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行为篇(驷)



    一车套四马    
   行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驷”sì,会意兼形声字,“駟”的简体字。西周和春秋(金文)的两款“驷”字均“从马从四”。《说文解字》释为:“驷,一乘也。”这是说,古代一车套四马,四马并驾之车称为“驱”。如《孙子兵法》:“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这里的“驷”便指四马所拉的战车。俗语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取其义。
“驷”由“四马驾车”之义引申后,又泛指一车所驾的四马,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今以君之下驱与彼上驷,取君上驱与彼中驷,取君中驱与彼下驷。”这是说,在比赛马车时,以下等马所驾的车应对他人的上等马,以上等马所驾之车应对他人的中等马,以中等马所驾之车对应他人的下等马,便会取得三比两胜的赛局。
古文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息利切《正韵》息渍切,𠀤音四。
《玉篇》四马一乗也。
《诗·鄘风》良马五之疏王肃云:古者一辕之车驾三马则五辔,夏后氏驾两,谓之丽。殷益一騑,谓之骖。周又益一騑,谓之驷。驷者,一乗四马,两服两骖是也。董氏曰:马在车中为服,在车外为骖。
又《左传·文十一年》富父终甥驷乗。
又《前汉·郊祀志》秦祀四畤,每畤用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
《注》李奇曰:寓寄也,寄生龙形於木也。师古曰:一驷亦四龙也。
又星名。《尔雅·释天》天驷房也。
《注》房四星,谓之天驷。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琅邪郡驷望县。
又乐浪郡驷望县又姓。
《左传·定十年》郈工师驷赤。
又《前汉·文帝纪》齐王舅父驷钧。
又借作四。《礼·乐记》夹振之而驷伐,盛威於中国也。
《注》驷当为四。每奏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息七切,音悉。义同。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