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重重,频频洗劫:中国近代史中若隐若现的西方教士与资本财阀


(一)“东亚病夫”原来是沙逊家族送给我们的帽子,它还是鸦片战争的幕后推手。
这是一个国际知名的犹太家族,起源于中世纪,从西班牙一路逃难至中东巴格达。19世纪一度与罗斯柴尔德家族齐名,有“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之称。沙逊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曾联姻,二者同属塞法迪犹太人。

上海长宁区2409号沙逊别墅,曾经是沙逊家族在上海的别墅。
沙逊家族祖上来自阿拉伯人殖民时代的伊比利亚半岛,中世纪居住在安达卢西亚(葡萄牙)地区,属于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的伊本·秀珊(Ibn Shoshans)家族的血统。整个家族从事金匠和钱币兑换业务,也作为宫廷的代理人,从事信用调查、收放贷款的业务,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信用和金融网络。

1490年,当地基督徒发动政变,不欢迎犹太人,沙逊家族因此受到冲击,开始流亡。他们来到了中东波斯湾巴格达,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凭借犹太人独有的金融嗅觉,为中东地区提供金融贸易,很快成为波斯湾地区的金融大家族,长期担任巴格达的首席财务官。由于出色的影响力担任犹太社区的族长,是犹太人的领袖。
16世纪伊比利亚半岛发起排犹运动后,沙逊·本·塞利家族举家迁居奥斯曼帝国。沙逊·本·塞利(1750 - 1830)被任命为巴格达的首席财政官,负责税收。
19世纪初,巴格达地区的反犹太情绪高涨,沙逊家族又呆不住了,当地官员开始驱赶犹太人。他的儿子大卫·沙逊(1792 - 1864)受到持反犹态度的巴格达新任行政长官的迫害,于1828年带领全家逃到波斯湾港口布什尔,1832年后定居印度孟买,此后开始了沙逊家族的又一次崛起。

18世纪以后,沙逊家族一直为全世界最富有的犹太家族之一,主要经营与东方的贸易。
那么,他崛起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沙逊家族打着经营金融、棉纺、茶叶等贸易的幌子,主要经营高利润的鸦片贸易。
当时,贩卖到中国的鸦片主要是东印度公司在进行。1810年左右,三大洋行在英国巴林家族的支持下崛起,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被打破。其后,该公司开始慢慢脱离了贸易业务,为沙逊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刚踏上印度土地不久的沙逊家族也想涉足鸦片交易,从中分一杯羹。恰在此时,巴林家族在伦敦的金融竞争中输给了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时候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看到了鸦片中的巨额利润,便相中了同是犹太人的沙逊家族予以大力扶持。
沙逊家族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下,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开始制定严密计划。他们发现了巴林家族对印度鸦片的控制上存在漏洞,——巴林家族支持的怡和洋行对印度腹地的罂粟种植园控制力很弱。于是,沙逊家族抓住这个机会,依靠着罗斯柴尔德的帮助,逐渐购买印度土地上的罂粟种植园,慢慢形成了印度本土的鸦片垄断。
同时,沙逊家族向种植园主和鸦片商人提供多种金融支持。由于经营得当,很快,在鸦片贸易的生产、运输、保险、销售、融资、汇兑中沙逊家族都占据了有利地位,成为印度贩卖到中国鸦片的主要进行者,占鸦片贸易总量的70%。
1839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鸦片重灾区广东主持销毁鸦片2万多箱。而这些鸦片大多数都是沙逊家族的。大卫沙逊十分愤怒,他伙同其他犹太商人返回英国,开始了一系列缜密的谋划。
第一步:他们炒作伦敦舆论,大肆宣扬英国在中国的贸易遭受重创,英国商人损失惨重;
第二步:贿赂议员在议会提出议案,要求对中国发动战争。不过,战争议案提出后遭到了一众英国人的强烈反对。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他们开始谋划第三步。
第三步:沙逊家族等商人通过渠道向维D利Y与首相墨尔本行贿。之后,维D利Y以她巨大的威望扭转局势,最终在投票环节以271票赞成、262票反对的结果向中国发动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沙逊家族动用私人武装从广东地区一路烧杀抢掠至江苏,黄金财富如雪花般飘向了沙逊家族。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沙逊家族气焰更加嚣张。

