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黑龙江两地进入战时状态​​;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释为何有些患者会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中国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黑龙江两地进入战时状态
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释为何有些患者会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注射辉瑞新冠疫苗会遭遇什么副作用?参与者刊文详解
国外护士自述接种辉瑞新冠疫苗不良反应
美国首批新冠疫苗被紧急批准上市 产能成最大挑战
可持续概念的COVID-19疫苗接种中心建筑正在意大利推广

01
中国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黑龙江两地进入战时状态
       12月 12 日黑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 5 例。绥芬河转入战时状态,东宁实行严格交通管制。12 月 12 日,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5 例(绥芬河市本土 3 例、东宁市本土 1 例、塔河县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1 例)。
       截至 12 月 13 日,绥芬河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 例,无症状感染者 2 例,新增 5 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均为第一例确诊病例薛某的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转运至定点医院诊断,经专家会诊后确诊。
      12 日,黑龙江绥芬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第 38 号公告。通告指出,按照市疫情防控预案,绥芬河市立即转入战时状态,调整相关管控措施。严格执行「三不聚(不聚会、不聚餐、不聚集)」,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临时停课,九小休闲娱乐场所和非保障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的经营场所暂时停业。餐饮场所暂停堂食,可以外卖方式经营。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实施封闭式管理。红事暂停,白事限于 5 人之内(含 5 人),不允许召开告别仪式。宾馆、公园、广场、体育场等暂停娱乐健身活动。
       绥芬河市调整了相关涉疫地点风险等级,中风险地区由此前一处上升为三处。6 名患者居住的青云小区、海融富华苑小区、机务段铁路综合楼设为中风险地区,安排专人 24 小时实行封闭式管理,开展了环境采样检测,对流调的相关涉疫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杀。
       截至 12 月 13 日 12 时,东宁市新增确诊病例 1 例,目前共有 2 例,均在绥芬河市定点医院治疗。
       东宁市转入战时状态,提升管控措施级别。自 2020 年 12 月 13 日 0 时起,东宁市实行严格交通管制,人员车辆不准离开本地。公路客运、公交车、出租车临时停运,自用车辆(含电动车、三轮车)禁止上路行驶。疫情防控、医疗救护、部队执勤、应急救援、行政执法车辆凭工作证、单位证明和统一核发通行证通行。超市、市场、邮政、物流、供水、供电、供气、环卫等城市生活保障车辆,凭 5 日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阴性)和单位证明通行。孕妇、重大疾病等需要紧急出行的,允许临时通行,事后报备。(来源:央视新闻、东宁发布)
        12 日四川新增确诊病例 3 例。12 月 12 日,四川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3 例(1 例为本地病例,2 例为境外输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2 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病例 1:男,78 岁,居住于郫都区郫筒街道太平村 11 组,为 12 月 10 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病例 2、病例 3:均为境外输入,为 12 月 11 日埃塞俄比亚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截至 13 日 0 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829 例(其中境外输入 277 例),累计治愈出院 792 例,死亡 3 例,目前在院隔离治疗 34 例(重症 1 例),1069 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
      12 日,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 例:女,49 岁,居住于郫都区郫筒街道中铁奥维尔二期,系 12 月 10 日确诊病例 2 的妻子,于 12 月 8 日实施隔离观察,12 月 12 日核酸检测阳性。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太平村、成都市成华区跳蹬河街道跳蹬河社区华都云景台小区(包括底层商铺)、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永安村 8 组、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菠萝社区中铁奥维尔二期及三期、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犀池社区二组为中风险区。(来源:四川卫健委)
        12 日新疆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4 例。12 月 12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兵团)新增报告无症状感染者 4 例。新增报告无症状感染者中,吐鲁番市高昌区 4 例。 
      12 月 12 日,吐鲁番市高昌区在对重点人群进行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 1 名阳性人员,经专家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后,吐鲁番市疾控部门迅速排查其密切接触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其妻子、母亲和 1 名同事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经专家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余人员均为阴性。目前,4 例无症状感染者均已送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健委)
         海南省三亚 2 游客为无症状感染者密接,2 游客 43 位密接者均为阴性。12 月 11 日,三亚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入住于三亚市某酒店的游客雷某(女,38 岁)和同房间居住的关某(女,39 岁)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经核实,雷某与关某为共同来海南旅游的同伴,12 月 9 日 17:05 由西安咸阳机场乘坐航班 MU2317 飞往海口,出发前在机场与 1 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有同一餐厅用餐史,确认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经全轨迹流行病学调查,核实雷某与关某在海南期间全程均严格按照要求在公共场 所佩戴口罩。追踪雷某与关某在海南的密接者(即密接的密接者)共 43 人,其中同一旅行团(包括游客、导游和司机)29 人,海南活动期间(在同一餐厅 3 米以上距离)12 人,乘坐的航班 MU2317 同排和前后三排人员中进入三亚 2 人。雷某、关某及其以上 43 位密接者均在第一时间转运到集中留观酒店实施管控,并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其在三亚市的活动场所进行消毒。目前,雷某、关某及其 43 位密接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来源:三亚发布)
02
突破性研究或可解释为何有些患者会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2700名需要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确定了可能导致严重COVID-19病情的五个关键遗传问题。这一突破可能导致发现新的疗法,专门针对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基因失衡类型。他们发现的基因问题包括参与抗病毒免疫和肺部炎症的基因。

