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不必惊诧:突破第二岛链,勇闯南太和美国西海岸,来而不往非礼也!



春节前,花旗国派遣自己号称最为先进、举世无双的F35来东方家登门造访。
隐身机嘛,当然是暗戳戳溜过来的。
可万万没有料到,刚一进东海防空识别区,居然就被发现了。
随后,进入二级战备的东方家派出“当家花旦”歼20将骚扰本国领空的不速之客驱离。
当歼20和空警500发现F35时,F35还浑然不知。若是战时,花旗国引以为傲的先进战机恐怕早已被击落了。
那么,为什么歼20和空警500能提前发现F35呢?
原因很简单,咱们的雷达比他们先进,在又一个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歼-35是目前全世界隐身战斗机当中第一个使用氮化镓雷达的,也是第一个在服役之初就将会随着氮化镓雷达一起铺开的,其雷达性能一下便与传统隐身机有了代差。
目前,“当家花旦”歼20也装备了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可达500~600公里。
预警机装备的含有氮化镓器件的双波段雷达,可以让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增加70%以上。
反观花旗国,曾经引以为傲的爱抚娘娘(F22)和当下最先进的F35装备的是什么雷达呢?
砷化镓雷达。
这种雷达可探测距离仅有200~300公里。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因此,即便在不依赖预警机的情况下,若论单打独斗,歼20和歼35大约能提前10分钟发现F22和F35。这十分钟将会是花旗国空军的至暗时刻。
花旗国当然也知道自己技术落后,计划用十年时间把F22和F35的雷达全部更新换代,——可是,这需要大量资金啊!国会山的老爷们转身又吵作了一团……
目前,国际上采用氮化镓技术的雷达产品不少,但氮化镓依然是当下雷达领域的前沿技术。
相比现有的二代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材料拥有更高的击穿电压,可以通过大幅提高电压以减小电流和相应的能量损耗,T/R组件的能量利用率将会大大提升,随着能量利用率的提升,雷达功率和效能也随之大幅上升。其道理类似中国独步全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此外,由于氮化镓材料更加耐热,不但可以简化设计,还可以降低能量损耗,散热问题也会相对弱化。
以前,是砷化镓笑傲江湖,这种技术和生产还有赖于进口,现在么,氮化镓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弯道超车,一骑绝尘。
就是这样的前沿技术,也被中国中国雷达工业“祖庭”的电科14所(该所的雷达覆盖陆、海、空、天,代表了中国雷达的最高水平)搞成了“白菜化”。
在最近一次的珠海航展上,电科14所推出了多波段、全谱系地面情报雷达“灵动”家族,该家族包括YLC-8E型、SLC-7型L波段多功能地基防空雷达、YLC-18A型S波段警戒雷达、YLC-12型C波段中低空多功能雷达等产品,这4款雷达覆盖UHF、L、S、C等波段,通过多频段、不同谱系之间的相互搭配这个家族的整体探测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根据展会上透露的信息,“灵动”家族中的YLC-8E、SLC-7、YLC-12等雷达悉数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即氮化镓。
14所展出的SLC-7型雷达

Gold大户们,快来买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产品质量有保证!买得称心,用得舒心,维护也更放心!
(图片来源:那年那兔那些事)

狗大户来访:多少钱?
军工兔:一、一个亿……(人民币没有说出口)。
急需先进设备的狗大户大手一挥,十分爽快:没问题!成交!
军工兔两眼放光,忙问:怎么付款?
狗大户:看我这么豪横,会用信用证吗?现金!还是绿币!
(图片来源:那年那兔那些事)

2022年12月23日,法国太平洋司令部在其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法军一架“猎鹰”F200侦察机在法属波利尼西亚专属经济区发现了中国052D型导弹驱逐舰“银川舰”(舷号175,满载排水量7000吨级)。而后,法国军机与银川舰进行了通话联络。
银川舰的回复是:“我舰正在国际海域正常执行任务。”
国际海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也可以自由航行,没毛病。



法属波利尼西亚在哪儿?
其地处南太平洋东部,与中国的直线距离大约在1.1-1.2万公里左右。

波利尼西亚群岛在太平洋的位置

作为052D型驱逐舰,“银川舰”单靠自己肯定没办法航行那么远,其身后必定还有综合补给舰。事实证明,与“银川舰”一起出航的还有被誉为航母奶妈的901型综合补给舰——“查干湖舰”(舷号967)。

