用计骗到长乐宫的钟室,被吕后的武士诛杀,灭三族。
彭越因为平定陈豨叛乱,不听刘邦调令,被刘邦发配边疆,最后又被吕后骗回宫诛杀,还被制成肉酱。
彭越的肉酱又被刘邦送到淮南王英布手上,英布吓得一哆嗦,也造反了。最后,英布在逃亡过程中被杀。
陈豨以一己之力,撬动了天下之势,牵连了西汉三大名将,实在令人咋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