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画虎难画骨:好莱坞画皮艺术登峰造极,还用上了光怪的双标滤镜



许多人都看过电影,但若问电影的发展史,恐怕鲜少有人能答得上来。若问好莱坞,那可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假设告诉你,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掌握在同一群人、同一个资本手中,从一开始,就被作为一个特定工具来使用,你会相信吗?
你可能对此有疑问:那不是完全不同的公司吗?不是还有电影公司倒闭、被收购或重组吗?
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好莱坞的诞生历史,一切便会真相大白。
世间唯一的“好莱坞之王”——路易斯·梅耶
路易斯·梅耶(Louis B. Mayer,1885-1958),出生于沙俄境内(今属乌克兰),原名拉扎尔梅耶。彼时,由于沙俄境内出现排犹运动,梅耶之父不得不带领家人逃往北美,后在加拿大安定下来,以捡破烂为生。
梅耶的父亲缺乏语言天赋,只会说犹太语言的含义第一线程语,在加拿大开了好几年废品站,仍旧没有掌握英语,因此,他的孩子在加拿大学习成了问题。
由于家境贫穷,12岁那年,梅耶在本该上学的年纪去帮父亲回收废品,一身脏兮兮的,经常遭到旁人的冷眼与耻笑。年幼的梅耶心理敏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一种自卑感,这为他将来的畸形性格埋下了伏笔。
与华人移居海外,往往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华人社区、唐人街一样,可萨犹大无论移居何处,往往也是这么做的。当然,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可萨犹大这么做的原因之一还在于他们自己的教会,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和宣教。
梅耶一家住在一个可萨犹大社区,由于初来乍到,经济窘迫,整个社区都被周边的加拿大人看不起,社区的犹大居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种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出人头地的愿望在族群每个人的心底暗暗滋生。
可萨犹大擅于经商,他们心中充满了利用金钱影响权力,进而掌控一切、凌驾一切的想法。
19岁时,梅耶去波士顿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废品回收站。彼时,许多地方的废品回收行业基本被可萨犹大垄断,波士顿也不例外。由于在废品回收行业浸淫多年,熟门熟路的梅耶在波士顿混得风水水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当他手中有了足够的资金后,便拉拢周边废品回收站的犹太同胞,一起投资,开了一家电影院。
花旗国的电影起初只是马戏表演的前奏序曲,不受重视,地位低微。因此,那时花旗国本土从业者往往看不上电影,新来的可萨犹大移民很快从中发现了商机,——只需一台放映机,就可以吸引大量客流,还有比这成本更为低廉的赚钱生意么?
于是,可萨犹大创立的花费低廉的“五分钱电影院”风靡一时,不久便占领了市场。福克斯和华纳兄弟,最初都是创始人扛着放映机放小电影的“五分钱电影院”。
不久,可萨犹大自然而然把目光瞄向了电影拍摄。
二十世纪初,花旗国电影制作权仍然集中在本土人手中,爱迪生“发明”了放映机后,很快创办了一家垄断性私人影厂,把可萨犹大从东海岸统统挤到了洛杉矶的好莱坞。
彼时,不断有移民陆续涌入洛杉矶,人口从最初的区区几万开始暴增,四十年间发展至将近200万。这为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西海岸的好莱坞后,可萨犹大成立的影厂如雨后春笋,开始野蛮生长。好莱坞九成以上的制片人、七成五以上的编剧都来自可萨犹大社区。
在可萨犹大的设计下,电影生产模式开始了商业化运作。嗅到商机的可萨犹大朱科尔另辟蹊径,将最初的马戏表演序曲短片改成了长片形式,一举成名,大受欢迎。
观看长影片时,犹太人莱默尔注意到一个现象,许多电影观众渴望知道演员的姓名、身世等信息。于是,他挖来一批优秀演员,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开创了对电影业影响巨大——“明星制”。而这位莱默尔也摇身一变,成了环球电影的创始人。
1916年,派拉蒙与另一家可萨犹大控制的影片公司进行合并,而后购入千家影院,形成了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巨无霸模式。
1918年,梅耶24岁。那年,积累了不少资金的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注册了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并以自己名字“路易斯·梅耶”来命名这家电影公司。
梅耶之所以对电影非常执着,是因为他内心极度渴望有朝一日能通过恢宏的电影叙事来描述可萨犹大族群的伟大历史。
1924年,两家可萨犹大制片公司“米特罗公司”和“戈德温公司”的老板找到梅耶,三位老板经过商议决定联手,将旗下公司和业务合并为一家大型电影制片公司,此举意图十分明显,——那便是垄断花旗国的电影市场。
于是,大名鼎鼎的雄狮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诞生了。
“米高梅”三个字来自于1915年成立的米特罗电影公司、1917年成立的高德温制片公司和可萨犹大路易斯·梅耶1918年成立的制片公司。


