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医有时候不让带走处方
一、
有的患者带方子走后,找别的医生对药方评头论足,由于每位中医人的学识不同,见解不一,医德品位参次不齐,或认为这个处方不好,或认为加某某药更好,或说减某某药更好,结果加加减减,方子面目全非,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个别患者听信其他医生对药方的评论,难免会改变认知,疗效也将大打折扣。
二、
有的患者吃着药效果好,家人朋友生病了,也把方子拿给他们吃,殊不知每种疾病各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寒热虚实有异,盲目的用一个处方服用,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十多年前曾有一中风偏瘫患者经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后痊愈,她将药方带走后收藏,后来其邻居患上中风,经过在医院输液治疗后基本控制住了,她去探望时特意拿上方子当人情送了,还特别交待这方子特别管用,你不要外传,一定要吃,谁知二付下肚,患者竟然病如山倒,嘎然神识不清了,患者家人急邀我前去诊疗时才发现该患者是阴虚阳亢,误服了补气升阳之剂,这不是火上浇油嘛!幸好她为了邀功当时献方时没说是我开的,否则恐怕连我的名声都搭进去了。
三、
有的人吃着中药效果好,就一直吃。其实人体的气血阴阳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会随着治疗、饮食、气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需要隔一段时间对处方进行调整而应之,很少有使用一个方子一成不变治到底的情况。十五年前我治疗一例结肠癌肝转移的晚期患者,在省x医院治疗几个月后病情持续进展,家中经济也跟不上了,于是经人介绍前来寻求中医治疗,当时是湿热蕴结证候,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方子治疗,服用二个多月效果良好,肿瘤缩小了近一半,饮食起居基本正常了,可是治疗却嘎然而止,因为是外地市患者,当时交通和信息也不便利,就失去了联系,大概又停半年他儿子给我打电话联系,想让我远程出诊,我一问情况才知道现在已经卧床不起、饮食难进了,暑热天还畏寒怕冷、厚被加身,问及近半年的治疗情况,他家人支支吾吾也没清楚说明,只说一直吃着中药,因为要跨几百里路途,何况已病至枯竭,而且我心中疑虑,就拒绝了。前年国庆节我驾车回访省内几位在我这儿治愈的癌症患者,从一治愈患者家属处得知,原来他在我这儿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良好,于是就拿了中药到禹州中药市场找熟人复制了处方(具体用量和中药质量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一直就这样吃着,直到清热解毒药把他体内的阳气消耗的一干二净,生命终结!可悲的现实啊!若是及时辩证施治调整处方,想必就是另一个结果了。
四、
有的患者把处方带走,哪里的药便宜,就去哪里抓药,岂不知一分价钱一分货,含量与药效是有直接影响的,自古有“看病不卖药,卖药不看病”的中医行业规则,一名好中医在购进中药时为了突出药效,一般会选最好质量的购进,还要经过严格的炮制加工,有些炮制方法不但费时,有时候辅料都比原药材贵,炮制好的成品远远超出了市场饮片价格,所以一般中医舍不得卖;而经营药店大部分讲求的是利润的可及性,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个别黑心商贩在配制外来处方时对贵重药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疗效可想而知。
中医六不治
《史记 · 扁鹊仓公列传》,原文为:“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六不治现代释义
1.傲慢无礼、刁钻蛮横者不治。即如患者不尊重医者,对医者不礼貌,医者可以不治;
2.重财轻命者不治。即患者把钱看得过重,怕花钱,对治疗费用过于抠门的,医者可不治;
3.疑信不决者不治;不相信医者技术的,医者可以不治;
4.病重身体极度虚弱者不治。患者已药石不进,医者可不治;
5.超出自己能力的病不治。术业有专攻,超出能力范围外的,医者不应强行医治,以免误人害己;
6.崇拜鬼神,思想迷信的不治。这部分人往往对医生的敬畏之心不够虔诚,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