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技巧,帮你提升决策力


能否快速做出高质量决策,是考验管理者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管理者衡量自身成长速度的重要维度。那么,怎样建立高效决策的模型,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决策力?今天与你分享在线制表工具JotForm创始人艾泰金(Aytekin Tank)的6条决策技巧。希望对你有启发。
1.从一件事情的价值出发,制定一个优缺点清单
举个例子,假如你正在考虑要不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你就可以列出这件事的优缺点,做成一张清单。然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清单上的每条优缺点打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可以是从0到1之间。
比如说,如果你很看重环境,那“城市空气很好”这个优点,你可能会打0.9分;如果可以爬山是一个优点,但你没那么喜欢爬山,那“靠近山”这个优点,你可能会打0.3分。
缺点也是一样,比如你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那“辞职”这个缺点你就会打0.8分。最后,把两边的分数分别加到一起,看看是优点胜出还是缺点胜出。
当然,你还可以为“留在原来的城市保持不变”这个想法,制定单独的优缺点列表。再比较最终的打分结果,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看到打分结果后,仍然觉得要往相反方向走的话,那就值得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2.探索未来的情景
通常来说,考虑最好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是做出艰难抉择的常见方法。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最坏的场景变成现实,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使用一种叫做“事前验尸”(premortem)的方法,它指的是,事先假设自己要做的事情失败了,然后找出可能导致这件事情失败的各种原因。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并且在第一时间去做出更好的决定。
另一方面,你也要把未来场景的最好情况尽量形象化,并且衡量自身的感受。如果你没有感到高兴或者兴奋,那就得思考一下为什么了。
亚马逊在做一些决策时采用的就是类似的技巧。比如,亚马逊在开发产品前,会草拟出产品发布会要使用的新闻稿。采用这种方法,亚马逊的团队就预先处理了最困难的决定,并且弄清楚了产品的价值定位。
就像美国著名的科技记者吉利安解释的那样:“如果团队没想出打动人的新闻稿的话,产品可能都不值得做。”
3.避免二元选择
人们经常会陷入非此即彼的选择中,比如,是应该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出去创业?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看似很容易,但会让人忽视中间的灰色选项。
有时候,正确的选择并不是两个相反的决定中的一个,而是更有创意、更微妙或者更灵活的一个解决方案。
4.咨询别人的看法
把你的困境跟其他人分享,可以证明一个选择的合理性,或者帮你确定你原来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收集重要信息的重要手段。
比如,如果你不确定是否应该行动,不仅要咨询家人和朋友,还要找做出过同样行动的人问问情况,问问他们在做了决定之后有什么感觉。
如果是职业或者商业决策,你可以找相关的专业人士咨询一下,尽量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你收集的额外信息,可以在未来帮你做出更好选择。
5.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艾泰金回顾了他辞职时的情形,他在辞职之前,不清楚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且怀疑自己做错了决定。
他那时总在想,是不是应该改变主意,在公司再干一年。但他还是辞职了,并且在辞职后的两年里,他一直在思考这个抉择。不过,在那段时间里,他的业余收入已经足够支付自己的花销。
艾泰金说:“多花些时间去选择,让我做出了人生当中最好的决定之一。”
6.避免隐性决定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当你犯了拖延症或推迟做出某个重要选择时,实际上你仍然在做出选择。而且,这个选择往往不一定是个很好的选择。
比如,你要解雇一名员工,但是你为了避免潜在的冲突一直没做这件事。但是,如果这个员工在工作中很消极,你的拖延可能会对整个团队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时候,你的不作为,就是一个会造成不良后果的决定。推迟做出决定,有可能导致决策疲劳。因此,只要可能,你就应该直面自己的选择。你可以用各种必要的办法找到一个最佳解决方案,但不要盲从。
总之,选择对你最好的那个决定——然后坚定自己的选择。
作者:宝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商学知识,看清商业逻辑背后的本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学习社群,与得到同学一起打卡共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社群👇

由于微信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为了不让大家错过我们的推送,建议把「罗辑思维」设置星标⭐️,及时接收我们每天为大家准备的优质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得到App
觉得本篇文章有用,就点个“在看”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