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寻找多日后,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几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端午图集
雄黄酒
<民间习俗>
配方:雄黄15g 明矾20g 白酒500mL
制法:将雄黄要放在阳光下从初一晒至初 五,和明矾一块碾极细粉,兑入酒中浸泡。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
佩香囊
<民间习俗>
配料:苍术、香附子、藿香叶、丁香、雄黄、木香、乳香、降香各等分。
制做:碾粗粉,装绣花囊袋中,挂于脖颈或吊腰间。
功效:避秽祛邪。
避疫汤
《仙拈集》
处方:苍术3钱3分3厘,川芎8钱5分,干葛1钱3分6厘,甘草1钱6分6厘。
主治:
时疫不染,已病者愈,未病者不染。
用法:
加姜3片,连须葱头3个,水2碗,煎8分,空心服。
避疫内服方
《医方易简》
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 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贯仲8两(洗净煎膏),连翅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痢疾。
用法用量: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痢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谈姜汤送下;
小儿、孕妇,服半丸。
备注: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避疫熏香
《饲鹤亭集方》
处方:降香4两,檀香4两,箭羽2两,丹参2两,茅术2两,连翅心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当归2两,丹皮2两,佩兰2两。
制法:生晒为末,榆粉打浆为大丸。
功能主治:辟邪避瘟
用法用量:凡四时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辟邪避瘟,空室久无人住,湿毒最易害人,此丹烧之,可以远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