战争之后英国宣称,他们发动的是一场为了进行贸易往来的战争,闭口不提“鸦片”一物。清朝后期的鸦片,都是大卫·沙逊带来的。

1864年,大卫·沙逊死去,儿子阿尔伯特·沙逊继承了他的产业,在印度修建码头、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加入了英国国籍,阿尔伯特·沙逊的儿子还娶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女儿,当上了国会保守党议员,从此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更紧密了。

大卫·沙逊的另一个儿子则来到香港成立了新沙逊洋行,并在香港和上海都设立了办事处,发展得相当不错,是上海滩有名的富翁鸦片商人,富丽堂皇的沙逊大厦就是他手里建造而成的。





1840-1914年,沙逊家族在鸦片贸易中获利1.4亿两白银。
沙逊家族不仅销售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更是不遗余力推波助澜,给中国人戴上了“东亚病夫”这顶破帽子。
(二)李提摩太:从未听过的传教士,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拉曾国藩、李鸿章入会,还忽悠了光绪……
要厘清中国近代的历史认清一些真相,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一直无形的大手,——来自海外的资本财阀。而这是历史书中恰恰缺失的那部分内容。
1759 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抵达中国广东。船上的犹太商人是国际公鸡会成员,他们登陆后举行了庆贺集会,这是有史可考的公鸡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
1768年,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在广东举行集会。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涌入的外国商人和军队,共济会也在中国沿海依照通商条约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建立起来: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
曾国藩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弟子,十年间被提拔了七次。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鉴于国库空虚,军备松弛,刚刚继位的咸丰下旨令回乡丁忧的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合作组织团练,镇压起义。湘军由此成立,其后十年间不断壮大。为了消灭太平军,曾氏家族齐上阵,并在军中担任要职。太平军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却因为“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拖着打了十年。
太平军被消灭后,湘军怎么办?要解散吗?
曾家靠战功获得地位,一旦解散,后果实难预料。树大招风,遭人忌恨,政敌也不少啊。
由于前路难测,曾家人屡屡向曾国藩进言举事。曾国藩当时也很纠结。平心而论,当时如果举事,成功几率很大。
但他为什么最后放弃了呢?
因为他意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在与太平军交战的十年间,双方都是靠着对外军购,靠着洋人输送的军备作战。所以,影响最终结果的,并不是交战双方,而是幕后的资本。倘若举事,他也只是建立了一个类似太平军的政权而已。下一个来打自己的会是谁?是李鸿章的淮军吗?
在没有展现出绝对的优势实力前,外国各方势力仍旧认为清廷才是最终可以谈判和获利的最佳对象。
有鉴于此,曾国藩彻底放弃了称帝的打算。李鸿章与曾国藩处于相同位置,自然能感同身受。既然称帝不是出路,地方割据也毫无前途,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原有体系下继续做官,与洋人通力合作,逼退政敌,巩固地位了。
于是,洋务运动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了出来。

看到这里,也许你就明白了,疑古派和崇洋派是如何兴起的。
公鸡会到处建会馆,刻意营造了一种“精英文化圈”,但凡加入其中,就能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就是身份、地位、人脉的象征。
为了扩大洋务运动的影响,李鸿章相中了一个传教士李提摩太,加以重点培养。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英国国教浸礼会传教士、公鸡会员,23岁加入伦敦浸礼会后,自愿到中国传教。







