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登顶之路:嫦娥六七八号赴月之际,马拉松淘汰赛也正上演,大部分人会幸存,但没人能保证自己不是被淘汰的那个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这诗句中的故事,已经逐步实现。
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嫦娥五号探测器月面采样

截至目前,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已经完美收官,正在稳步开展四期工程。
按照中国的探月计划,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同时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并于2035年建设月球基地。
在蓝星动物园所下的这盘大棋中,探月四期工程是关键一环。窃以为,可以称作民族伟大复兴的配套工程,将对今后的世界格局,乃至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探月四期工程包括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多项任务。其中,嫦娥四号任务已实施,于2019年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人类取回了21世纪的第一批月球样品。
11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我国探月工程四期、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
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消息:
嫦娥六号计划于2025年前后实施,拟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持续论证和进一步优化相关技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若是成功,也是人类首次;
嫦娥七号拟于2026年前后发射,拟开展月球南极着陆与资源巡视探测,并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
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届时,嫦娥八号和嫦娥七号将组成我国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基本型。
本来,嫦娥七号的原定发射时间是2023-2024年,后来,因花旗国探月计划受阻,阿联酋转头找上中国进行首次太空合作,中阿双方于2022年9月16日在阿联酋拉希德航天中心签署了关于“嫦娥七号”任务搭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进行联合探月合作。

具体计划为,阿联酋负责“希拉德第二号月球车”的研制,中方负责将该月球车送至月球表面,所获得探测数据和信息,双方乐意共享。阿方十分爽快,为本次快递服务出资大约300亿人民币。
据说,当日双方签完合同皆匆匆离去,都怕事后对方反悔……
对于中方而言,阿联酋研制的月球车总重大约20公斤,而嫦娥七号的发射重量大约是8.2吨,多增加20公斤载荷其实问题不大。中国探月工程前面三期总经费大约是14亿人民币,平均下来每期才4亿多一点。
有土豪朋友一起参与,何乐而不为?
就跟当年狗大户买二踢腿一样,很快,网上有个搞笑段子流传开来:
一只骆驼走了进来:“兄弟,我们也想去趟月球。”
兔子坐在电脑前忙碌:“我们正在努力研制中。”
骆驼默默写了一张支票:“300亿。”
兔子耳朵竖起,两眼发光,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转头望去,重重点头:“中!咱们下周就出发!”
骆驼:“刀 乐!”
兔子咬了咬牙,开始沉着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
不过,玩笑归玩笑,之所以将嫦娥七号计划调整至2026年底,其主要原因并非是等阿方月球车就位,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增加嫦娥七号的含金量,加大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部分。
嫦娥七号堪称“五器合一”,其本身由五大舱段组成,即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探测器、中继星。
加上阿联酋的月球车,一共是六个部分。
无论是轨道器、巡视器、中继星,还是飞跃探测器都是当年探月的巅峰之作。着陆器除了肩负送“玉兔三号”和阿联酋“拉希德二号”月球车在月面软着陆之外,本身也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着陆器基础上拓展了许多功能,可以成为一个长期驻扎在月球上的科研设备。根据设计,其寿命至少在8年以上。


经过前几次探月任务的顺利实施,中国发现月球南极存在一些深穴,里面可能有水,只是以冰的形式存在。
因此,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着陆后,将开展前所未有的飞跃探测。

这是一个“天才般的设计”,嫦娥七号将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在月球进行自由飞行的飞跃探测器。
切莫小看这个飞跃探测器。
既然是人类首次大胆尝试,那能简单得了吗?
当方案公布出来时,国外绞尽脑汁都想不通中国会采用什么样的驱动方式。
据悉,飞跃探测器的设计寿命为六个月。月球上没有大气,不可能像火星那样使用无人机(利用空气动力),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可以自由起飞、降落,为保证所携带的仪器正常工作,充电至少要数百次吧?驱动方式呢,使用什么为动力源呢?火箭发动机吗?
可是,火箭发动机一般都是用氧化剂和燃料在燃烧室做功后从喷口排出形成推力,可以多次点火的火箭发动机燃料则大都采用偏二甲肼而四氧化二氮,虽然技术要求不高,可靠性也能有保证,但安装在小型探测器,往往只能上挤压循环,还必须兼有姿控发动机,这样一来,就变得很复杂了。此外,火箭发动机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00秒。这飞跃探测器飞来飞去,点火、熄火、不断重复使用,用火箭发动机显然不太可能。
用传说中的“无工质电磁推进引擎”吗?
所谓的“无工质电磁推进引擎”,其原理时在一个射频腔体内引入高功率微波,这些微波在一个锥体射频腔内反射后会朝两个方向射出,两者的净辐射力之差就会产生净推力。
神奇的是,这种引擎注入的是以电产生的微波,微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能量,但却不属于所谓牛顿三定律的范围,因为电磁波根本就不是一种力。

