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汽车座椅主动头枕设计规范



在同等条件下的追尾事故中,正确使用汽车头枕比不正确使用汽车头枕的驾乘人员颈部感到疼痛的概率减少40%。
1
简介
汽车座椅头枕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让头部和颈部更舒适,缓解驾驶疲劳;
另一个是起着安全保护作用。
头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普通头枕和主动头枕
可调头枕
为适应不同的乘客体形可以进行相应设定的头枕。该装置可水平和/或竖直位移,其中水平位移称为前后调整,竖直位移称为上下调整。
主动头枕
在碰撞中用于改变头枕位置的装置,一般由碰撞中座椅上乘员的质量惯性触发机械装置来展开,主动头枕能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态。
关于更多头枕的介绍,可以点击传送门:
【干货】汽车座椅多功能调节头枕介绍
还有一种电机调节头枕,可以点击传送门:
电动调节头枕
2
主动头枕的分类和典型代表
头枕调整机构的种类及特点如下:
被动式座椅头枕调整机构
通过高度调高器调节头枕的升降来进行头枕高度位置的调整。这种高度调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在中低档车型的座椅上,比较常见,大部分车型采用这种形式的头枕。
主动式座椅头枕调整机构
在被动式头枕机构的基础上增加—套主动式系统,以便在汽车后撞中头颈猛烈晃动之前,托住乘客的头颈,防止或降低受伤的可能。
主动式头枕的另—优点是在动作完成后,自动回复到原来位置(正常情况下和被动式头枕使用方法—样),以备下次使用,无需进行维修,其设计目的是提供充分的头颈椎保护。
这种头枕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但工作性能稳定,能有效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主要应用在中高档车型的座椅上。
也有依靠点爆装置使头枕工作的一次性头枕,比较少见。
主动头枕可以看看前期分享的文章:【干货】汽车座椅安全头枕简介
主动头枕的典型代表
01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
通过乘员肩部相对座椅向后运动来推动和头枕相连的连杅机构,进而推动头枕靠近乘员头部。在碰撞过程中,乘员由于惯性向后压迫座椅,通过空间连杆机构启动头枕。
该主动头枕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碰撞能量,但响应时间长,有可能在头枕起作用之前,挥鞭伤就已经发生。
典型结构见下图所示。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
02
骶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
通过乘员骶部相对座椅向后运动来推动和头枕相连的连杆机构,进而推动头枕靠近乘员头部。在碰撞过程中,乘员由于惯性向后压迫座椅,通过空间连杆机构启动头枕。
该主动头枕可以利用碰撞能量,降低了响应时间,防止或降低了挥鞭伤发生的可能。
典型结构见图下所示。

骶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
03
电控主动头枕
3电控主动头枕
电控主动头枕采用机电结合方法,根据跟车信息进行危险程度判断,在碰撞发生前启动头枕,且头枕机构的运动可逆,以实现电机对其往复运动进行控制。电控主动头枕见下图所示。 

电控主动头枕
04
碰撞能量触发主动头枕
通过碰撞能量触发主动头枕,由弹簧驱动,头枕机构虽然运动可逆,但不可自行收拢,需要外部施加力(如手推动)来使其收拢。
3
主动式头枕工作原理
主动式头枕工作示意图如下 

01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工作原理
肩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调整机构装在座椅框架的上端部,一对连杆将发生碰撞时靠背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头枕,该头枕按照预先设定在座椅骨架上的转动支点,同时水平向前和向上运动,来达到设计位置。

该装置的结构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主动式头枕来说比较简单,调节原理也相对简单:
上方用衬垫支撑,由一条连杆连接至座椅靠背内的压力板,车辆遭后方追撞时,乘客的身体因撞击力的作用,会撞向靠背,将压力板往后推,促使头枕往上往前推动。
在动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以备下次使用。整套机构在恢复时的恢复力由蛇形弹簧提供。
02
骶部触发连杆结构主动头枕工作原理
低部触发连杅结构主动头枕的工作原理与肩部触发原理类似,只是触发的部位不同。
 
