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房中哪里能发现病毒?研究:通风口 马桶 水槽




新冠病毒在医院内感染的几率有多大?对于空气的污染程度如何?当地时间3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以研究快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发表了一项新加坡团队关于新冠病毒如何污染空气、地面环境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研究。
研究发现,未经清洁的病房马桶、水槽、通风口等位置采集的样本均呈新冠病毒阳性,这意味着必须十分重视个人防护、病房清洁和手部卫生。
该研究由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与新加坡国防科技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共同完成,通讯作者为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高级顾问、传染病专家Kalisvar Marimuthu博士及曾从事艾滋病检测和药物研发的Ng Oon Tek博士。
与通常的研究论文略有不同的是,“快报(Letter)”类型论文一般篇幅较短,更为注重时效性,主要是一些研究者新发现的初步结果。
作者们提到,由于环境被病毒污染,很多冠状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带来医院内疫情暴发。已有报道称,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存在医院内传播的途径。但是,新冠病毒的具体传播方式和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尚不清楚。
此前2月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华树成教授团队曾在医学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研究成果,证实了在28个空气样本中,有一个重症监护病房的空气样本被测出新冠病毒阳性。
这意味着,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无论是接触空气还是接触物体表面,均有可能被污染,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在此次新加坡团队的研究中,虽然采集的空气样本仍为阴性,但是从隔离病房排气口采集到的拭子测试呈阳性,这表明病毒仍可能随着空气中的气溶胶等小液滴运动,因此严格地加强预防隔离病房的空气传染十分必要。
从2020年1月24日至2月4日,研究者们在新加坡的新冠病毒专用医疗中心隔离有3名患者的防空气传染隔离室(每小时进行12次空气交换)进行了无菌采样。
这一隔离室带有前厅和浴室,研究人员共在26个位置采集了地面环境样本,此外还采集了离开病房的医生的个人防护设备(PPE)样本。
所有样本在2周内的5天时间内收集完成,其中1个病人房间的样本是在例行清洁前取得,另2个病人的房间则在例行清洁后进行取样。每天病房内会使用5000 ppm的二氯异氰尿酸钠两次清洁病人的频繁接触区域,地板则每天使用1000 ppm的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清洁。
研究人员用2天时间进行了空气取样,对于室内空气样本,他们使用美国SKC通用泵(37毫米滤盒和0.3微米聚四氟乙烯过滤器)以进行过滤;对于室外样本则用德国赛多利斯Sartorius MD8微生物采样器(带有明胶膜过滤器)进行采集。
随后,针对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E基因,研究团队进行了特定的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而检测新冠病毒的存在。
他们用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 values,Ct值)来量化样本中的病毒载量,Ct值即荧光信号达到RT-PCR中的阈值所需的循环数,简单来讲,Ct值越小,表明病毒载量越高。
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患者的临床数据(症状、发病日期和RT-PCR结果)和清洁时间,并将其与采样结果相关联,同时如果房间环境拭子为新冠病毒阳性,团队还测试了出现阳性的几率。
对于患者A,研究人员在其发病的第4天和第10天对房间进行采样,当时A有症状,采样在病房例行清洁后进行,所有样品均为阴性。
患者B在发病的第8天有症状,而第11天没有症状,这两天研究人员都在病房例行清洁后进行取样,样品均为阴性。

 
采样时间、患者症状等与临床Ct值
患者C病房的样本是在当日的例行清洁之前进行收集的,结果表明,在15个房间内(包括排气扇)的取样点中,有13个为病毒阳性(87%);在5个卫生间(马桶,水槽和门把手)的取样点中有3个(60%)为阳性。