他于1870年12月抵达上海,效仿利玛窦传教。他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重点吸引中国知识分子和上层官员等社会精英,与李鸿章、张之洞等诸多官员皆有较深的私人交往,张之洞曾拨款一千两资助广学会。凡是社会各界有影响力的人物,李提摩太都积极结交,包括曾国荃、左宗棠、康有为、孙中山等等。
1901年庚子事变之后,李提摩太建议美国等西方政府用一部分中国的赔款,在北京、山西等地设立大学,培养具有西化思想的人才。他在报告中写道,只要在这里更多地控制主要的大学、主要的杂志,还有一些新读物,通过控制这些东西,控制这里的意见L袖,那我们就等于控制了这里的头脑和脊梁骨。
所以,在这样的影响下,清朝的海关总管成了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后来连虞洽卿也成了著名代理人。


1916年李提摩太回国,出版了《留华45年回忆录》,并于1919年4月20日在伦敦去世。

新教浸礼会与共济会一直关系密切,直到现代仍然如此。1993年6月15日至17日的南方浸礼大会(SBC)年会期间,承认"现在很多杰出的基督徒和南方浸礼会教友都是共济会成员”。
人们惊异地发现,曾国藩也加入了公鸡会和浸礼会。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朝堂失势,袁世凯改投翁同龢门下。这时,李中堂发现自己提拔上来的那些洋务运动骨干,竟然使唤不动了。在此背景下,他筹划了一次欧洲之行,计划将国外的新力量引入国内,以此证明自己。他在法国受到了罗家的高规格接待。此后,就在同一年,隐身于东印度公司和沙逊家族背后的罗家开始独立以自己的名义进入中国,成立了“福公司”,并与李中堂一同成为该公司的重要股东。有了李中堂的保驾护航,刚刚成立的新公司顺利拿下了陕西、河南等多地的采矿权,业务涉及筑路、电力、基建。清朝覆灭后,历经军阀、日据、民国大约60年,福公司的业务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直到1952才退出大陆。
期间,有多少家族和势力充当了代理人?不得而知,但也不难发现。那个年代,放眼整个亚洲,除了中国是半殖民状态之外,其他地方已经全部沦陷了。
虞洽卿、宋子文等等也是著名的在华代理人。


所以,新中国建立有多难,谁是大救星,是谁让人民翻身做主,相信你心里也有答案了。
(三)从当今社会四害(医药败类、商业国贼、文化走狗、农业垃圾)看甲午战争:幕后资本长袖善舞,一百多年了,还是那些财阀,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中国人呐,就是太善良,警惕性还忒差!
当今社会有四害:1、医药败类;2、商业国贼;3、文化走狗;4、农业垃圾。