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刚刚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冠状病毒研究,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患者会发展为COVID-19重症病例。研究人员最近解释说,与干扰素相关的基因失衡可能会增加那些预计不会发展成COVID-19重症病例的年轻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这些遗传问题一直存在,它们不是COVID-19感染的结果。但没有其他疾病将它们带到表面。
事实证明,能影响COVID-19预后的不仅仅是控制干扰素的基因。干扰素是一种蛋白质,是感染病原体后即时免疫反应的一部分。罗斯林研究人员研究了英国2700名COVID-19重症患者的DNA,发现了5个可能导致更危险的疾病版本的基因问题。这一发现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方案,因为医生会重新利用目前可用的药物来处理这些特殊的遗传问题。

GenOMICC财团的研究人员将2700名ICU患者的基因信息与其他研究中健康志愿者的样本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了这五个基因的关键差异。IFNAR2、TYK2、OAS1、DPP9和CCR。研究人员称,它们“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COVID-19患者的病情会变得严重,而其他人则不受影响”。
“我们的发现揭示了COVID-19的危重病症至少与两种生物机制有关:先天性抗病毒防御,这是疾病早期已知的重要机制(IFNAR2和OAS基因),以及宿主驱动的炎症性肺损伤,这是晚期危及生命的COVID-19的关键机制(DPP9,TYK2和CCR2),”研究人员写道。
“这是对人类遗传学帮助理解危重疾病的承诺的惊人实现,”该项目首席研究员Kenneth Baillie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结果立即突出了哪些药物应该在临床测试的名单中名列前茅。我们每次只能测试几种药物,所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将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研究人员可以预测什么样的药物可以对COVID-19重症患者发挥作用。他们发现,降低TYK2基因的活性可以保护疾病。来自一类叫做JAK抑制剂的抗炎药可能会有帮助。这种药物的一个例子是baricitinib。
另一个发现涉及INFAR2基因。提高该基因的活性可以创造保护,因为它将模仿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但这种疗法应该在感染早期使用才有效。研究人员表示,能够针对这些基因问题的抗炎和抗病毒药物应该是额外研究的重点。
“我们在COVID-19中发现了与危重病症有关的新的和非常可信的基因关联,”研究人员写道。“其中一些关联直接导致潜在的治疗方法,以增强干扰素信号传导,拮抗单核细胞激活和渗入肺部,或专门针对有害的炎症途径。虽然这大大增加了支撑特定治疗方法的生物学原理,但每一种治疗方法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都必须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检验。”
研究全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65-y
03
注射辉瑞新冠疫苗会遭遇什么副作用?参与者刊文详解
辉瑞/BioNTech的疫苗已经在英国上市,英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该药物可用于紧急使用。约80万剂疫苗已经提供给了英国的医院,首批合格的人已经在当地时间周一接种了疫苗。其他数百万人将在12月接种,之后,数千万英国公民将在明年最终获得这种药物。