03
电控主动头枕机构工作原理
电控主动头枕机构,包括控制模块、驱动电机和连杆驱动机构。控制模块和驱动电机通过信号线连接。
连杆驱动机构包括平行布置的上十字连杆机构、下十字连杆机构和与电机相连的驱动丝杠。
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或车载电脑,在危险工况发生时,控制电机正转,两螺母相向运动,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头枕展开。
在危险工况消除时,控制电机反转,两螺母相背运动,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头枕收拢。

电控主动头枕机构的优点:
a)头枕系统与主动安全系统相结合。主动安全系统根据对跟驰行为安全度的判断,触发电机,启动头枕。
b)头枕展开装置运动可逆,展开和收拢运动都由电机驱动。而传统的主动头枕一般为纯机械结构,有响应时间长或不可自行收拢的不足。
c)机电结合,启动时间提前。传统主动头枕在追尾碰撞发生后起作用,由碰撞能量触发,而此结构中的主动头枕通过与主动安全系统结合,在追尾碰撞发生前启动头枕,增强了头枕对颈部的保护作用。
 
04
碰撞能量触发主动头枕工作原理
非充气式碰撞主动头枕,运用机械装置,当受到激活,使整个头枕通过金属支撑柱向上移动,从而保护人的颈部。
有两种机械装置:
a)头枕激活原理
碰撞激活装置放在头枕里面,当它受到激活,该装置使整个头枕通过金属支撑柱向上移动,从而保护人的颈部,如下图所示。
 
b)靠背激活原理
碰撞主动保护机制放在座椅里面,当它受到激活,该装置使头枕向上移动,从而保护人的颈部。
4
主动式头枕设计要求
当车辆遭受来自各方的撞击后,乘员的颈椎将会发生过伸,造成棘突骨折、关节突关节脱位、甚至损伤颈髓等严重损伤,座椅头枕在防后撞中有着重要作用。主动头枕的设计目的是使乘员颈椎的挥鞭伤害降低到最低。
01
设计总体要求
主动头枕的可展开机构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可以实现可逆运动
碰撞概率高于一定限值则启动头枕,可逆性设计可以使碰撞概率返回限值以下时,头枕返回原位。 
展开过程有方向引导机构
展开过程方向引导机构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主动头枕在运动中的不定向性,解决因此造
成了主动头枕效能降低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头枕刚度和靠背刚度
选择合适的头枕刚度和靠背刚度有助于降低主动头枕评价指标数值,提高座椅的防挥鞭伤性能。
02
主动头枕控制算法流程
主动头枕控制算法流程如下图所示。
 

02
主动头枕系统构成
主动头枕系统构成见下图。
 

03
头枕软垫材料特性对座椅头枕吸能性的影响
在座椅靠背刚度一定的情况下,头枕软垫材料“硬度“越小,假头型获得的加速度曲线峰值就越小,对人体越有利,即弹性特性“软"的软垫材料可以为乘员提供较好的保护。
头枕软垫材料也不能选择的过软,否则头枕软垫将失去吸能能力,在碰撞过程中使乘员头部直接与头枕靠面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
 
04
主动头枕设计影响因素
防挥鞭伤安全座椅主动头枕设计是一多目标综合优化设计的结果,主要参数有:
a)头后间隙:头枕相对乘员头部水平距离;
b)头枕高度:头枕相对乘员头部高度距离;
c)靠背上部接触刚度:靠背上部座椅泡棉压陷30m的接触力;
d)靠背下部接触刚度:靠背下部座椅泡棉压陷30m的接触力;
e)头枕接触刚度:头枕泡棉压陷30m的接触力;
f)靠背调角器刚度特性参数斜率;
g)初始屈服点转矩;
h)靠背摩擦因数:座椅靠背与假人表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05
主动头枕设计参数
主动头枕设计参数推荐见下表。 

06
主动头枕静态测量几何要求
高性能限值
高性能限值如下:
HRMD高度:0m;
HRMD头部后向距离:40m。 
低性能限值
低性能限值如下:
HRMD高度:80m;
HRMD头部后向距离:100m。
头枕相关试验要求
【干货】汽车座椅安全头枕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
【科普】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座椅及头枕评价标准简介及测试结果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本文用于行业内信息的分享交流学习。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若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任何问题可联系小编,微信:qcnwssj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