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新冠病毒完整3D图像曝光;中国卫健委再次回应春节返乡问题;中国卫健委再次回应春节返乡问题;比尔·盖茨公开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究竟长什么样?首个完整3D图像曝光
中国卫健委再次回应春节返乡问题:1月28日后返乡要做两次核酸检测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9626万例
卫生专家预测:3月至5月或是美国疫情最严重时期
约翰逊: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变种可能与更高的死亡率有关
比尔·盖茨公开接种新冠疫苗
福奇透露其在接种第二剂Moderna新冠疫苗后经历的副作用
福奇坦言在拜登手下工作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家中种植物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01
最新判断!张文宏称上海本次疫情几周内可控制,发烧不要自行服药
你真的知道新冠病毒真实的样子吗?新冠病毒究竟长什么样子?近日,奥地利研究人员通过提取,扫描和数字化样本中完整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颗粒,成功地拍摄了该病毒的3D照片。对于这个新冠病毒的样子,有科学家形象的表示,像一颗残败不堪的星球。
点击播放视频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2020年12月23日,英国宣布,又发现了另一种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


02
中国卫健委再次回应春节返乡问题:1月28日后返乡要做两次核酸检测
很快农历春节就要到来了,由于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出现了疫情,所以今年到底能不能回家过年,成为了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而卫健委也是再次给出了回应。据悉,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保障公众过个健康平安的“安全”年。
对于规则的细节,而目前卫健委再次对春节返乡问题进行解答。

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据卫健委的说法,上述《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方案》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是不是返回城市就不要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
《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需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并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而返回城市人员需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
居家监测与隔离有什么区别?
《方案》中提到的居家监测与隔离有什么区别?居家健康监测,要求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居家隔离,要求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单独居住,不能外出。
如果在1月28日前返乡,是不是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不需要做核酸检测?
卫健委表示,1月28日春运开始后返乡人员须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1月28日之前返乡人员是否需核酸检测以目的地要求为准。
《方案》中提出对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什么意思?
网格化管理是指将农村划分为若干网格,村委会人员、乡村医生和民警等各方力量,以网格为单位,分片包干,对返乡人员做好摸排登记、健康监测、宣传教育等工作。
另外,之前官方提到的,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包括哪些人群?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
主要包括:一是跨省份返乡人员;二是来自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原则上不流动);三是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




03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9626万例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月22日19时11分(北京时间1月23日2时11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6267473例,累计死亡病例2082745例。22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24353例,死亡病例新增16079例。


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6267473例
累计死亡病例2082745例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624353例
死亡病例新增16079例
04
卫生专家预测:3月至5月或是美国疫情最严重时期
过去两周,美国的COVID-19感染率下降了16%。但卫生专家不确定我们是否已经达到了疫情高峰期,还是最糟糕的时期还没有到来。鉴于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一位传染病专家认为,3月至5月或是美国疫情最严重时期