在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马库斯洛夫出资最多、持有最大股份,但他对电影的拍摄并不擅长,对于电影的运作也不如梅耶熟稔,因此,米高梅公司的第一行政官便由梅耶出任。
为了拍摄短短几秒钟狮吼片头,米高梅曾先后将7头狮子送进摄影棚,并请来大导演希区柯克为其导戏。那时的米高梅,作为影坛新贵,可谓意气风发。


米特罗公司本就是从电影放映发展而来,其手中更是掌握了成千上万家电影院,因此,当米特罗公司合并为米高梅后,米高梅与派拉蒙一样,都是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的巨无霸大影厂。
任何时候,只要梅耶愿意,他所拍摄的电影都能轻而易举在自家的影院上映。
很快,年富力强的梅耶与另一位可萨犹大欧文托尔伯格联手,推陈出新,建立了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影生产模式,以此取代此前以导演为中心的旧模式。
渐渐地,在大肆跑马圈地之后,好莱坞八大影厂逐渐崭露头角,取代了盎撒人爱迪生等在纽约建立的电影中心地位。
对寻常百姓而言,电影也许只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但对野心勃勃的梅耶而言,电影却是一种体现资本意志的工具,一种可以宣传自己思想、可以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
梅耶是个民族主义十分浓厚的可萨犹大,他非常喜欢赞美自己族群的电影,因此,大力投资并主导了许多耳熟能详、以宣传可萨犹大历史为中心的电影。
以此为目标,梅耶动用雷霆手段,频频改造米高梅公司,并将自己的个人理念宣扬出去,影响了整个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
在梅耶的领导下,米高梅公司日渐壮大,走向鼎盛,成为好莱坞众多电影公司中的巨无霸,其雄狮标志也一度成为当时花旗国的一种象征。
对外,聪明的梅耶喊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为艺术而艺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随后,为了持续扩大影响,米高梅开启了疯狂制片模式,每年要制作的电影高达40-50部,并制作发行了一批规模宏大、且带有“相当”艺术性的电影。例如,1925年底上映的《宾虚》,其制作耗资巨大,放眼整个好莱坞,前所未有。同年上映的《战地之花》,更是凭借22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全球历史。
有了这一切的铺垫,梅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于1926年发表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演讲,呼吁好莱坞电影制片人成立一个评价电影和演员的委员会。
被梅耶演讲所感动的好莱坞制片人,纷纷签署文件,赞同梅耶的提议。
1927年,得偿所愿的梅耶携米高梅与华纳、哥伦比亚、雷电华、共和、派拉蒙、米高梅、联美、福斯、环球等花旗国一众电影巨头成立了花旗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策划委员会,梅耶当选为首任主席。
1928年,梅耶提出成立花旗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让奥斯卡奖成为评判电影艺术的最高标准。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从此成为世界电影人的盛会,而这个学院与奥斯卡奖项,都是由路易斯·梅耶以及其他众多可萨犹大电影公司成立的。
这个电影学院委员会甫一成立,便垄断了花旗国电影行业的绝大部分资源,他们不断吸收电影巨头和著名导演、著名制片人加入行列,持续扩大影响。当然,如果有人想加入电影学院委员会,那会非常严格,必须至少由两个相应行会的现有成员提名才行,而且委员会主要以可萨犹太裔为主,——而真正的中东犹太人后裔,是断然没有机会的。
对于合适的人选,会向他(她)发出赞成加入的认可书。最后,再提交至学院的主管委员会批准。同时,主管委员会还要征求成员委员会及联合委员会的委员的意见,程序可谓相当繁琐和严格。
简单而言,这是一个可萨犹大把持的行业精英俱乐部。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整个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梅耶麾下的米高梅公司制作了第五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五届等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帮十一位电影明星拿到了奥斯卡最佳演员。
1939年,这一“惊人”记录被米高梅出品的《乱世佳人》所打破。
《乱世佳人》、《绿野仙踪》、《魂断蓝桥》、《费城故事》等诸多影史经典,一起将米高梅送上好莱坞头号电影公司的宝座。
1940年,米高梅公司还发行了第一部动画片《猫和老鼠》,风靡全球。
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之前,米高梅一直是好莱坞最大、最有影响的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身的电影公司,旗下明星云集,有葛丽泰·嘉宝、克拉克·盖博、斯宾塞·屈塞、琼·克劳馥、凯瑟琳·赫本、伊丽莎白·泰勒等人,可谓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得益于花旗国可萨犹大金融基金会的支持,在梅耶的领导下,米高梅公司在花旗国电影业中站稳脚跟,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影视媒体的功能也因其努力而逐渐放大,而梅耶也被誉为“好莱坞之王”、“奥斯卡之父”,在该国政坛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我创造了你。我也可以随时毁了你!” —— 梅耶名言

