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6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例(天津1例,上海1例,广东1例,海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6例,均在北京;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35人,无重症病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6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180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4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12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4例(无重症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6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75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5138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9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例(境外输入5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3例(境外输入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例(境外输入48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9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08例(出院1060例,死亡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出院45例),台湾地区443例(出院431例,死亡7例)。
北京新增病例
感染源不明
6月6日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至三级,6月11日、12日,北京2天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自连续56天无新增之后,北京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6月11日,北京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家住西城区月坛街道西便门东大街。北京市西城区在前期对新冠肺炎患者孩子所在班级学生及有过接触的教职员工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外,6月12日又对该班级同层的所有班级师生136人进行了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经流行病学调查,本次北京新增本土病例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通过采集确诊病例相关的外环境标本,有核酸检测阳性报告。经初步判断这些病例可能接触了市场中污染的环境、或接触到了被感染的人员而传染发病,后续不排除出现续发病例的可能。为此,关闭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完全必要。有关溯源工作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6月12日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出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通知。生鲜、冷冻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肉等畜禽肉类、水产品及其制品为此次食品安全大检查的重点监管产品;各类经营生鲜、冷冻肉品及水产品的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含附设冷库)、专业冷冻冷藏库房、超市、便利店、食杂店以及肉类和水产品使用量大的餐饮服务单位等经营者为重点监管对象。
目前丰台区启动战时机制,丰台区已按照“三级响应、二级管控”要求,对新发地周边11小区实施封闭管理,9所学校停课。北京西城区6月13日则给西城居民发的一封公开信表示,在2020年5月30日(含)以后,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请主动迅速与社区居委会联系。
北京西城区微博
据悉,6月12日,北京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开展了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排查,共采集海鲜、肉类等食品及外环境涂抹标本5424份,新发地市场发现40件环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对1940名市场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其中在新发地采集的517件样品中,有45人咽拭子阳性,另在海淀一农贸市场中发现1例阳性,是1例新发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意味近9%的样本为阳性。上述46人目前无临床症状,北京市此轮疫情中新增的病例几乎都和新发地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引发人们对无症状传播的担忧,北京当地居民呼吁进行武汉式大规模检测。据了解,新发地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的相关人员都将进行核酸检测,检测人数达1万多名。
无症状感染
比例高吗
随着夏季高温天到来,民众所寄托的高温降低新冠传播风险的幻想已经破灭,美国日均仍有2万确诊病例,虽然一些地区的新发病例正趋于减缓,但面对巨大的无症状感染者基数和病毒突变可能,病毒二次爆发仍有可能。《纽约时报》最近对511名流行病学家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在公共场合不戴口罩还需要等多久。值得注意的是,52%的受访者表示,人们至少还要再戴12个月的口罩。另外,21%的受访者表示人们应该一直戴到明年春天,11%的人表示应该一直戴到明年冬天。
6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驻黄冈检测队队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曾毅院士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张晓光在当天发布会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人体之后,首先会在呼吸道系统中进行繁殖,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张晓光介绍,两者的区别,核酸阳性说明标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着感染者可能具有传染性。IgM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处于感染早期,IgG抗体阳性说明感染过新冠病毒,但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
早在4月1日,国家卫建委发表声明表示,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尚需开展进一步科学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目前,各国科学家对于无症状传播病毒的说法不一,一方面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十分隐匿,研究数据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难以区分不同性质的无症状感染者。各国专家和世卫组织官员都承认,检测无症状扩散确实非常困难,仅仅因为科学家们未曾看到经常发生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生。
范霍尔克霍夫(Dr Maria Van Kerkhove)
周一,世卫组织新发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部门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言论引发了一场骚动。据悉,这位负责人表示新冠病毒无症状传播似乎并不是它的主要传播方式。不过很快,WHO第二天就撤回了这一声明。
哈佛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会称无症状患者传播很“罕见”,这将引起混乱。所有最好的证据表明,没有症状的人可以并且确实可以传播新冠病毒并导致新冠肺炎。事实上,一些证据表明,人们在有症状的前几天可能是最具传染性的。没有症状的人可以传播病毒,无论他们最终是否生病。这就是为什么戴口罩和保持距离对限制传播如此重要的原因。
在周二直播中,Kerkhove博士自己反驳了自己的观点,她似乎解释称,当她说这种病毒的无症状传播“非常罕见”时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个意思。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道:“我不是在说世卫组织的政策或类似的事情。我只是试图阐明我们所知道的,在那件事上我用了‘非常罕见’这个词,我认为说无症状传播在全球非常罕见是一种误解。我指的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