《纽约时报》报道称,专家们并不完全确定未来几个月会带来什么。虽然COVID-19疫苗的推广正在加快,但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让一些专家担心,美国新一轮的疫情不可避免。对此,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负责人、传染病专家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博士告诉《纽约时报》,未来三个月“可能是这场流行病最糟糕的阶段”。“我希望我错得很离谱,”奥斯特霍姆说。
值得一提的是,奥斯特霍姆在去年10月份(当时美国单日新冠确诊病例有4万-5万例)准确预测11月、12月和1月将是“整个流行病中最黑暗的时期”。事实证明,奥斯特霍姆的预测是准确的,因为11月COVID感染率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到了1月份,美国每天的COVID病例远远超过20万。特别是1月8日,新感染人数首次突破30万,这是自疫情开始以来的第一次。
与此同时,其他健康专家则谨慎乐观地认为,美国的COVID感染率方面出现了转机。
外媒称,由于未知的变数太多,将无法预测事情会如何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疫苗接种工作改善的速度还有待观察。此外,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在美国各地传播的程度也有待观察,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说法,英国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有可能最早在3月份成为在美国传播的主要毒株。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乔·拜登承诺在上任的前100天内为1亿美国人接种疫苗。当然,这是个高难度的任务,但福奇博士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有一点很清楚,在前100天内获得1亿剂量的问题绝对是一件可行的事情。”福奇不久前说。“我们可以做到每天100万人。你知道我们在历史上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福奇在提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天花疫苗接种工作时说。“我们现在没有理由无法做到这点。”
05
约翰逊: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变种可能与更高的死亡率有关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周五(1月22日)表示,有“一些证据”表明,英国首次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可能比原始菌株更致命。“我们今天被告知,除了传播速度更快之外,现在看来还有一些证据表明,新变种-最初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发现的变种-可能与死亡率更高有关,”约翰逊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他补充说,所有的证据都表明,目前在英国使用的两种疫苗——辉瑞生物技术公司和阿斯利康牛津大学生产的疫苗,对新旧病毒变体仍然有效。
证据仍处于初步阶段,正在由向英国政府提供咨询的呼吸道病毒威胁咨询小组进行评估。
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被称为B.1.1.7,其具有异常高的突变数量,并可导致更有效和快速的传播。
科学家在去年9月份首次发现了这种突变。自那以后,至少有44个国家发现了这种变异病毒,其中包括美国。美国已经报告说在12个州发现了这种病毒。
上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警告称,该变异在美国的模拟轨迹表明其“在2021年初快速增长,并将在3月份成为主要变异毒株。”
06
65岁比尔·盖茨公开接种新冠疫苗 笑称感觉很好
当地时间1月22日,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在推特上发文称,自己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感觉很好,并向医护人员等致谢。现场照片显示,比尔·盖茨戴黑色口罩,面带微笑,向镜头握拳示意。

比尔·盖茨写道,“65岁的好处之一,就是我有资格接种新冠疫苗。这周我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感觉很好。感谢所有的科学家、志愿者、监管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他们让我们走到了这一步。”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比尔·盖茨一直积极倡导科学防疫,其盖茨基金会已提供数亿美元,用于加速开发并公平分配新冠检测工具、药物和疫苗。不过,比尔·盖茨本人也因此受到阴谋论者的攻击,被污蔑是他研制疫苗时制造了病毒。
今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后,比尔·盖茨曾公开发文,呼吁和拜登政府就新冠病毒等挑战开展合作。
另据新华社报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推荐意见,美国疫苗早期接种计划是首先为医护人员和生活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的群体接种,其次是75岁及以上老人、一线核心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此后是65岁至74岁的老人、16岁至64岁之间具有健康状况高风险的群体及其他核心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在优先为这些群体接种之后,疫苗接种再逐步推广至其他公众。
07
福奇透露其在接种第二剂Moderna新冠疫苗后经历的副作用
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证实,他已经接种了第二剂新冠疫苗,并解释了他所经历的副作用。福奇表示,副作用持续了24小时,但随后一切正常。他补充说,他感到疲劳,有点疼痛,而且发冷。但他没有生病,现在他感觉很好。

截至1月21日,全世界有近5700万人至少接种了一剂新冠疫苗。这是根据OurWorldinData的统计。其中,自12月中旬疫苗接种活动开始以来,美国患者共接种了1755万剂。疫苗追踪工具还显示,全球有422万人完成了疫苗接种,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接受了完整的两剂疗程,这个数字包括239万美国人。其中包括安东尼·福奇博士,他在本周早些时候接种了第二剂Moderna 疫苗。在白宫的一次简短采访中,福奇透露了他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所经历的副作用。

“我确实接种了。我是在19日接种的。我希望我不会感到精疲力竭。这持续了大约24小时。现在我没事了,”他说。福奇还表示,他感到 “疲劳。有点酸痛。还有点发冷。但没有生病”。