根据疫苗开发商第三阶段的数据,该疫苗非常有效,同时,它也是安全的且耐受性很好。但参与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尤其是55岁以下的人,主要出现在第二次注射之后。据了解,辉瑞/BioNTech的疫苗需注射两剂,两剂的注射间隔为四周。
该国的疾控中心(CDC)的一个审查小组已经确定了优先接种疫苗的小组,但COVID-19疫苗接种将是自愿的。根据最近的调查,一些人仍对新冠病毒疫苗犹豫不决,这是政府必须克服的障碍之一。只有70%以上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也许建立对疫苗安全性的信任的最好方法是听取经历过这一经历的三期志愿者的意见。碰巧,一名注册参加试验的护士发表了一篇社论,在这篇社论中,她介绍了自己的经历、遇到的副作用以及她认为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治疗而不是安慰剂的原因。
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化是临床试验的黄金标准。登记参加试验的志愿者将不知道他们得到的是疫苗还是安慰剂。参与研究的研究人员和注射人员也不会。志愿者则被随机分配到两个选项中的一个。
护士兼研究员Kristen Choi在《JAMA Network》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其是如何参与这项试验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
今年8月,她在Instagram上看到了一则辉瑞试验的广告。由于熟悉COVID-19临床试验的进展,Choi决定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她很快接到了电话并立刻安排了会面。在COVID-19测试和筛选过程后,她接受了第一次注射。
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Choi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我的手臂很酸痛,但我没有注意到有什么异常。我无法开始猜测我是接受了疫苗还是安慰剂,”她说道。
四周后,她又接受了COVID-19检测并接受了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后副作用变得明显起来。这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他们想知道COVID-19疫苗的感觉如何。
Choi介绍称,当她完成第二次注射后的感觉跟第一次不一样,“我手臂的注射部位很快就疼起来,比第一次要疼得多。一天结束时,我感到头晕、发冷、恶心、头痛欲裂。我早早地上床睡觉,并且很快就睡着了。当我在午夜时分醒来的时候感觉更糟了--发烧、发冷、恶心、晕眩,而且几乎无法抬起手臂以缓解注射部位的肌肉疼痛。我当时的体温是99.4华氏度(37.4摄氏度)。我辗转反侧,整晚几乎没睡。当我在五点半再次醒来时,我感到很热。像是在烧。我量了量体温,看了看读数:104.9华氏度(40.5摄氏度)。这是我记得的最高的高烧,这把我吓坏了。我服了对乙酰氨基酚,喝了一杯水。当研究室早上9点开门时,我打电话报告注射后的反应。谢天谢地,那时我的体温已经降到了102.0华氏度(38.9摄氏度)。研究护士表示:‘很多人在第二次注射后都出现了反应。继续监测你的症状,有任何变化就打电话给我们。’在那天剩下的时间里,我的体温一直在99.5华氏度(37.5摄氏度)上下徘徊。第二天早上,除了注射部位肿痛的肿块外,我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Choi从未被告知她是否接种了疫苗,但根据她的反应,她写道,她“非常怀疑”自己接种的是实验性疫苗而不是安慰剂。副作用跟辉瑞公司和BioNTech公司到目前为止在他们的研究中详细描述的一致。
Choi称,疫苗的副作用证明免疫系统正在对抗病原体。
免疫系统不知道它在对付一种无害元素,它的反应跟病原体进入人体时一样。辉瑞/BioNTech的疫苗通过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植入人体起到免疫作用。刺突的作用则是跟细胞结合并解锁,这样病毒的遗传物质就能进入并启动增殖过程。
Choi表示,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是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开始接种疫苗时必须全面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人们才能知道会发生什么。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10.1001/jamainternmed.2020.7087
04
国外护士自述接种辉瑞新冠疫苗不良反应
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已经在英国上市,美国FDA也批准了该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根据第三阶段的数据,这种疫苗被认为高效安全,但参与者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尤其是55岁以下的人在第二次注射后。按照设计,辉瑞疫苗有两针,需间隔四个星期注射。
一位号称参加了疫苗试验的注册护士日前将自己的经历刊发出来,希望对有意自愿接种的民众有参考。
Kristen Choi透露自己是在Instagram上报名了疫苗试验,尽管采取的双盲对照办法,但Choi表示自己的反应和辉瑞列出的内容相似,她相信自己接种了疫苗,而非安慰剂。
第一次注射后,Choi表示除了胳膊肿痛,没有其它不良现象。但第二次情况有所不同,疼痛程度很剧烈,她有些头晕眼花、恶心,没办法很早就睡了。
半夜醒来,她感到发烧、冒冷汗、头晕,甚至手臂抬不起来,测得提问时37.4度,整晚辗转反侧。
清晨醒来时量体温,居然高达40.5度,Choi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后又休息过去。上午9点研究室开门,Choi将情况报告给实验人员,对方似乎很淡定,表示第二次注射后都会有反应,请继续监测。好在提问逐渐降至37.5度,第三天的时候,一切不良症状都消失了。
按照辉瑞报告,18~55岁的人群第二次接种BNT162b2后,不良反应包括:疲劳(75%)、头疼(67%)、发冷(33%)、肌肉疼痛(25%)、发烧(17%)和关节疼痛(17%)。
Choi分析,自己的反应可能与mRNA疫苗的作用机制有关。