不过,从法军的反应来看,貌似并没有发现“查干湖舰”的身影。
在法国通报052D导弹驱逐舰银川舰行动前后,法国海军也通报消息显示发现了伊朗海军的两艘水面舰艇同样出现在了法属波利尼西亚附近海域,据推测为排水量1420吨的“贾马兰”号、排水量高达10万吨级的“马克兰号”多用途基地舰。
伊朗“贾马兰”号驱逐舰

伊朗“莫克兰号”多用途基地舰

据说,银川舰出现在波利尼西亚法国势力范围,着实让法国人惊诧了一回。
其实,友邦根本就不必惊诧。
2010年,波利尼西亚前总统的外交顾问易立亚,为了证实他们祖先来自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于是策划了这一次行动: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就用一只独木舟,靠风力和洋流,靠大海捕捞食物和收集淡水,开始了这一次数万里的航行。

2010年7月,包括易立亚在内的6名南岛语族后人登上仿古独木舟,从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启程,赴闽寻根问祖,历时4个月,远航1.6万海里(约3万公里),最终顺利抵达平潭壳丘头文化遗址所在地。


显然,以上述例子来看,以古人的航海技术条件,殷人完全有能力远航到美洲大陆。
1993年,有专家对印第安人的基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与波利尼西亚岛屿上的土著人基因十分接近。
同年11月28日,《新民晚报》刊登《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国》一文指出:“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以及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是相同的。”
或许,殷人东渡美洲时,一部分失散到了波利尼西亚群岛,或太平洋上的其他地方。而美国多地发现甲骨文和石锚,也说明殷人东渡到达美洲地点不一。
因此,波利尼西亚属于南岛语系,与华夏渊源颇深,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波利尼西亚有一个土阿莫土群岛(西经144度,南纬18度),该群岛中有一个罗弗迪尔维尔岛,中国在上面建有观测中心,该岛是前往南极考察途经的补给站。该岛主权虽然不属于中国,但被中国实际控制。中国与波利尼西亚签订了条约,他们非常乐意将“罗弗迪尔维尔岛”租借给来自故乡的同胞。
此外,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鲁斯群岛中的比卡齐克亚岛(东经165.3度,南纬11.7度)上,中国建有卫星探测和气象基地,海岛附近的深海锰矿均属中国所有。
所罗门群岛

比卡齐克亚岛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西南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西距巴布亚新几内亚485公里,地理位置不错,也是属于南岛语族。
所以,银川舰出现在南太平洋、出现在波利尼西亚、出现在所罗门群岛,实属再正常不过了,这是例行巡航,习以为常就好了,友邦完全不必惊诧。
新年伊始,2023年1月22日,有国外网友在推特上发帖称,“银川舰”最新位置出现在了花旗国西海岸,——西雅图附近。

这下,西雅图要失眠了。

其实,说起来,还是怪咱们。六百年前,郑和舰队的足迹就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了;六百年后,作为后人,我们的足迹才重新涉足这些地方,惭愧啊!
看到葡萄牙人地图中的“China”了吗?在那个年代,中国巡弋在世界各大洋的舰队,唯有郑和舰队。

左上角写着法国,中国的舰船已经抵达欧洲

六百年前,中国的舰队已经出现在了几内亚、出现在了美洲各地。

再来看看《坤舆万国全图》。
坤图上有不少天文资料,传教士虽然伙同李之藻一起又删又改,但许多细节暴露它就是一幅地地道道、建立在中国典籍资料上的中国作品。
例如,图中位于下部、鲜少有人注意的“二十四节气”。

坤图左下角也有二十四节气,如果这图是西方带来的,那请问西方也有二十四节气吗?

此外,《坤舆万国全图》右下方有一个表、左侧有一个说明,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华里”,而西方没有“华里”的概念。表上的“径”便是路途、长度之意(不是“直径”,“直径”没有细分单位度、分、秒的),每度为250华里,360度就是9万华里,换算过来当时测得的地球周长便是4.5万公里,与今日所测结果40075公里只差大约10%左右。


从上表可知:
1、中国早就知道地球是圆的;
2、中国已经测出了地球圆周;
3、明代中国人知道地球不是正圆球形,而是东西宽、南北窄。彼时,西人连度量衡都尚未统一。
瞧瞧坤图红框中的内容。

