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重要的商业护城河,但很多公司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领导一直在强调,员工表面也支持,但动作上却总是拉不齐、跟不上。真碰到大任务,员工们的劲儿也不容易往一处使。那么,究竟该怎样让企业文化更好地落地?
今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的课程主理人宁向东教授,将通过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案例,带你学习怎样通过用好“关系”这个杠杆,提升企业竞争力。如果你也是公司的管理者,或许能从中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来源:得到课程《宁向东的管理学课》
作者:宁向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南航空如何实现“快速转场”
我第一次坐美国西南航空的飞机,是1996年。从芝加哥飞到圣路易斯,再飞到休斯敦,然后再原路返回芝加哥,一共是四个起降。
虽然是提前一个月订的票,而且是通过旅行社找的打折票,但四个起降一共只有68美元的价格着实让我意外。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廉价航空这件事,也是第一次见识了美国西南航空。
后来,我多次乘坐过美国西南航空的航班,除了图它的便宜,还喜欢它的准点。即使起飞已经迟了很多,它都会渐渐地把时间抢回来。
2001年“9·11”之后,我乘坐西南航空的航班回国,在芝加哥转机,从波士顿起飞的时候,我觉得当天肯定是赶不上回国的飞机了。
可是,居然它就能够在2个小时的航程里面,抢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让我佩服得不得了。
你也许不知道,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准时不仅对于乘客重要,对于航空公司自己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延误,按照时刻表来飞,转场的时间就快,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就低,票价就可以便宜。
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飞机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使用机场设施的成本。如果飞机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在天上飞,那成本自然就低。
美国大型航空公司一架飞机每天在天上飞行的时间,只有9个多小时,而美国西南航空则有12个小时左右。这种经济性的对比,是天壤之别。
那么,西南航空靠什么来实现快速转场呢?
主要靠它独特的经营设计,比如说它的客舱配置统一,不分头等舱、经济舱和公务舱,所有座位统统一样,不实行“对号入座”,鼓励乘客先到先坐,等等。
这样安排,乘客上下飞机自然快,时间就节省出来了。
另外,西南航空基本不在飞机上向乘客们分发食品,现在很多航空公司发点东西,基本也属于意思意思,比如三五颗花生米。
这样就不会产生较多的垃圾,客舱环境也便于保持。而对于那些少量垃圾,公司希望空乘人员在飞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清理。
那么,空乘人员是否认真配合呢?这就取决于他们对于公司的感情、对于公司的态度了。
很多人一说企业文化,就想得很大。其实,对于公司所要求的东西,是服从遵守,还是很认真地服从和遵守,就反映了企业文化。
而这个企业文化背后的基础,就是员工对于公司、对于老板,对于他的直接领导者,是不是信任,是不是敬佩。
西南航空的“人才选拔”
西南航空让员工对公司建立信任,从没有入职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接受面试、入职的经历,很多人参加面试的感受,都是诚惶诚恐,心里打着鼓,完全没着落。
到了一个新地方,一切都很陌生,和你谈话的人,都是严肃地板着脸,都是考你的。你是新人,也是地位最轻的那一个。但在西南航空,求职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面试者来到西南航空,都会有一名事先安排好的老员工全程陪同。那个老员工虽然和这个新人素不相识,但却像一个熟人一样给这个新人很多帮助。那种感觉就像是“走后门”。
老员工帮你一起填表,然后带你到面试房间,一边陪着你,一边安慰你不要紧张,一边给新人指示,帮助新人放松心态和情绪。
所以,每一个应聘的新人,都不会感觉这个公司是一个冷酷的公司,而是充满了家庭般的温情。
