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一种疫苗打一针就可以不得癌症吗?密胺碗是“夺命碗”吗?孕妇拍胸片会致使宝宝畸形吗?……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揭晓,将近期最热门的健康流言“一网打尽”。
流言:癌症疫苗打一针可免疫
真相: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人类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吗?这是一种误读。
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疫苗”,而非我们小时候打的乙肝、小儿麻痹这样的“预防性疫苗”。很多人理解的疫苗,就是“预防性疫苗”:健康人打了疫苗,就能预防某种病。针对癌症也是有相关的预防性疫苗的,目前有两种,即能预防肝癌的乙肝病毒(HBV) 疫苗(中国70%左右的肝癌和乙肝病毒相关)和能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99%的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相关)。但这两个疫苗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病毒疫苗,并非“癌症疫苗”。它们也只能预防癌症里很小一部分亚型。
目前几乎所有在临床实验的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疫苗”,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叫“肿瘤特异抗原疫苗”和“肿瘤相关抗原疫苗”。这些疫苗能够帮助人体免疫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起到抗癌作用。“肿瘤治疗性疫苗”许多还在试验中,距离上市还有距离。
一种疫苗,往往只对一种病原体有用。广谱的癌症预防疫苗不现实,因为癌症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统称——每个人的癌症其实都不太一样。所以,直接打一针就啥癌症都不得的想法很美好,但不现实。
流言:密胺碗是“夺命碗”
真相:密胺餐具因其轻便、防摔,在很多有宝宝的家庭备受青睐。然而,也有家长担心,其原料三聚氰胺和甲醛会从餐具中渗入食物和饮料,进而影响健康。随着一些不合格密胺餐具的曝光,更有人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夺命碗”“毒餐盘”。
仿瓷餐具看起来如陶瓷般,但材质其实是塑料。这种用于餐具的塑料,主要原材料是高纯度的密胺树脂,又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是通过三聚氰胺和甲醛在高温条件下热固化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目前,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原材料生产密胺餐具是一种较成熟的工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合格的密胺树脂餐具在正常使用时,几乎不会产生有毒的、游离状态的三聚氰胺及甲醛单体,因此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从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目前市场上引发担忧和质疑的“夺命碗”都是不合格产品,主要是一些小厂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成型时间等参数没有控制好所致。而除此之外,则是因为三聚氰胺成本相对较高,一些不法企业在原料中掺杂了价格较低、稳定性较弱,容易释放出甲醛的脲醛树脂。
此外,即使是合格的密胺仿瓷餐具,也应该注意不能放入微波炉、烤箱或者使用高温消毒,也不建议盛装腐蚀性液体,避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流言:孕妇拍胸片会致宝宝畸形
真相:准妈妈难免会担心电脑、手机、WiFi、地铁安检仪的辐射会导致宝宝畸形,对拍摄胸部X线更是避之不及。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辐射分两种:一种是非电离辐射,我们常说的电脑、手机、电视、微波炉、WiFi、收音机、烤箱等都是非电离辐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暴露于正常环境中的非电离辐射磁场中,不会增加流产、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死胎等出生缺陷的风险,所以非电离辐射是安全的。
另外一种辐射是电离辐射,孕妈妈最常接触到的电离辐射就是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比如X线、CT等。通常来说造成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大小取决于胎儿的暴露孕周和暴露剂量。通常来说,辐射剂量低于50mGy(毫戈瑞)时,不会造成胎儿不良影响。只有大剂量的暴露,即大于1000mGy(毫戈瑞)时才会导致胚胎死亡,大于610mGy(毫戈瑞)的辐射剂量可能造成出生后智力障碍。一般来说,临床常用的诊断性的影像学检查的辐射量远远低于安全剂量。其中常用的胸部X射线和胸部CT的胎儿辐射暴露剂量分别为0.0005-0.001mGy(毫戈瑞),所以孕期的诊断性影像学检查是安全的。
癌症固然可怕,只有当我们直面了解它时,才能远离,推荐大家阅读《直面重疾:肿瘤篇》:
《直⾯重疾:肿瘤篇》是⼀本以讲解恶性肿瘤为主旨的书。丁云⽣老师通过与国内16位知名医⽣对话,为读者系统性地梳理了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本书分为⼗六节,主要介绍了肺癌、胃肠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病理科与癌症诊断、恶性肿瘤常⻅的治疗⽅法等内容。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地了解恶性肿瘤,以此来预防、筛查、诊治癌症,并合理地进⾏重疾风险的规划。真正做到直面了解重疾、进而远离重疾。
新书正在火热销售!
书籍价格:128元/本,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愿天下无疾,重疾不重!
文章来源: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08/c14739-32561002.html
往期回顾
REVIEW
沉默性缺氧 | 新冠老人的“绝望”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何时到来?| 部分省市感染率已超过80%
感染新冠肺炎有可能会引起肺结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