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屁股“长弹簧”,家长愁断肠!医生:可能是遗传


最近,某知名网红发文称:孩子确诊患有多动症,遗传导致,因为发现得早,可以干预,目前已经准备住院治疗。
随后,孩子的父亲也发文表示,自己确实患有多动症,提醒有娃的父母千万不要大意。

相关话题于21日登上微博热搜,引来诸多家长讨论。
多动症真的会遗传吗?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上多动症?
确诊多动症该如何干预?
小编就此咨询了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红敏,
请她给大家详细科普一下多动症。
朱红敏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小儿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有一定概率。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专家学者认为此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大脑发育异常、脑部组织受伤后引发神经损伤、遗传因素、家庭和环境因素等。
遗传风险有多大?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组织编著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其中第3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险因素”中介绍:
“一些研究比较了ADHD(即多动症)儿童的一级亲属(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正常儿童(即无任何精神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结果发现超过25%的ADHD儿童一级亲属也患有ADHD,而在另外两组只有5%。双生子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如果双生子之一患有ADHD,那么另一个患ADHD的危险性是80%~90%。
“近期几项大型双生子研究显示,儿童多动、冲动行为的遗传度是55%~97%,平均为80%。环境因素,如饮食、铅等毒素,或母孕期、围生期并发症,仅能解释病因的1%~20%。由此可见,遗传因素在ADHD发病中起了主要作用。”
如果家里父母或兄弟姐妹确诊患有多动症,一旦孩子也出现可疑症状,就应当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排查。

是的!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4-9倍,家里有男孩的家长需要多注意!
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起病于童年,影响可延续至成年。
主要表现为:
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往往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一些症状。
在我国约有2000万的儿童深受困扰,换句话来讲,平均50个儿童的班级中存在1-2个多动症。

多动症不仅损害学习功能,还存在其他多方面的危害。
约65%的多动症患儿存在一种或多种共患病,常见的有抽动障碍、语言障碍、特定学习障碍尤其是阅读障碍、遗尿症、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严重影响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业表现、行为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

不一定。
许多家长以为只有表现为活动过度时才是多动症,其实不然。
根据症状表现,ADHD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
注意缺陷型的孩子可能没有明显的多动冲动症状,因而没有“多动”表现时仍可能是ADHD。

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的问题,可以对照下面的症状看看。
多动与冲动:
向上滑动阅览
1.常手舞足蹈,或在座位上不停动来动去。 
2.在教室或需要安坐的场合,常擅自离开座位。 
3.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青少年或成人可能仅限于感到不安)。 
4.难以安静地玩耍或参加休闲活动。 
5.忙个不停,就像“身体里装了一个马达”。
6.话太多,滔滔不绝。 
7.问题还没问完就抢着回答。
8.难以在游戏或群体中耐心排队、等待。
9.经常插嘴或打断别人。
注意力不集中:
向上滑动阅览
1.忽视细节,粗心大意,在作业课业或其他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
2. 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比如学习、日常活动、游戏。
 3.难以细心聆听别人说话,心不在焉。 
4.难以按照指示办事,经常无法完成日常事务。 
5.做事常缺乏条理,难以妥善安排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计划。 
6.排斥、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做需要长时间全神贯注的事情,如写作业。 
7.经常掉学习或生活用品。
8. 容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9.日常健忘。
多动症可分为几个种类,有些偏向多动与冲动,而有些则偏向注意力不集中。不管哪一大类症状偏多,只要发现孩子在这18条表现中符合5~6条以上,则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风险就比较高了,那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求助专业的医生来进一步诊断。
此外,这些特征是在12岁前出现,而且需持续最少6个月以上。这些特征也必须在两个不同环境里出现,如在学校和家里等。如果只有在一个环境里才出现,便很有可能只是孩子不喜欢那个环境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些特征会影响孩子在家或在学校的表现与社交。 

不能排除,可能是他/她在“神游”。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上网或者看电视、玩手机时,“可以坐一天都不动”,以此认为孩子的注意力没有问题,只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早在幼儿园时,一些儿童就会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孩子的注意力缺陷,但多动症孩子也不一定全都会“多动”,恰恰是那些“不动”的多动症非常容易被忽视。

电视、游戏、课外书这些带来的刺激变化很快,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并不能说孩子能够保持对单一刺激的注意力。
孩子看起来虽不吵不闹,但其注意力却没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脑子其实在神游。

大错特错!
现实中,多动症的很多表现,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单纯的调皮,觉得长大懂事自然就好了,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目前医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是病,得及早治疗,综合治疗。
多动症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儿童时期,更不是只在眼下,真的可能影响一辈子。
儿童时期的多动症,可能会延续到成年。虽然多动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减轻,但仍有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持续为成人ADHD。影响他们的社交、学习和工作能力。
多动症还可能引发孩子抑郁、焦虑等其他问题。多动或注意力缺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的,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学习困难,在学校班级里没有存在感,甚至自尊会受到伤害,乃至于与老师、家长对抗,逃学等。如果不及时识别多动症,尽早干预,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潜在的情绪影响,容易抑郁、焦虑。
 
早期的发现和科学治疗,是有希望控制和改善疾病的核心症状的,同时,通过治疗还能让多动症患儿提升学习、社交、行为等多方面的技能。
多动症的干预治疗方法很多,如:
药物治疗。特别是学龄儿童本身症状已严重妨碍到学习、人际关系及人格发展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帮助这些儿童。
行为干预。如:在治疗中,患儿出现合适的行为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当患儿出现不恰当行为时,予以批评,适当使用处罚。
课业辅导及日常生活活动的管理。
父母培训。如:对疾病能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如何和多动症患儿沟通交流。
其他一些补充和辅助治疗。如:通过球类运动、游泳、健身等体能训练,指导他们控制冲动和攻击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增强自信心。
诊断ADHD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困惑,一定要找到专业的医院和医生进行诊断,并积极治疗。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开设有学习困难、多动症专科门诊,家长们可携带孩子就诊咨询。
更多问题,扫描小程序码
线上咨询专家

END
监制 | 邓志宏 高琛琛
编辑 | 薛源
科普指导 |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妇幼健康科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