我曾经有一次和西南航空的人聊天,那是个基层管理者。他告诉我,招聘是所有新员工在公司所上的第一次课。
公司在面试之前非常准确地安排好时间,绝不会让人排队等候。这是一种尊重。
西南航空正是通过这种安排,教会每一个可能成为同事的人,怎样尊重人,怎样看待公司的同事。
西南航空格外注意选人,选符合自己文化的人,也选同事们看着顺眼的人。所以,它在面试时,常常是老员工选择新员工。
每一次,有航空公司破产,西南航空就会派出一组人去进行招聘面试。招聘者在招聘现场将会现身说法地给出他们选择人的标准,核心是判断这个人能不能融入西南航空的文化。
选新人的时候,面试是由同事来决定用谁不用谁。
据说选择一个新机师,会安排新人和35个机师见面,而这些人在面试的时候,面试者会格外注意新人是不是爱用“我”这样的第一人称,等等细节。
他们格外注意挑选那些有合作精神的人。因为在西南航空看来,任何人的工作技能是可以改变的,但工作态度是无法改善的,所以,选到同类的人格外重要。
在不确定初选是不是正确的情况下,西南航空建立了试用期制度,在试用期结束的时候,如果人不行就会果断放弃。他们一定要找到从内心到行为,都有助于保证关系文化落地的合适的人。
有一点特别有趣,西南航空选人不反对“开夫妻店”。
在西南航空有1000多对夫妻,如果老公在公司做飞行员,老婆愿意来公司工作,是优先的。老婆可以做空乘,也可以做地勤。也许是因为1000多对夫妻更有助于公司形成一种家人般的关系吧。
1990年,西南航空把它的人力资源部门改名为People Department,翻译成中文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直译成“人员部门”似乎也不是很妥当。
人力资源英文是"human resource",很有市场味道,而people的意思是“人”“人民”,多了很多主人的感觉。
所以,中文似乎很难找到既对应,又准确的词,来表现这种变化,但是,从英文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变化变淡了市场的味道,增添了人情关系的味道。
有了这一套东西,西南航空的员工就有了对于公司文化的认同,对于公司所要求的,在飞行期间,随时随地做清洁工作,保持机舱卫生,就是大家都愿意遵从的工作了。
更何况,说不定哪一天,董事长也会出现在你身边,帮你一起去整理呢。
来自关系文化的竞争力
所以,西南航空通过它的一整套做法,让公司的这种关系文化深深植根在员工的心里,在整个组织中落了地。西南航空由此就像一个大家庭。员工之间有亲情,有家人的感觉,然后,齐心合力创造奇迹。
我曾经亲眼见过机长在把飞机停好之后,去帮助乘务员整理舱务。据说,还有机长帮助装卸行李的事情。机长做这些事,在全世界都少见。
而大家携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飞机尽快转场,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准点率,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口碑。
一方面成本降低,廉价航空可以越做越顺;另一方面,飞行准时,品牌好,客户多,公司会更快发展。
可以说,西南航空从1973年租来的3架飞机起步,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靠的就是来自于关系文化的竞争力。而且,这种来自于组织文化的竞争力,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1993年4月,美国大陆航空公司设立了一家名叫“大陆通勤”的公司,完全是模仿西南航空的路子。他们的定价甚至比西南航空公司还低,乘务员也在航班上推行类似的服务。
大陆通勤主要集中于东海岸市场,没有直接与西南航空公司竞争。但是,因为人不对,文化也不对,大陆通勤在成立一年之后,成为了美国航空公司中在客户投诉、航班正点率和行李出错方面业绩最差的一个。
在这一年里,虽然大陆通勤的总营业收入有39亿美元之多,但却亏损了3800万美元。1995年1月,大陆航空公司放弃了“大陆通勤”计划。
美联航,作为美国航空业的巨头,它也曾经向西南航空挑战过,但结果也是铩羽而归。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航空业遭受沉重打击,众多航空公司收入锐减,亏损猛增,但西南航空公司仍然保持盈利。别人在亏损、在裁员,西南航空公司却在招人。
而且,更令其它公司气愤的是,西南航空有员工持股,在航空业的严冬,他们既有盈利,又有政府补贴,关键是西南航空还拿这些钱来给股东分红。
如果你想精进管理能力,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管理学社群,与得到同学一起打卡共学。
点个“在看”,分享给身边需要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