梅耶走上人生的巅峰后,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但他却败给了——电视的普及、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电影制作机制的革新。
1951年,梅耶被迫离开了执掌三十年的米高梅,七年后黯然离世。
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梅耶虽然走了,但好莱坞依旧是可萨犹大的天下。
1963年凭借悬疑片《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曾公开表示:
“好莱坞的电影业其实是美国犹太人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好莱坞的六大创始制片公司:华纳兄弟、Universal、米高梅、哥伦比亚、二十世纪福克斯和派拉蒙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来自东欧和俄罗斯的犹太移民。
直到现在,犹太人族群在好莱坞仍然占据相当的数量,并且拥有话语权。
犹太移民从20世纪初即在纽约经营电影院,后来投资拍片,但是受到以爱迪生为首的东部电影托拉斯的排挤,于是移居加州。1915年犹太移民Carl Laemmle在好莱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电影城Universal,开始了好莱坞的电影事业。
有人认为,正是犹太人将自己在旧大陆的受迫害经历、文化概念与对美国新大陆的自由憧憬结合起来,才创造出了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梦’这样一个文化主题,这一主题获得了美国主流基督教白人社会的认同,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意识,甚至进入美国政府的爱国主义宣传机器中。”

众多可萨犹大裔高管、制片、导演牢牢掌控着好莱坞的话语权,著名导演吉普森因酒后不当言论就被封杀八年,一位主播因调侃可萨犹大而丢掉了迪士尼的大单。然而,当此人调侃其他内容时,迪士尼却从不阻止。
好莱坞的明星、导演,可萨犹大后裔或拥有其血统的,不胜枚举:
好莱坞男明星
小罗伯特·唐尼,哈里森·福特,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保罗·纽曼,迈克尔·道格拉斯,柯克·道格拉斯,理查·基尔,瑞凡·菲尼克斯,杰昆·菲尼克斯,杰克·吉伦哈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本·斯蒂勒,奥兰多·布鲁姆,阿德里安·布洛迪,亚当·桑德勒,希亚·拉博夫,詹姆斯·弗兰克,贾森·比格斯,杰夫·高布伦,大卫·杜楚尼,塞斯·罗根,杰西·艾森伯格,保罗·路德,提莫西·查拉梅……
好莱坞女明星
玛丽莲·梦露,梅丽尔·斯特里普,芭芭拉·史翠珊,凯丽·费雪,艾米·罗森,伊娃·格林,玛吉·吉伦哈尔,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盖尔·加朵,詹妮弗·康纳利,格温妮丝·帕特洛,安妮·海瑟薇,海伦娜·卡特,艾米·罗森,维诺娜·赖德,蕾切尔·薇姿,米拉·库妮丝,凯特·戴琳斯,凯特·哈德森,丽兹·卡潘,莎拉·杰西卡·帕克,海伦娜·伯翰·卡特……
好莱坞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斯坦利·库布里克,罗曼·波兰斯基,乔治·卢卡斯,科恩兄弟,史蒂文·索德伯格,沃卓斯基兄弟/姐妹,西德尼·吕美特,迈克尼·科尔斯,比利·怀尔德,J·J·艾布拉姆斯,奥利弗·斯通,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山姆·雷米,蒂姆·波顿,大卫·柯南伯格,查理·考夫曼,伊万·雷特曼……
时至今日,好莱坞六大依旧掌控在可萨犹大手中,包括那个名义上被出售给索尼的哥伦比亚和米高梅。