一场疫情,魑魅魍魉全出来了。
但如果只是看到台前的四害小丑,那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是怎么败的。这场战争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因为支持清廷和支持日本的幕后财团,其实是同一拨人。他们两边下注,从一开始就把日本当作工具来对付中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殖民中国,洗劫中国的所有财富。
这算盘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的。
虎门硝烟后,沙逊家族(因逐利极端其所作所为在中东不受待见,被迫逃往印度,后因罗家支持而重新崛起,并与罗家联姻)损失惨重,返回英国寻求罗家及其他犹大财团的协助,通过贿赂维D利亚和首相墨尔本,促使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战争获胜后,鸦片在清朝合法化,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们仍旧不满足,又开始了进一步的谋划。
当时,清朝虽然两次战败,其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为了能够扩大鸦片贸易、继续削弱清廷的统治,从而攫取更多利益,夺取法国共济会山头、以支持拿破仑为条件换取甩掉自己贱民身份、得以正常经商贸易且承揽各地教堂重大工程项目犹大财阀们,尤其是崛起于一战(主要是滑铁卢)的罗家,开始大规模联合西方商人,进入中国进行鸦片贸易。这些西方商人中以大漂亮的犹大居多。
18世纪,大漂亮在清朝进行鸦片贸易的份额渐渐攀升至42%。大漂亮的45任大统领中,其中有33任大统领的家族,都曾经在清朝从事鸦片贸易,牟取暴利。正是借助鸦片贸易获得的原始积累,大漂亮才成功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
这些犹大商人为了进一步打击清廷,实行了一个计划——即,大规模扶持日本代理人。
起初,日本为了建立海军,跑去欧洲借款,声称要对付沙俄和清朝,结果被所有人嘲笑。没有一家银行愿意借钱给他们。但唯独英国和大漂亮的银行经过深思熟虑后,给予日本大量的资金援助。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叫雅各布的犹大银行家。因为,正是此人提议,可以把日本扶持起来对付清朝,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符合其扩大鸦片贸易的期望。所以,日本海军能够真正建立,其一半的资金都来源于犹大财团,另一半则是英美的其他银行家提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彻底削弱清朝,可以让他们在从事鸦片贸易时为所欲为。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就如同当初大漂亮打了胜仗时林肯发现的情况一样,仗是打胜了,可以也欠了一屁股的债,永远都还不清。如此一来,国家就只能让渡出货币发行权、并以未来的国民税收为基础来还了。金融的枷锁一旦戴上,恐怕永无脱身之日。同样的手法罗家早在一战时就尝到了甜头,并搅弄金融和资本市场,获得了巨额利益,由此,在二战时又故技重施,同样屡试不爽,收割了大量财富。
甲午战争前夕,数不胜数的犹大商人齐聚上海,支持日本人打败了沙俄。沙俄得知犹大暗地里为日本人提供了大量资金来对付自己后,极为震怒,其国内开始大规模排斥犹大人,而很早就来上海定居的沙逊家族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接收从沙俄逃难来到上海的犹大同族,数量超过了2万人。犹大商人在上海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类大量洋行,但从事的业务往往只有两个:鸦片贸易、放高利贷。同时,在有需要的时候,顺便倒卖一下军火。
甲午战争结束前,李鸿章就是通过这些犹大洋行购买的武器弹药。所以,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使用的炮弹为什么质量欠佳,为什么里面全是沙子,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北洋水师1875年谋划创建,至1894年,20年,海防经费和海防经费之外的各类开支全部加在一起,总共3796万两白银,平均每年190万两,占每年财政开支比例约为2.375%。犹大财团借给日本建立海军的经费是多少呢?前后大约是1.5亿两。

清朝时,很多商人通过捐钱、买官等方式获取身份,亦官亦商,与犹大过从甚密,很快成了其在华代理人。
甲午海战清廷战败,犹大财团和西方势力彻底放开了吸血的手脚,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血肉几乎都被吸干了,国力愈发孱弱。德国排犹开始后,不明真相的中国还傻乎乎地接收犹大来避难,其中上海和哈尔滨就聚集了好几万犹大人,犹大还和日本私下密议了豚鱼计划,准备在东北建国。所以,日本在后来侵略中国时,不仅对犹大人秋毫无犯,还对其加以保护,因为多年来,他们之间就一直都是紧密合作的关系。
也正因为犹大财团的缘故,二战结束后,日本许多甲级战犯以花样繁多的各种方式逃过了最终审判。

