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行为篇(豢)



    养猪    
   行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豢”huàn,通常用来表示圈养牲畜。古人用“透视造字法”,刻画出母猪肚里的小猪仔,再用两只手表示对小猪仔的抱养,十分传神、十分简洁地刻画出豢养猪仔的开端。小篆的“豢”字在甲骨文字形第二款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米”字,意谓循着脚印追逐,捕捉幼猪后加以饲养的意思。楷书经由隶变后,写作“豢”。
“豢”,《说文解字》释为:“豢,以谷圈养豕也。”由此可知,“豢”的本义为养猪。词义扩大后,引申为饲养家畜。如《礼记·乐记》:“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这是说,养牲畜和做酒,本来不是什么坏事。又由饲养牲畜,引申为对人的收养和利用。清初才子孔尚任在《桃花扇》第十三出中,针对明王朝政权的腐朽亡国,唱出了“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的感慨。这里的“豢”,即表示对人的收买利用。
古文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胡惯切,音宦。《说文》以谷圈养豕也。《广韵》谷养畜也。《礼·月令》仲秋按刍豢。《注》养牛马曰刍,犬豕曰豢。《疏》食草曰刍,食谷曰豢。
又饵之以利,一曰豢。《左传·哀十一年》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王及列士皆有餽赂,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注》豢,养也。
又官名。《左传·昭二十九年》董父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注》豢龙,官名。以官为氏。
又《集韵》通作圂。《礼·少仪》君子不食圂腴。《注》圂,同豢。
又《韵会》亦作㹖。《庄子·达生篇》祝宗人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㹖汝。
又《集韵》戸管切,音缓。义同。
又叶胡玩切,音换。《曹植·孔甲赞》行有顺天,龙有河汉。雌雄各一,是扰是豢。
又叶荧绢切,缘去声。《欧阳修·读书诗》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庶几垂後世,不默死刍豢。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