福奇所经历的副作用与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疫苗的预期一致,这些药物正在世界各国推出,包括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副作用应该是暂时性的,说明免疫系统正在按预期工作。免疫系统识别出接种疫苗后细胞内产生的刺突糖蛋白,这与真正的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相同。免疫系统就会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的几周开始产生抗体,第二次接种会增强保护作用。当真正遇到病毒时,疫苗将防止严重的COVID-19并发症和死亡。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在其网站上列出Moderna疫苗的潜在副作用:
最常见的副作用,通常会持续几天,是注射部位的疼痛,疲倦,头痛,肌肉疼痛,发冷,关节疼痛,注射后同一手臂的淋巴结肿大,恶心和呕吐,以及发烧。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种第二剂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人比第一剂后更多,因此接种者和受种者预计在接种任何一剂后都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在第二剂后更是如此。
福奇在12月通过电视直播接种了第一剂Moderna疫苗,以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他一直站在COVID-19斗争的最前沿,并一直建议民众尊重卫生措施,接种疫苗。福奇不止一次提醒公众,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结束这场大流行。福奇还支持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在100天内为1亿人接种疫苗的倡议。
美国大多数州已经开始推出疫苗,在大多数州,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和老年人是第一批接种疫苗的人群。随着供应量的增加,预计未来几个月内,普通公众将可以获得疫苗。其他候选疫苗也应该在未来几周内达到3期试验的终点。如果这些药物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它们很可能从FDA和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获得自己的紧急使用授权。
08
福奇坦言在拜登手下工作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美国最新的新冠肺炎更新情况显示,自疫情开始以来,美国已发现超过2460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时有超过41.1万例死亡病例。在拜登政府的主持下,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目前已经开始向记者介绍有关疫情的情况。福奇博士告诉记者,与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工作相比,他觉得现在在拜登手下工作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根据彭博社的新冠疫苗追踪报告,自12月中旬开始接种以来,美国现在已经完成了不到2000万剂COVID-19疫苗的接种,但这仍未达到需要开始对流行病产生影响的程度。拜登政府已经设定了每天完成100万剂疫苗接种的目标,以便让拜登总统在上任的前100天内实现1亿剂COVID疫苗接种的承诺。与此同时,《大西洋》杂志COVID跟踪项目的最新新冠肺炎疫情更新显示,至少在美国,COVID住院人数呈下降趋势。这个数字在1月12日达到了13.2万的大流行高点,现在不到12万人。
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作为美国最值得信赖的权威信息来源之一,一直站在美国新冠大流行应对的最前沿的福奇博士,周四在拜登政府的主持下做了第一次简报--并大赞自己现在在拜登手下工作解放了,感觉很自由。
福奇坚持认为,拜登官员现在会让他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担心受到影响,无论他分享的消息是好是坏。
“我可以告诉你,我一点也不喜欢处于与总统矛盾的境地,”福奇博士告诉记者,不过,当前总统特朗普说了一些不妥之处时,他还是试图非常巧妙地做到这一点,以免激怒他。“你可以站在这里谈论你所知道的东西,证据是什么,科学是什么--让科学说话,这有点像一种解放的感觉。”
据此,现年80岁的福奇向聚集在一起的记者强调,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仍然非常令人担忧。而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数据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最近大约15分钟前,当我和总统在一起时,有一件事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完全透明、公开和诚实,”福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继续说道。"如果事情出了问题,不是指责,而是要纠正。并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科学和证据为基础。"
09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家中种植物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根据塞维利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在家中种植植物有助于改善许多人的心理健康。虽然这不是首篇将植物和心理健康联系起来的研究,但特别之处在于新冠疫情的封锁背景下,重点研究室内植物对那些困在家中的人有什么好处。

这项国际研究是由塞维利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的 NATURIB 协调完成的。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2020年3月至6月发生的第一轮COVID-19封锁。在此期间,许多人长期呆在室内,特别是那些在家工作的人。
对 46 个国家的 4200 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在封锁期间,在家中摆放室内植物是否对心理健康有好处。结果发现,74% 的人认为室内植物有益,55.8% 的人表示在那段时间里曾想在家里养更多植物。
研究还发现,在封锁前不经常去户外绿色空间的人,以及住在光线昏暗和/或小房子里的人,更有可能在那个时间段经历过负面情绪。调查发现,那些说自己当时没有任何室内植物的参与者发生负面情绪的频率更高。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封锁期间花了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们的室内植物,超过62%的受访者表示,一旦事情恢复正常,他们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常规。研究指出,最终,40% 的参与者表示,他们希望今后能养更多的室内植物。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1/uos-hpa012021.php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