诡异的是,这种引擎违反了动量守恒定律,但却没有违反能量守恒。
无工质电磁推进引擎推力不大,但特别适合在宇宙空间长期飞行,在没有空气阻力的太空环境下,这种推力不可小觑,续航能力极为突出,因为发射电磁波不会损耗本身,其产生推力时无需排出任何“工质”,不需要搭载任何燃料,只需要几片太阳能电池即可。
但以人类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推力仅仅是千瓦/微牛级别,推力十分微弱,根本无法推动飞跃探测器从月面反复起飞。
一句话,压根儿就没人相信现阶段有人能将这种技术投入实际使用。
那么,霍尔电推呢?中国不是有突破了吗?
霍尔电推驱动器的原理是利用电场加速电离后的工质,获得极高的排气速度。

如若使用霍尔电推,的确可以实现长时间续航,可是目前的霍尔电推仍然停留在千瓦/几十毫牛级,用在轨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和轨道维持是可以的,但用于推动飞跃探测器,必须得装备功率更大更强的霍尔推进器,至少需要达到百牛级才行。然而,现在功率最大的霍尔推进器,功率才区区几牛而已,相差甚远。

关于飞跃探测器的驱动方式,还有一种猜测,那便是使用高压氮气罐。
高压氮气罐的好处时不容易出错,但其比冲更低、维持时间也短,一个几十公斤的高压氮气罐也用不了多久,而飞跃探测器的使用寿命是6个月,要支撑其多次起降,并达到这么长的设计寿命,几乎不太可能。
那嫦娥七号携带的飞跃探测器究竟使用什么作为驱动方式呢?
猜测答案是:技术过于先进,无法展示。

关于获取电脑,飞跃探测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其一,飞回着陆器进行充电,充电效率高、时间短,但无疑对飞跃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所限制,来回折返还浪费了许多有效航程;其二,用太阳能电池板充电,优点是不受着陆器范围限制,缺点是充电速度满、时间长。
综合考虑下来,嫦娥七号推测时选择第二种方式,以获得更大航程和探测范围。
飞跃探测器整体重量大约有上百公斤,若是实践取得成功,未来为它装上武器,那么就可以变成一座座浮游炮台,以策卫月球科研站和月球基地的安全。
飞跃探测器形似蜘蛛,有六条腿,比履带式的地形适应能力明显要高出许多。若遇障碍物,可以实现跨越,而履带式设计只能绕行。
倘若遇到更为复杂的地形,履带式只能敬而远之,但六脚蜘蛛却能轻松应对。