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是索尼(美国)有限公司(SCA)的子公司,索尼(美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东京的索尼公司的子公司。
1989年9月,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收购哥伦比亚电影;
2005年4月8日,索尼公司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米高梅。

可萨犹大很聪明,把烫手的亏损大户扔给了自己仍旧可以施加强大影响和控制力的小日子公司手中,让索尼当了接盘侠,而后,一番整顿,又在好莱坞倒腾出了新六大电影公司。
1、华特迪士尼公司:20世纪福克斯于2019年3月20日正式被迪士尼以713亿美元收购;
2、索尼影视娱乐(前哥伦比亚);
3、派拉蒙:2005年,除却梦工厂动画,梦工厂公司其他产业一度被维亚康姆集团收购,归属于派拉蒙电影公司旗下。2016年,美国有线电视公司康卡斯特旗下的NBC环球对外宣布,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花旗国动画大厂梦工厂。NBC环球向梦工厂股东所持有的梦工厂股票每股支付41美元现金,同时梦工厂正式退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

4、环球电影
5、华纳兄弟
6、Netflix奈飞公司:
2013年,奈飞的付费用户总数超过了当时最强的付费电视台HBO;
2017年,奈飞的用户规模超过了花旗国有线电视;
2018年,奈飞全球用户超过了1.3亿。
同年艾美奖,奈飞以112项提名终结了HBO长达十八年的统治地位(当年HBO有108项提名,其中有一大半还都是《冰与火之歌》贡献的),最终双方各自获得23个奖项,平分秋色。
该年奈飞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首次超越迪士尼,成为全球第一大传媒巨头。在原创自制剧方面,奈飞推出了许多精品;在电影方面,奈飞则是烂片连连,令人大跌眼镜。
2019年1月,在电影方面鲜有建树的奈飞加入花旗国电影协会,成为继迪士尼、华纳、派拉蒙、环球、索尼之后的第六大好莱坞电影公司。
由于观众十分在意影评,一部电影若要想要在全球大卖,首先得在可萨犹大制定的游戏框架下、被奥斯卡委员会“镀上一层金”、再打个“高分”才行,而这个影评的评分者是谁呢?
答案不言而喻。
2016年,好莱坞六大影厂以15%的拍片量,席卷好莱坞85%的票房。

大家知道可萨犹大为什么是从欧洲、而不是中东移民去北美吗?
因为,可萨犹大时古突厥的后裔,祖上在唐朝被华夏先祖打跑去了欧洲,到了欧洲落地生根后,建立可萨汗国,奈何好景不长,后来又被大毛的祖先给灭国了。由此,可萨犹大在欧洲出现了大流散,波兰那里离得近,最先成为聚居地之一。正因为如此,波兰每每与大毛死磕也就不稀奇了。
大毛与华夏,与可萨犹大之间,是存在千年级别的宿怨的。
节日期间,看了《三体》电视剧六集(目前更新至十集),前期剧情有些沉闷,但台词、剧情忠于原著,不容易。
买过《三体》的书,看过某站《三体》的动漫改编,也知道三部曲“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中第二部最为精彩(个人意见)。至于第三部,主要亮点是云天明那三个故事。刘慈欣曾表示,“死神永生”是被逼着写出来的。
但第二部、第三部均未获奖,获奖的反倒是第一部情节相对沉闷、不那么出彩的“地球往事”。
2015年8月22日,在花旗国举行的世界科幻小说大会第73届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之第一部“地球往事”获最佳长篇故事奖,一时声名鹊起,因为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
总体而言,《三体》三部曲都很优秀,但第一部的质量并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精彩的,然而获奖的却只是第一部。
为什么?