传教士删改后表述为:
……西泰(西方)子万国全图者,彼国欧罗巴原有镂版,法以南北极为经,赤道为纬,周天经纬捷作三百六十度,而地应之每地一度定为二百五十里……
就这样,睁眼说瞎话,硬生生把“二百五十(华)里”、把经纬度,都归到欧罗巴的头上。

再来看看坤图上的南北两极,与现行西史的矛盾之处。
古老的欧洲距离北极并不遥远,但是在欧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关于北极的记载,因为人们没有动力去探索那寒冷的世界。
现行西史公认的是,1909年4月6日,花旗国海军中校、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1856年-1920年)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抵达北极点的人。
据说,53岁的罗伯特·皮尔里不畏严寒,以极强的韧性,历经36天的艰苦跋涉,最后终于抵达了许多探险家梦寐以求的北极点,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光。但他也因此冻伤并切掉了8个脚趾。
这一时刻,被《时代》周刊评为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探险之一。
《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罗伯特·皮尔里照片。后来,花旗国为了纪念他,将一艘军用补给舰命名为“罗伯特·皮尔里号”。

而在罗伯特·皮尔里成名之前,北极作为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令无数探险家着迷。

也就是说,在1909年之前,北极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仍旧是一块“尚未标记在地图上的神秘区域”?
不仅是北极,还有南极。
在发现南极的问题上,现在西方公认的是1820年(实际可能在1840年左右,笔者此前的文章在论及清人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时有分析),但不管是1820年抑或是1840年,都是19世纪。
因此,后世西方公认的是:20世纪发现北极、19世纪发现南极。
可是,这《坤舆万国全图》的北极、南极不是画得好好的吗?


南极

既然西方声称《坤舆万国全图》是传教士从西方带来的,图上还清晰地画着南极和北极,说明西人早就去过南北二极咯?
西人难道喜欢几百年前发现了一遍,几百年后再重复发现一遍?
唉,真是经不起推敲,前后自相矛盾呢。
对比一下现在的南极大陆俯瞰图,笔者将其倒转了180度。坤图上南极大陆虽然不够精确,但大体的形状是对的。说明有人早在1600年以前就去过南极大陆。
现行西方叙事公认的是西人在1820年左右发现南极大陆,那1600年去南极大陆的肯定不是西人,只可能是中国人。


其实,坤图中的“南极入地”,“北极入地”,都是华夏传统的、特有的地理术语,代表纬度。


[南宋] 朱熹 撰《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六十五 “卷第六十五”,四部叢刊景明嘉靖本



明代《函宇通》中也有南极入地、北极入地的表述。
利玛窦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即所谓的《利玛窦札记》),早期出版的欧洲文字版(包括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版)全部按照中国原文翻译“北极出地”、“南极入地”,可是,300年后英文版本(Louis  Gallagher,1953年)终于发现了这一问题,为了抹除这一痕迹,遂将“北极出地”翻译成了“纬度”。可笑的是,中文版翻译时出现错误,又将这个误译为经度,差了十万八千里,后人若看中文版翻译,更加云里雾里,难以窥得真貌了。
有趣的是,在发现北极的问题上,牛顿与莱布尼茨之争、牛顿与胡克之争这样的故事版本再次上演。
1909年9月7日《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个醒目的标题:“皮尔里在23年的八次尝试后发现了北极。”
这篇新闻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巨大争议。
因为一周前,《纽约先驱报》已提前一步发表了另一个版本的头版新闻:“北极是由弗雷德里克·艾伯特·库克博士发现的。”
据说,另一位花旗国探险家库克于1908年4月到达北极,并在北极附近生活了一年多,他已从死亡线上恢复了过来,其发现北极的日期比皮尔里早了整整一年。
与牛顿和胡克一样,两位探险家罗伯特·埃德温·皮尔里和弗雷德里克·艾伯特·库克曾经也是一对好友。
随后,为了抢夺北极发现第一人的人类荣誉,这两位探险者反目成仇,互相指责,还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口水官司。而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一百多年,至今家族后人尚未分出胜负。
看着这样的故事,不知诸位有何感想。
如果上述二位成为了北极发现第一人,那中国人绘制的坤图、舆地山海全图等世界地图算什么呢?上面明确标注的北极、南极又算什么?
综上,坤图、舆地山海全图等古代资料足以证明中国早在六百年前其航海足迹就已遍布全球。时至今日,我们的军舰出现在南太平洋、出现在北美西海岸,友邦完全不用惊诧,因为中国人的祖先在西人尚未涉足上述区域时便早已来过此地。
寇可往,吾亦可往!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