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怎样把员工的情绪当资源用?


为什么对员工的激励手段,效果经常“差一点”?想要锻炼明星员工,却往往让他们在一个坎儿上被“击垮”?
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不在于员工主动性、抗压性变差了,而是管理者常常忽略一个重要的管理维度——对员工的情绪管理。
今天我们就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聊一聊,管理者为什么必须将员工的情绪纳入管理范畴,以及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升员工工作中的情绪能量,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组织的效率。
不管你今年的目标,是提升团队管理水平,又或者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相信你都能从这份“情绪管理方案”中获得助力。
来源:得到课程《李育辉·组织行为学》
作者:李育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
美国管理协会每年都会监测全美员工的工作情况。2014年开始,他们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明星员工消极怠工的比例逐步上升。这不太符合逻辑。偷懒我们理解,但为什么发生在职场精英身上呢?
中国同样有这个情况。这几年,我经常听到老板抱怨员工裸辞,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年假。甚至自问一下,你有没有在工作的时候忽然想撂挑子不干?
组织行为学的最新研究发现,这些可能与情绪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我们更难控制情绪?怎样让员工拥有持续的好状态?
在长时间的高负荷状态下,许多员工的情绪都会出现问题。在以前,组织提供的解决办法,就是给个体颁发荣誉,或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平复一下心理波动。
你还记得写着“生产标兵”“技术能手”的那种大奖状么?我记得。小的时候,父母会把它们钉在墙上,直到墙被铺满了,全家都自豪。
别小看这些,那就是让个体放下情绪包袱,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一种方法。还有许多类似的方法,比如你一定听过,领导者要多多赞美下属。
可是如今,这些方法的效果越来越差了。不仅大奖状、大红花只能在电影里看到,而且你有没有感觉到,即便是加薪带来的情绪改善,维持的时间也非常短,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为什么?因为这些方法并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改善了情绪。我们来看看组织行为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1.情绪是一种资源
我们原来一直以为,情绪是感受,有了波动,只需要被平复。最近20年,我们对情绪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发现,平复情绪没有用,因为不能再把情绪视为感受。在组织行为学的领域内,情绪是一种资源,需要的是补充。
哈佛大学有位教授,叫霍布福尔。他在1988年提出:人们总是在积极地保护和构建他们认为宝贵的资源,包括物质、情绪、社会关系等等。
什么意思?霍布福尔说,情绪和钱一样,是一种资源。当你保持专注,处理复杂问题时,你不仅依靠专业知识,还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这时你调动的就是情绪资源。
对每个人来说,情绪资源都是有限的。这就好比开车出行,油一定有用光的时候。用光了就必须去加油站补充。
任何资源的损失,我们都在潜意识中把它看成一种威胁。失去得太快,身体就会作出反应来避免损失。一开始说的裸辞、想休假,就是这种情绪资源耗竭时,潜意识进行自我保护的结果。霍布福尔把这套理论,叫做资源保存理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本来你很擅长交际,但晚上和朋友聚餐时,变得一句话都不想说,好像白天的工作已经掏空了身体。这就是情绪资源发生了耗竭。
扎克伯格曾经在Twitter上调侃自己说:“第一天开工,穿什么好呢?”结果底下配图,居然是十几件一模一样的衣服。你肯定知道,乔布斯穿高领衫,黑色,万年不变。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不擅长审美?不是的,他们是比一般人更珍惜自己的情绪资源,所以作出自我保护,不会把自己的资源投入到挑衣服这样的事上去。
2.情绪资源反馈路径的消失
好,了解了情绪是一种资源,我们再来看,到底是什么帮助个体改善了情绪,真的是组织给予的荣誉么?