安东尼·福奇( Anthony S. Fauci )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博士似乎也适时地对周一的这番言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在ABC的Good Morning America节目中指出,世卫组织有关无症状传播的说法“并不正确”。
确定哪些传播途径正在驱动该病毒的大部分传播至关重要,因此健康专家可以制定正确的策略来对抗该病毒。世卫官员们强调说,尽管科学家们仍在进一步了解该病毒及其传播方式,但各国已经证明,应对这种大流行的最佳策略包括隔离病例,追踪接触,隔离接触以及手卫生和呼吸礼节。
Identifying airborne transmission as the dominant route for the spread of COVID-19
Renyi Zhang, Yixin Li, Annie L. Zhang, Yuan Wang, Mario J. Mol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un 2020, 202009637; DOI: 10.1073/pnas.2009637117
世卫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瑞安则指,新冠病毒主要集中在患者的上呼吸道,意味病毒比SARS病毒更容易透过飞沬传播。近期诸如PNAS等发表研究证据表明戴口罩的作用,包括世卫与美国CDC开始改变了对戴口罩防病毒的立场。对口罩的作用不再持怀疑态度,而是大力推荐戴上口罩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并发布《口罩指南》。同时,世卫组织还提醒人们不能仅依靠戴口罩来预防感染。该组织认为口罩只是多种预防措施之一,不能取代保持社交距离和注意手部卫生等措施。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advice-on-the-use-of-masks-in-the-community-during-home-care-and-in-healthcare-settings-in-the-context-of-the-novel-coronavirus-(2019-ncov)-outbreak
世界卫生组织6月5日发布的口罩指南指出,目前的证据表明,大多数COVID-19的传播是从有症状新冠患者传播给紧密接触的其他人或者当不佩戴适当的PPE时,病毒的传播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散播的活病毒的数量,是否咳嗽并排出更多的飞沫,它们与他人的接触类型以及采取何种IPC措施。在研究传播的研究时,应牢记发生传播的环境。世卫组织还从成员国那里获得了数据表明,无症状感染者比那些有症状的人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要低得多。
Scripps Research 推特截图
此前,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转化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16个不同组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回顾综述,以更好地了解有多少例冠状病毒可能源于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情况下传播了这种病毒的人。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A Narrative Review,Daniel P. Oran, AM, Eric J. Topol, MD,https://doi.org/10.7326/M20-3012
“事实上,目前所有研究给出的证据显示,大约30%,甚至可能是40%-45%的感染者可能没有症状,并且病毒载量与有症状感染者相当。我们从流行病学研究得知,即使没有症状,这类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染给未感染者。”
三文鱼
能否传播新冠
公众担心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来自食品安全方面,6月12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新发地市场的牛羊肉、猪肉、蔬菜、水果及其相关设施等抽检中暂未发现冠病病毒。目前新发地市场涉及三文鱼的9名相关人员已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结果暂呈阴性,目前均处于隔离中。
北京市在周五已关闭新发地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等五个市场,北京的主要商超企业超市发、物美、家乐福都已连夜下架全部三文鱼。有消息称,超市发门店销售的三文鱼80%来自挪威。中国每年进口的冰鲜和冷冻三文鱼约为8万吨,智利、挪威、法罗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主要的三文鱼进口来源国,进口量逐年递增。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mammals, but not fish, birds or reptiles,bio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5.01.072371.
此前,来自马来西亚科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研究者在生物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表了名为题为:“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mammals, but not fish, birds or reptiles”(预测SARS-CoV-2病毒可以与哺乳动物宿主的受体蛋白同源物形成稳定复合体,但同鱼类、鸟类或爬行类动物无法形成)的研究文章。
ACE2中的突变似乎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作用,Grantham评分试图从进化的角度预测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距离。较低的Grantham分数反映出较少的进化距离。Grantham分数越高,表示进化距离越大。
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mammals, but not fish, birds or reptiles,bio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5.01.072371.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15种脊椎动物的刺突蛋白ACE2和TMPRSS2直向同源物与新冠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整个脊椎动物直系同源物中,预测突变比TMPRSS2对ACE2的破坏更大。
与人类接触的哺乳动物有被SARS-CoV2感染的危险。26种哺乳动物分为家畜,农业或生态环境。数字代表S蛋白:ACE2的结合能(ΔΔG)的变化,SARS-CoV-2 spike protein predicted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host receptor protein orthologues from mammals, but not fish, birds or reptiles,bio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5.01.072371.
研究提供了系统发育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最近已经从人类传播到动物。该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但目前不能感染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但是,研究者在文章中表示这些动物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库,需要加强动物管理和监督。该研究说明,鱼类进化距离太远,不会感染病毒。但仍然可能因为环境而存在附着病毒的可能性,并产生接触传播可能。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流行病学家姜庆五今天在受访时表示,如果海鲜产品在进行冰鲜包装、装卸运输的过程中,沾染了外部环境中的新冠病毒,并在低温冷藏的环境下长时间存活,是有可能出现远距离传播的,在到达目的地后的切割、分销过程中,将病毒传播至外环境甚至传染给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三文鱼和其它鱼类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市场中的三文鱼以及其它海鲜和肉类,都有可能在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附着新冠病毒,成为病毒的感染源。目前,新发地市场员工感染的病毒以及市场海鲜类产品上的病毒还不知道来自哪里,流行病追溯病毒来源仍在继续。
目前,中国本土疫情相对已经阻断,但是仍然面临内部反弹和外部输入的高风险。第二波疫情来袭的可能仍然非常高。我们需要明白,虽然表面看似平静,但是目前我们依旧处在新冠大流行中。大家应该尽可能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生吃三文鱼,不要吃市场上的凉菜,少去人群聚集的区域,尽可能不开展群体活动,注重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仍然是目前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坚持去做的。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