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回应白云山复方板蓝根药效:有人断章取义;美CDC重新定义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 “密切接触”




钟南山回应白云山复方板蓝根药效:有人断章取义
美CDC重新定义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 “密切接触”
25岁的新冠幸存者曾被宣布为脑死亡 但却奇迹好转出院
世卫组织:全球民众的生活要到2022年才能真正恢复正常

01
钟南山回应白云山复方板蓝根药效:有人断章取义
近日,板蓝根大火,白云山的股价大涨,都源于一则“钟南山院士团队体外研究发现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息在网上传播。据国内媒体报道,10月23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对此回应称,有人断章取义,将自己说的话“扩大”。
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在几天前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合作协议(论坛)中曾讲过一句话,复方板蓝根,而非板蓝根在实验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这离体内有效还很远,白云山药厂作为‘内行人’应很了解,但(其中)有人断章取义,将我这句话扩大,甚至说是板蓝根,这是一种歪曲,有关部门已出来澄清。”
10月16日,白云山股价强势涨停,A股和H股市值飙涨约100亿元。
白云山之后发布公告澄清称,有关媒体报道所涉及的相关结论只是针对本公司合营企业白云山和黄公司复方板蓝根颗粒开展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体外筛选的实验结果,后续还需对该产品开展进一步相关工作,相关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10月23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密切关注相关公司及相关事项,若发现违法违规,将依法严肃查处。

02
美CDC重新定义COVID-19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 “密切接触”
美国疾控中心(CDC)正在重新定义COVID-19相关的密切接触,这是对其COVID-19安全指南的重大改变。该组织现在表示,其以前概述的15分钟跨度不一定是连续的,因为6英尺内的重复接触仍然是极其危险的。新的发现可能会帮助公共卫生官员改进卫生措施,旨在减少潜在致命疾病的传播。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超过4156万人感染新冠,超过113万人死亡。但这一切都有一线希望。但目前新冠研究的进展速度极快,使医护人员能够调整治疗方案,挽救更多的生命。科学家们已经能够研究COVID-19的各个方面,并比过去的其他病原体更快地了解新冠病毒。这使得公共卫生当局有可能相应地调整他们的指导方针,以保证人们的安全。现在,最新的变化来自CDC,该机构对病毒的传播方式做出了一个新的启示。但即便如此,这一发现也可能导致卫生措施和协议的改进,使人们比以前更安全。
CDC公布了一项新研究,重新定义了COVID-19阳性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 “密切接触”。此前的CDC指南指出,如果一个人曾花了15分钟或更多的时间在6英尺内的范围内与感染者待在一起,被认为是密切接触。报道指出,这项新研究使CDC改变了对此事的立场。CDC现在表示,一个人如果在24小时内,在6英尺范围内与具有传染性的人累计待在一起至少15分钟,现在被认为是密切接触者。这15分钟以上的时间不一定是连续的,这是CDC建议中的变化。
不过专家们早就警告过,一个人不一定非要达到15分钟的门槛才会发生感染。太多的因素会影响传播,包括人的传染性、房间的通风情况以及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另外,研究人员还没有定义导致感染的最低病毒量。
据Stat报道,15分钟的窗口被用作基准,以确定接触追踪和检疫准则的优先次序。

CDC新定义的密切接触是基于一项研究,涉及被监禁的人感染佛蒙特州的警卫时,该地区有非常低的社区传播。惩教人员与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已知的接触,他在与被拘留者的互动过程中始终戴着超细纤维布口罩、长袍和眼罩。被监禁者大部分时间都戴着口罩,但并非所有时间都戴着。
狱警报告说,在发病前的14天内,在工作之外没有与其他已知的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也没有到佛蒙特州以外的地方旅行。COVID-19在他居住的县和惩教所所所在的地方的累积发病率在调查时相对较低(每10万人中有20例),这表明他最有可能的接触是在惩教所中通过与(被监禁或被拘留的人)的多次短暂接触(最初不认为符合(佛蒙特州卫生部)对密切接触的定义)而发生的,这些人后来收到了SARS-CoV-2呈阳性的检测结果。
科学家们分析了视频录像,发现该工作人员在8个小时的轮班中,至少有22次在6英尺范围内,总共至少有17分钟的接触时间。研究证明,一个人在感染者附近呆的时间越长,感染的几率就越高。除此之外,新的研究结果似乎表明,即使是偶尔接触新冠阳性患者,也会导致感染。
低质量的口罩可以降低COVID-19传播的风险,但它们并不能消除它。只有N95和KN95等质量较高的口罩才能为佩戴者提供真正的保护。但口罩必须与所有其他安全措施一起结合,包括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等。通风也可能在传播中发挥作用,一项不同的研究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家们研究了COVID-19在飞机上的传播情况,发现严格使用口罩与机舱独特的通风系统相结合,即使机上有很多感染者,也能阻止传播。
03
25岁的新冠幸存者曾被宣布为脑死亡 但却奇迹好转出院
一名25岁的新冠幸存者设法走出康复医院,其曾在夏天感染COVID-19数周后被医生宣布为脑死亡。这名女子出现了中风,不得不从心脏病发作中恢复过来。这些都是COVID-19的症状,已经在许多患者中观察到,包括年轻人。6月,这名女子曾一度停止呼吸30分钟,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她将成为植物人。