2015年到2016年间,哈佛大学的几个课题组通过研究,提出了新的洞察。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无法有效补充个体的情绪资源,原因在于,场景没有发生改变。只要你还在工作,就不能一手消耗,一手补充。
那怎么办呢?你必须得换个场景,才能给自己“加油”。情绪资源必须通过类似家庭生活这样的额外反馈通路,来进行补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情绪更容易崩溃,为什么发大奖状没有用了。我给你讲个故事: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那么肯定记得小时候,父母生活工作的场景。那时大家都住在单位大院里,邻居也是同事,大家也很少跳槽。
我们假设,你爸爸是一名优秀的员工。周末,邻居老王和他爱人来到你家串门。你爸爸上周加班,当时正在休息。但是家里来人,也得起来招待。老王的爱人进门就和你爸爸道谢,说:“可得谢谢你啊,那天要不是你在单位帮我们家老王,他又要挨处分了。”
把人家送走后,妈妈转头对你爸爸说:“嘿,你挺行的嘛,我们家可真是出了个大明星。”
故事是假的,但我模拟了那个时代荣誉感是如何通过一条反馈通路,传导到家庭中的。因为工作和家庭是打通的,通过相互嵌套的人际网,妈妈能感知到另一半的努力,她更理解、支持爸爸的工作了。这时,成就感就转化为家庭的温暖。
这还没完,整个园区也会很快知道爸爸做的事。工作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扩展到了生活中,爸爸的社会地位也提高了。这些都会转化为情绪资源,保证他有一个稳定的好状态。
我们把视角转向宏观,很多时候一个企业成就一座城市。比如,日本的名古屋,80%的市民都或多或少和丰田、伊藤忠两家大公司有关;美国的底特律,你完全可以把它等同于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三家公司;法国的图卢兹,连大学实验室都与空客共用;咱们湖北的十堰,整个城市都因为二汽而建立。
说到这,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原来让我们情绪稳定、拥有好状态的,不是组织给予的荣誉感,而是家庭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反馈通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今面临更大的情绪问题。
以前,我们可以一辈子只待在一家企业。但2018年的数据表明,90后平均一份工作的时长,是18.5个月。同时,商品房迅速铺满了城市,原来依附于组织的生活环境被彻底瓦解。这些都导致工作和家庭正在迅速脱钩。
不同职业间的壁垒越来越大,荣誉体系也完全不同。你在工作中的行话,另一半听不懂,你解释起来也困难,夫妻之间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大大减少。工作时意气风发,回到家,家人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甚至,很多人开始选择下班独处,直到很晚才回家。我们失去了一条补充情绪资源的重要路径,这让组织原有的荣誉策略不再有效。
3.把员工的情绪资源纳入管理
回到今天的话题,组织怎么做,才能让员工情绪稳定,拥有好状态?
组织行为学发现,至少有三条路径可以帮助个体补充情绪资源:
用生理资源来补充,比如健身、睡觉;
强迫大脑跳出目前的情境,比如冥想;
用亲密关系来补充,比如爱情。
显然,前两种方法,组织还是可以采用的。不过我告诉你,它们的效果,远逊于第三点,亲密关系的作用。
对于组织来说,发动员工健身、冥想,时间成本很高,效率也低。让员工拥有好状态,根本的方法,是要把他们的情绪资源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管理的范畴。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假设现在手下有两个人,A能力强、经验丰富,是骨干;B是新人,能力和经验都有欠缺。现在你有个重要的任务,派给谁?
如果从传统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培养新人,所有人都会选择A,只要他有时间。但现在,你还要考虑他的情绪资源状况,再作安排。没准,派给B就是更合理的选择。
尤其对于明星员工,那些长期承担责任的人,如果你把情绪资源这个维度考虑进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更容易被击垮。有时不是能力或者热情不够,而是情绪资源没有得到组织的保护。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大开间可以促进交流,但是有些公司正在反其道而行之,设置免打扰隔间,方便员工进行专注的工作。目的就是防止过多的交流,耗尽他们宝贵的情绪资源。
再比如,组织中有个人总是充当救火队员,帮助团队处理棘手问题。你也要注意,他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情绪资源即将耗尽。作为管理者,你就需要替他考虑,帮他减少分散精力的事情。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在商业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推荐扫码添加下方学习助手,不定期获取相关学习资料、课程推荐以及参与打卡共学活动。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组织进化的行动策略
喜欢本篇文章,记得动动小手点个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