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叶七钱(21g) 、山栀仁一钱(6g) 、石膏五钱(15g) 、甘草三两(90g)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120g)
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弄舌等。
方歌: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山栀藿香充;
炒香米酒调和服,胃热口疮显奇功。
方解:本方证是由脾胃伏火薰蒸于上所致。脾开窍于口,故见口疮口臭,口燥唇干等症。脾胃内有伏热,故有烦渴易饥,不时弄舌等表现。方中石膏辛寒以治其热,山栀苦寒以泻其火,共成清上彻下之功。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此中伏火积热,故方中重用防风,取其升散脾胃伏火,也属“火郁发之”的治则;更与石膏、山栀同用,是清降与升散并进,使能清降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能解伏积之火。藿香芳香醒脾,一以振复脾胃气机,一以助防风升散脾胃伏火;以甘草泻火和中,用蜜、酒调服,皆有缓调中上,泻脾而不伤脾之意。正如王旭高所谓:“盖脾胃伏火,宜徐而泻却,非比实火当急泻也。” 本方配伍特点是:清泻与升发并用,配以醒脾和中以防泻脾所伤。对脾胃伏火之证,可称照顾周全。
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胃作用,但本方是泻脾胃伏火,用治脾胃伏火诸证;清胃散是清胃凉血,用治胃中火热诸证。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编辑:杨文杰 医师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