 
部分取样点(患者房间与卫生间)与RT-PCR结果
患者C所在病房前厅和走廊的样本均为阴性。患者C有上呼吸道症状,但没有肺炎。尽管没有腹泻症状,但其RT-PCR结果表明有2份粪便样本呈病毒阳性。
在采集到的个人防护设备样本中,只有1个鞋面拭子是阳性的,所有其他个人防护设备拭子均为新冠病毒阴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防空气感染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采集到的所有空气样本均为病毒阴性。
研究人员认为,1名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的新冠病毒患者能够带来较广泛的环境污染。马桶和水槽样本均为阳性,表明粪便中的病毒散发可能是潜在的传播途径。 例行清洁后采集的样品为阴性,表明目前的清洁措施较到位。
研究显示尽管环境被污染,但空气样本仍为阴性。但研究同样强调,从排气口采集到的拭子测试呈阳性,这表明空气中载有病毒的小液滴可能随着气流置换沉积在通风口等设备上。而PPE上采集到的阳性样本不足为奇,同时污染的鞋类传播病毒的风险很低,因为前厅和清洁过的走廊上取得的样本为阴性。
研究人员同样指出,这项研究有几个局限性。首先,对于样本的检测结果,他们没有进行病毒培养来证明其生存能力。其次,由于疫情期间的操作限制,取样方法不一致,样本量很小。第三,取样的空气量仅占总体积的一小部分,而室内的空气交换会稀释空气中病毒的存在。因此,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认这些初步结果。
作者们总结道,新冠病毒患者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粪便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表明患者所处的环境是潜在的传播媒介,并要求严格地保持环境卫生和手部卫生。

最后提醒大家
上班上学一定要戴好口罩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武汉疫情,您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推荐】面对潜在大流行风险,全球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打好防疫战
报告称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新冠病毒病例未被发现
【推荐】扑朔迷离的病毒起源,重症高死亡率和无症状感染传播,为疫情拐点到来增添了一丝疑云。
【推荐】遏制病毒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新冠病毒不消失,会怎样?
超7.2万新冠病毒病例分析:粗病死率2.3% 最高为14.8%
中国科大新冠肺炎“炎症风暴”研究重大进展:发现有效阻断药物
六问武汉病毒研究专家
人造泄露传闻再起!网传武汉病毒所一研究生系"零号病人",官方回应!
疫情趋于平缓,病毒命名尚存分歧,传播线路日渐清晰,RO仍需再论
日本的新冠病毒公众防疫指南,简单明了!
细菌和病毒上了天怎么办?
潜伏期再延长,致死率需再议?帝国理工再发重磅报告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王炸齐聚武汉,离拐点还有多远?
历史信息
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或为穿山甲 完整数据待公布
囚禁致命病毒的武汉P4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春暖花开,席卷中国的疫情在变得更好还是更糟?
新型冠状病毒首张彩照公布,致命恶魔原来长这样!
在飞机上感染病毒概率多大?示意图带你看清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出门!
新冠状病毒扑朔迷离的身世,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SARS病毒实验室泄漏事件十年记事,生物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先不提双黄连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显然可以抑制智商
新冠状病毒疫情预测与发展,大流行风险或高于SARS
武汉出院患者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治疗过程?
蛇?蝙蝠?水貂?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来源于哪种动物?
《柳叶刀》老年有慢性病史的男性可能更易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英双语)
同济新发现:亚裔可能更易感染新冠状病毒?勿断章取义别被标题了!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新冠状病毒疫情更难控制或因致命性更低
【最新】Science:华南海鲜市场“翻盘”了?恐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发源地!
武汉封城:谁导致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除了吃货,果子狸、竹鼠、蛇...这锅谁背?
与时间赛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大范围传播风险有多大?
武汉疫情海报:敬畏大自然,共生才能共存
武汉的冠状病毒从哪儿来?又是怎样传染人类?来龙去脉或许很简单
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217例!从病情病理到口罩选择,大众该如何预防?
防治新冠肺炎怎么吃才营养?戳我!
以史为鉴,敬畏自然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分享“朋友圈”,给予支持!点亮“在看”,助力传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