因为第一部有红岸基地,开篇大段的章节介绍了中国那十年的时代之痛。
西人可能据此认为,这是一部抨击中国的作品,故此赶紧颁奖以资鼓励。
第一部书中描述了那个年代迫害知识分子之事,女主人公叶文洁是受迫害者的后代,后来成为反人类组织ETO的精神领袖。地球三体组织,英文简称ETO(Earth-Trisolaris Organization),原本以“借助外来力量拯救腐朽的人类社会”为最高宗旨,其目的在后期转变为“消灭人类暴政”,希望三体文明接管地球。

西人将雨果奖颁给《三体》第一部后,不曾想,第二部内容面世,却有些傻眼了。
刘慈欣并不是莫言。
刘慈欣对于获奖一事,是这么说的:
“获奖肯定会对中国科幻向美国的输出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会不会整体提升国内对科幻的热情?我觉得作用非常有限。”
“雨果奖本身在中国就没什么影响力,诺贝尔奖的影响力多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没有推动中国主流文学的提升?我看没有。”
其实,与刘慈欣一起领奖的,还有《北京折叠》,——这在外网被视作抨击中国的作品。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又如大多数人可能从未听说过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也在国外获了奖,拿到了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奖项(该论坛单元唯一一部中国导演作品)。柏林电影节官方盛赞该部影片"极富视觉震撼力,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并授予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可是,这部电影有一半内容与剧情的推进毫无关联(导演胡波在获奖前因为投资拍摄这部电影不堪经济上的困窘最后自缢身亡,令人遗憾)。
看出问题来了吗?
与此前《红高粱》(1988年“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大红灯笼高高挂》(先获得威尼斯节银狮奖,后被奥斯卡提名最佳外语片)等在国外获奖几乎如出一辙。
只要是迎合国外口味的、展现中国愚昧、落后、自私的、抨击中国的,往往能获得西人的青睐。
某些获奖大作家的小说很多都是描写普通百姓的愚昧和自私的人性。这些不是不可以描写,但应该公平对待,进步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没有吗?想来是有的吧?否则,中国何以创造人类前所未有之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识破了西人伪史神话、文化侵蚀的真正目的后,看着这剧中出现多次的“哥白尼”、“布鲁诺”等伪史人物,心中不由一声叹息,——破除伪史,任重道远,尚需咬紧牙关,砥砺前行啊。






小日子有作品来潜移默化扩大伪史的影响。

江南对伪史知之甚少,写《龙族》时也存在凯撒、英灵殿(一群海盗殖民掠夺,战死后的精神寄托所和祭奠场所)等元素,还把君焰的言灵咒语设定为“从巴比伦的高处来……”。这些对青春期的孩子无疑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些年,总有人学了好莱坞那套东西不停地往咱们的影视剧中渗沙子。








以倭代唐

剧组服化道真走心。



唐代的建筑什么时候变成头重脚轻了?


武则天会披头散发吗?华夏帝王、皇后何其重视仪礼,当然不会。

有爱好传统文化的小姐姐指出唐冠、唐簪与倭风的区别,如下所示,把巫婆戴的头饰弄来给中国古代妃嫔戴,还用后垂掩人耳目,这是几个意思?

当年疯狂吹捧的倭风造型,竟然用在婚服中,无知?还是追风?

果然,都是心机婊。


还有更隐蔽的,国外某大片,恶意满满。

当我们乐呵呵看电影、还夸赞说服装效果不错时,人家说不定正在某个角落偷笑呢。夹带私货,以倭代华、以倭代唐,咱们许多人还看不出来,是不是有点可悲?
有鉴于此,笔者才不得不在《昆羽继圣》四部曲中采用那种写法(详细到服饰、头饰、建筑风格、室内装潢布置等等),以养正气,以加深华夏文化认识。
希望越来越多的鸟儿早点醒来,一起驱散笼罩在森林上空的阴霾。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