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诊断的要点与方法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
四诊: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闻诊,是从病人的语言、呼吸、声音及由病人体内排出的气味等以判别机体内在的病情;问诊,是通过对病人或者其家属的询问,可以了解病人平时的健康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和病人平时的自觉症状等;切诊,是诊察病人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以测知体内体外一切变化的情况。
据以上四诊合参的原则,不能以一诊代四诊,同时症状、体征与病史的收集一定要审察准确,不能草率从事。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张景岳称为“阴阳”、“六变” ,四诊所获得的一切资料,需用八纲加以归纳分析:
寒热是分别疾病的属性;表里是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是分别邪正的盛衰;
而阴阳则是以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它从总的方面,亦即最根本的方面,分别疾病属阴属阳,为治疗指明总的方向。
辩证: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辩证。诸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有相互联系,并且它们均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
《中医诊断学》是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术技能的具体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自序》曾说:“学者研经,旁及诸家,泛览沉酬,深造自得,久之源流条贯,自然胸有主宰。第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惟博也,故腕妙于应,而生面别开;惟精也,故悟彻于玄,而重关辟。”所以学习诊断时,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各方面都要深入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历代名医的某些诊断学原著,最好能够熟读,并且要复习、运用所学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根据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用基本理论作指导,能加深诊断学的学习和理解。
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锻炼。无论是实践操作或是临床实习,或是课后练习,都要多看多练,掌握四诊、八纲、辨证分析,病历书写的基本技能。并培养自己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病人态度要和蔼,关怀爱护。
《中医诊断学》中通过直观的望、闻、问、切作为诊断和辨证的依据,这一传统的四诊方法是科学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并不是完美无缺,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四诊内容、辨证分析逐步规范化;疾病诊断,证候辨别的内容标准化、系统化;各种证候的客观实质及其微观变化等等,尚须作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许多散在于民间的诊察方法和辨证经验,尚待收集、整理。所以,我们不仅要把诊断学中的宝贵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且要在实践中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与方法,进一步疏理研究,将它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官方免费中医课程〉
编辑:杨文杰 医师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