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暑剂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暑剂。暑邪为六淫之一。李用梓说:“暑之为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故暑者,相火行令”,吴鞠通亦说:“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所以,暑为夏季的主气,属温热或火热的畴,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为暑病。正如《素问·热论》所说的“先夏至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热病”的说法。
暑邪致病除有明显的季节性外,还因暑气通于心,暑热易伤气,故暑病一般发热较高,并口渴、心烦、汗多等津气两伤之证。夏月气候比较潮湿,故暑病每多挟湿;至于夏暑炎热多喜纳凉饮冷,不避风露,故又易兼表寒。因此,根据上述暑病的不同特点,祛暑剂相应分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
由于暑病挟湿最为常见,故使用祛暑剂时,每多配伍祛湿之品,是为常法,但亦应注意其次轻重。如暑重湿轻,则湿易从热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燥灼津液;如湿重暑经,则暑为湿遏,祛暑又不宜过用甘寒,以免阴柔碍湿。
一、祛暑清热
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见有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证。常用祛暑清热如西瓜翠衣、银花、扁豆花、荷叶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清络饮。
清络饮
《温病条辨》
组成:鲜荷叶边二钱(6g)、鲜银花二钱(9g)、丝瓜皮二钱(6g)、西瓜翠衣(6g)、鲜扁豆花一枝(6g)、鲜竹叶心二钱(6g)
用法:以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用:祛暑清热
主治:暑热伤肺,邪在气分。身热口渴不甚,但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等。
方歌: 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添;
鲜用清凉轻清剂,暑伤肺络服之痊。
方解:本方原治暑温发汗后,余邪不解者,以及“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因其邪尚浅,病尚轻,故身热口渴不甚; 舌淡红、苔薄白,亦为邪浅病轻之象。暑之伤气耗津,原应甘寒,清热生津。但邪浅病轻者,“只以芳香轻药,清肺络中余邪足矣”。本方用鲜银花辛凉芳香,祛暑清热,与芳香清散之鲜扁豆花为君药。西瓜翠衣清热解暑,丝瓜络清肺络,并为臣药。鲜荷叶用边者,取其祛暑清热之中而有舒散之意;暑先入心,故又用鲜竹叶清心而利水道,共为佐使药。方中药物多用鲜者,取其气味芳香,清解暑邪之效更优。故方实为夏月暑伤肺经,身热口渴,头目不清,邪浅病轻之良剂,亦可用以代茶,预防暑病。如手太阴暑温,但咳无痰,咳声清高者,原书在本方加入甘草(3g)、桔梗(6g)、甜杏仁(6g)、麦冬(9g),以清肺祛暑,养阴止咳。.
本方轻清走上,专清肺络之邪,故名“清络饮”。
杨文杰 医师(整理)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