05
美国首批新冠疫苗被紧急批准上市 产能成最大挑战
由于美国疫情越来越严重,在如此紧急关头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上周终于正式批准了辉瑞公司的新冠候选疫苗,为现在美国开始的COVID-19疫苗接种铺平了道路。Moderna等制造商的其他新冠疫苗一旦获得FDA批准,也将在美国上市。虽然批准了疫苗的紧急上市,但现实的问题很尴尬,没有足够多的疫苗供患者使用。
      德国BioNTech SE的首席执行官乌古尔•萨欣(Ugur Sahin)表示,在其COVID-19新冠疫苗已经在美国授权使用的情况下,他们和合作伙伴辉瑞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扩大生产以满足巨大的需求。
BioNTech曾表示,将于2021年上半年开始在那里生产疫苗,萨欣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加快生产和运行。“基本计划是13亿剂,”萨欣说。“我们正在制定一个扩展计划。目前我还不能告诉你有什么可能,也不能告诉你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大规模,但我们会努力去做。”
美国人口约为3.3亿,疫苗的供应首先将受到限制。美国政府已经订购了1亿剂两剂疫苗,并可能协商更多。
在上周公布的数据中,辉瑞和BioNTech表示,他们的疫苗甚至在接种第二针之前就已经开始给予一些保护。在第一次注射后的12天左右,它似乎开始显示出一些效果。
06
可持续概念的COVID-19疫苗接种中心建筑正在意大利推广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公司最著名的设计是其在世界各地兴起的一系列用绿色植物覆盖的建筑--我们将其称为垂直森林。然而,这家意大利公司现在已经开始在其本国对抗COVID-19病毒,设计了一个以花卉为灵感的太阳能建筑,将用于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的过程。

该项目受意大利COVID-19紧急事件特别专员多梅尼科-阿库里(Domenico Arcuri)的委托,与Anchora、Mario Piazza等公司合作进行。它将在意大利各城镇安装临时建筑,同时向公众宣传疫苗知识,鼓励他们接种疫苗。这些建筑本身将采用简单的蒙古包式预制木质底座和结构,外部采用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防水材料制成的纺织物,以确保其重量轻、易于拆卸和在需要时移动。此外,它们的顶部将由光伏板系统提供所有所需的电力。整体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樱花。


内部将分为浴室、疫苗管理区、疫苗储存室、更衣室等,设计目的是为意大利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接种空间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这个概念背后的灵感之花是樱花,它是漫长冬季后最先绽放的花朵,宣告着大自然的重新苏醒和春天的到来,"Stefano Boeri Architetti的新闻稿解释道。"这朵花是连接活动各方面的元素,因为它与意大利广场和公共空间中竖立的亭子的布局有着相同的圆形图案。在高处和空中也非常容易被识别。
该提案已经获得批准,该公司告诉我们,预计第一批模型将在2021年1月初完成。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