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豆腐



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今日,宜谈豆腐。

 我和豆腐的渊源 
小时候的印象里,北方的冬天特别冷,萧萧寒风,窗户都冻得发白。
每次放学回到家,看见炉子上炖的白菜熬豆腐,那心情,远超现在各式的饕餮美食。
豆腐,于我而言,是儿时的温暖。
不过确诊肾炎之后,常听坊间传闻,说肾病、高尿酸的人不宜吃豆腐。
原来不知真假,不敢以身试险,于是生病后没怎么吃过豆腐。
后来,看了一些科普,大家都在为豆腐“正名”。
又翻看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专家解读,以及新华社官方辟谣:
大豆是高嘌呤食物,而豆腐在制作过程中,去掉了大部分的嘌呤物质,适合尿酸偏高的人群食用。
肾病患者可以吃豆腐,大豆蛋白是优质蛋白,而且有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对肾脏压力较小,并且大豆蛋白的摄入,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罹患肾病的风险。
从此,豆腐又可以安心登上我家的饭桌了。

 南豆腐与北豆腐的故事 
咱们日常见到的有南北豆腐两种。
北豆腐,用卤水点制,如同北方人一样,豪迈硬朗,口感紧实。
南豆腐,则用石膏凝固,如南方人一样,细腻娇柔,口感软嫩。
我们来看看南北豆腐的营养含量:

从蛋白质、钙质角度看,北豆腐都高于南豆腐,适合更看重蛋白质补充的人群选用;
如果你需要低磷饮食,南豆腐则会更适合一些。
另外,大豆的胆固醇远低于动物蛋白,
如果血脂高的话,适当用豆制品代替动物蛋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北豆腐各有好处,但也要注意摄入量,抛开量来谈饮食是没有意义的。
日常饮食中,从蛋白质的角度看,咱们可以将豆腐和肉类交替吃。
大约1两瘦肉=3两南豆腐=2两北豆腐
大家可以依据目前自己的蛋白摄入需求去选择,确保摄入的蛋白质不超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豆类食物互换图(按蛋白质含量)

 食用豆腐的注意事项  
豆腐本是好东西,但也要注意烹饪方法。
如果烹饪方法不对,那就适得其反了。
平时下厨,大家可以选择:炖豆腐,豆腐炒青菜,豆腐鱼汤,豆腐炖萝卜等等。
油炸类的豆腐少吃;
豆瓣酱、腐乳、臭豆腐、豆豉含盐量高,需要低盐饮食的小伙伴,尽量少吃。
另外,豆腐的保质期短,容易变质。
天气逐渐转暖,大家在选购豆腐的时候,尽量每次少买。
吃的时候,也注意观察是否有酸味、霉味、臭味等,或者是豆腐摸起来黏糊糊,这就说明已经不新鲜,可能有细菌滋生,建议大家不要食用。
我妈妈一般会将豆腐买来,先用开水煮一下,再保存。
说是可以延长保存时间,也可以去除豆子的腥味,大家也可以试试。

最近在成都,这儿的豆腐好下饭。
街边闲坐,围炉夜话,没有深文大义,一解工作的繁忙,悠闲惬意,安逸巴适。
成都人的心态,不疾不徐,一餐一饭才是大事。
食物里带着祝福,等待时间的凯旋。
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