在新冠大流行开始的几个月,医生们目睹了COVID-19导致的神经系统和心脏问题不断增加。研究显示,COVID-19患者很可能发生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包括年轻患者。
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罪魁祸首确实是新冠病毒,因为它对血液的影响。血液凝结是一种严重的COVID-19并发症,住院患者正在使用血液稀释剂治疗。这些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否则会伤害各种器官,包括大脑和心脏。血液凝结可能发生在肺部的微小血管中,使重要的气体交换无法进行。最近,医生推测血液凝结会导致耳鸣,甚至听力下降。而这些症状也会出现在年轻患者身上。
年轻人并不能保证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没有任何问题地生存下去。有些人经历了严重的并发症,有些人发展为 Long COVID,有些人则死亡。但也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故事,揭示了为什么在诊断为新冠阳性后永远不要失去希望,比如一位25岁的女孩在COVID-19的经历中被宣布为脑死亡的案例。她不仅康复了,还顺利通过了康复治疗,并独自走出了医院。
据WPRI报道,Tionna Hairston和她的母亲Stacey Peatross都在5月被诊断出感染COVID-19。“当我生病时,她照顾了我。她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她的母亲说。但Hairstone的健康状况随后出现了转折,因为这位年轻女性出现了上述严重的COVID-19并发症。
“中风。她的心脏病发作。所以不得不在她的体内放置一个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Novant Health康复医院的医疗主任James Mclean博士说。Hairston在6月的某个时间点停止呼吸达30分钟,她被宣布为脑死亡。“他们认为我们应该撤除她的生命支持系统,因为她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Peatross说。“他们认为她会成为植物人。她根本不会有任何好的生活质量。”
但这位25岁的女子却奇迹般地好转了。她在康复中心住了一个多月,重新学习如何吃饭、穿衣和自立。周一,她从Novant 康复医院出院,她将在家中继续康复。
“看到她从那张椅子上站起来,在没有人认为她还能再走路的时候,迈出了步伐......她说,‘妈妈,我要走路了’,”她的母亲说。
这不是第一个在经历了严重并发症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走路的COVID-19患者的案例。西班牙的一位年轻女性以为自己不会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结果在重症监护室里呆了大约69天。然后,她被转移到康复机构,因为她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自己走路。
04
世卫组织:全球民众的生活要到2022年才能真正恢复正常
在本周与记者分享的新冠疫情最新消息中,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分享了一个令人沮丧的评估,即生活何时才能最终恢复正常,COVID-19大流行何时才能结束。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玛·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博士预测,由于疫苗进入足够大的人群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要等到2022年才会发生。

苏玛·斯瓦米纳坦博士告诉记者,“这不是它的工作方式”,以回应这样的假设,即到了1月份,疫苗将开始流向人口,事情将开始恢复正常。“我们至少要到2022年,才会有足够的人开始接种疫苗来获得免疫力,”她继续说道。“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维持目前正在实施的那种物理距离、口罩和呼吸道卫生的措施。”
她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一旦疫苗开始推广,世界上需要有60%-70%的人口有免疫力,才能有意义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关于这种免疫力--卫生专家仍然不确定它能持续多久,即使是在疫苗成功的基础上,所以关于疫苗加强注射的某种决定可能也要在以后做出。
尽管这听起来令人沮丧,但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同意这一估计。“在最好的情况下,从现在开始的两年内,特别是对于一些健康方面的事情,你理想的情况是回到(到)2020年初的情况,”他在接受《纽约杂志》采访时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足够幸运,其中有几种疫苗是有效的,包括那些低成本的疫苗,我们可以扩大制造规模。而如果我们让工厂运转起来,我们就能拿到钱为整个世界购买。”
目前有些疫苗临床试验遇到了安全问题,需要暂停研究,但还是有十几个疫苗试验在进行三期测试。不过为世界上所有人口进行疫苗接种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由于大多数候选疫苗需要注射两剂(间隔几周),一人两剂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超150亿剂。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