嫦娥七号之后,是嫦娥八号。
嫦娥八号将验证大载重月面软着陆技术,并利用月壤测试3D打印建站技术。届时,提前预置的有人驾驶月球车、月面移动载人实验室,加上嫦娥七号、八号的着陆器,“玉兔三号”月球车、飞跃探测器,将成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加上后续的嫦娥九号、嫦娥十号,以及大毛家的登陆器和设备,国际月球科研站一期工程顺利实现。
国际月球科研站全面建成后,将以月球为主要基地,建立集数据中继、导航、遥感于一体的月球互联网,形成一体化后,可以对月球上的一些资源和探测器实行有效管理,此后,再逐步向火星拓展。
在不远的将来,探月技术成果也会逐步转化为民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花旗国当年实施的阿波罗计划,带动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遥控作业、无线电制导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该项工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遥控作业等许多技术成果又转移到民用,促进了科技与工业的整体发展与繁荣。
举个简单例子,购物计价的条形码,便是源自航天技术的杰作之一;
方便面调料中的脱水干菜,源自航天食品;
手机地图中的公交车实时到站信息的更新,高铁自动驾驶,地图定位,物流车辆监管等等,得益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其他方面,还有太空农业,例如太空育种,种子在太空培育,送回地面种植,在产量、质量上可能发生改变,对百姓日常饮食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在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还有太空医学,或许将成为突破人类健康、长寿、疾病等诸多难题的全新视域。应用于航天员服务的“太空医疗”技术,如航天员进行头低位卧床实验的训练工具,被应用到自助式多功能照料床上,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锻炼。“负压桶”大床同样出自航天员训练中心,这类床可广泛用于头晕、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因初筛和辅助诊断。
总之,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太空探索科技成果的转化,将会对普通大众生活的健康、饮食、穿着、出行、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改变,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太空经济新赛道。
欧洲咨询认为,至2030年,太空经济规模将从2016年的2850亿美元升到642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预计,到2040年太空经济的规模可能突破万亿美元。美银美林的预计更为大胆: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
在未来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宴中,掌握核心科技者、底层基础的架构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这一切,并不遥远,你我皆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
当前局势,日本国债连续多日呈现零成交的尴尬局面,其余时间则是低成交。不知不觉中,滥发国债的后果,便是日本债务与GDP之比超过300%,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与此同时,英国国债利率已然上升至5%左右,但即便如此之高的利率仍然遭遇与日本相同的局面,国债根本卖不出去,因为没人要。
在此糟糕的情况下,两国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启动印钞机器,自己买自己的国债。但是这样一来,与滥发货币又有何异?外面的水不愿意流进来,就自己往自己的池子里不断注水,最后导致的结果其实只有一个,大水漫灌,物价飞涨,钱不值钱,犹如废纸。
花旗国那边,前段时间好不容易吸了一阵血,可是沟壑难填,现在又出现了流动性枯竭的大麻烦,急得希望各方增持美债,——增持美债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你手里的美元赶紧给他,然后他把美债给你呀。说穿了,就是缺钱呐。
一方面加息缩表,一方面又要补充流动性,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如此对冲,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住通胀?
……
为了便于对比,再看一则消息:
11月15日,华为公布了EUV刻机的新的专利申请,清华已经攻克了光源技术方面的壁垒。
在全球3.8万件6G专利中,其中有13449件来自中国,占比35%,往日风光无两的花旗国只占18%,随着硅谷大裁员,人才的流失,这种差距在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
知道西方在科技方面为什么落伍吗?
因为作为基础的理论物理近百年来一直停滞不前,没有重大突破。产业空心化,工程制造方面曾经的优势也不复存在,被基建狂魔在一个个领域内逐渐反超。
理论停滞不前,是因为西人对源自华夏的知识未能理解和吃透,在认识上出现了巨大偏差。认真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对于物理、数学的发展,将来必有很大收益,因为华夏一直以来都是拟合天道、拟合宇宙的象形思维模式,唯有契合天道,方能窥得真谛,实现长远的良性发展,从而和谐共生。
当看清了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潮和趋势后,还会上赶着移民、上赶着去给西方送钱吗?还会对他们顶礼膜拜、崇拜得无以复加么?
靠外面捧的那些人也许仍旧故作鄙夷,会不屑地说,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
可惜,这些人忘了,皓月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借来的,是反射的太阳之光。而在人类文明有限的历史长河中,那颗高悬晴空、普照大地的红日只有一个。
因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世界才会非常稳定。因为没有人敢挑战你。
就像有一根定海神针定在那里,人人景仰,无人敢打你的主意,无人敢有实际行动兴风作浪。
而作为普通百姓你和我,他和她,方可共享太平与安定,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拼搏奋斗,过上好日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在登顶迎来那一天之前,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段时间短则五载,长则八年,当下出于各种原因,疫情反反复复,为了生计问题,为了吃饭问题,中国也不得不下场,加入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了。
只是在这场长跑竞赛中,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会是一场针对所有人的淘汰赛,最终大部分的人都会幸存下来,不过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会不会是幸存者之一。


吕医生所言,增加生存几率的办法只有一个,窃以为有些欠妥。
笔者认为,在这场淘汰赛中,对待中医的态度、是否采用老祖宗传承几千年的预防为主(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将会成为一个分水岭,而且也会极大地提高生存几率。迄今为止,经过中医治疗康复的,还未见到遗留后遗症的报道,具体大家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关于预防,各省市中医药管理局都会代茶饮的小药方,可自行参考决定。
既然口罩有效,也请重视起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坚持到那一天,不被淘汰。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