(四)揭开弥天大谎的幕布:二战是美国救了中国,没有那两颗原子弹,没有大漂亮对日宣战,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日本不可能投降。
开宗明义,美国在1941年以前不但没怎么帮助我们,更是积极帮助日本侵略中国,就跟甲午战争中的做法一模一样。
甲午战争中,犹大财团暗中扶持日本,给日本海军前前后后提供了大约1.5亿两白银来摧毁中国的统治(同时期,北洋水师的军费全部加起来才3000多万两,还有一部分是李鸿章从犹大控制的洋行中拆借的,后来这些洋行贩卖给北洋水师的炮弹几乎全部渗了沙子)。战争结束后,日本欠了犹大财团和英美一屁股债,清政府的赔款绝大部分都流入了这些财团囊中。同时,犹大财团还打开了中国的口岸,鸦片得以长驱直入,侵害国人身体,收割财富。
二战时,幕后的人还是那些家族,他们故技重施,又利用战争收割了全世界。
1931年9.18事件爆发,关东军侵占东北。从1931年到1932年年底,米国向日本出售了1.8亿美元军火。美国杜邦还把当时最先进的安化炸药的制造工艺卖给了日本的三井株式会社。
1936年,美国福特公司为日本提供了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造了新式的电器工业。
1937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总值是2.89亿美元,包括价值1.5亿日元的机床,以及超过550万吨的石油,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原棉这些重要物资占了1.42亿美元。仅这一年,日本就有92.9%的铁皮桶,80%的石油,48.5%的机械和发动机,41.6%的铁都来自于美国。
到了1938年, 日本从美国进口了至少65.57%的煤油,70.09%的工业机械,90.39%的铜和废钢铁,还有64.67%的汽车零件,90%的合金。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消耗的所有物资中有92%从美国进口。当年,美国还给日本提供了1.25亿美元的贷款,顺带着还赠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此外,日本在侵华战争的最初三年,所消耗的4000万吨汽油有高达七成从美国进口。所以,是美国提供了日本侵华战争所必须的机械、原料和技术。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时,美国、英国、法国都先后采取了“绥靖”政策,都不支持中国与日本开战,不仅如此,美国、英国还大发战争横财,大肆与日本军国主义合作,贩卖战争物资,间接的屠杀了中国人民与爱国人士。1938年洛杉矶的一场集会上,美国国会议员斯科特说:日本在中国每杀死100万人,就有54.4万人是美国资本出的力。
1939年由于中日战事焦灼,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废钢铁数量暴涨9倍,其余物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一时期日本在物资方面对于美国的依赖达到了顶峰。
仅仅在这8年时间里,美国出口给日本的铝、铅、石油、废钢铁、铜,分别占到了日本相关物资进口总量的18%、45%、70%、90%。尤其是在1937~1939这三年间,日本累计花费了5.1亿美元从美国进口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而这些物资在进口总物资的比重上也将近达到了70%。
记住,美国是在1941年珍珠港被炸了才开始援助中国的。
珍珠港事件,日本是别无选择,因为它的资源都在中国的持久战中都被耗尽了。虽然日本当时在中国占领了许多地方,但是却没有找到石油,战争中所学的废钢铁和铜矿也极其稀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掏空国库向美国购买。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远远超出了日本的预期,缺乏能源和各种原材料的情况下,他们必败无疑。为了弥补缺口,日本便打起了东南亚的主意,而这就侵犯到了美国的利益。
1941年,美国国务院战争经济局提供了一份报告,报告分析称日本经济因为在中国的战争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按照时任美国驻日本大使的说法,日本当时可以用于支出的外汇只剩下了2万德国马克。日本已经被狂热的战争投机分子绑架,根本停不下来,只能再拼命赌上一把。彼时,印尼一年的石油产量大约是800万吨,日本看上了这个地方,但东南亚当时是美英两国的殖民地。日本明白要想拿下东南亚,就必须先拿下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于是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便诞生了。
而此时,欧洲战场那边,德国进攻苏联由于极寒天气的影响和苏联的强力抵抗受到了重大挫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扭转,苏联转守为攻,胜负已经初露端倪。美国财阀敏锐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珍珠港事件中将计就计,对日宣战,从而跳入战局,摘取胜利的果子。
时至今日,美国在各种场合故意忽略中国和苏联的贡献,只提美国和英国,仿佛二战是美英两国单独打赢似的。美国还发表了一份题为《欧洲胜利日:庆祝与反思时刻》的无耻声明,宣称二战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将苏联定义为“战争发起国”。
操纵美国的幕后财阀,一直到处拱火,靠战争收割世界。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只干了一两次,直到今天,仍旧四处推波助澜,当年的中东、南美也不例外。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