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和群体“自然”免疫哪个效果更好?;张文宏:新冠病毒会常态化 每个社区都要具备救治病人的能力;新冠病毒为何会诱发糖尿病?




张文宏:新冠病毒会常态化 每个社区都要具备救治病人的能力
新冠疫苗、“自然”免疫哪个效果更好?外媒浅谈两者比较
做肛拭子检测需要插多深?有痔疮能做吗?卫健委科普
COVID-19病毒为何会诱发糖尿病 科学家正积极探索背后原因
因生产效率提高 辉瑞宣布其新冠疫苗的产量将大大增加
中国科学家研究联盟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免疫学特征

01
张文宏:新冠病毒会常态化 每个社区都要具备救治病人的能力
未来新冠病毒会一直存在吗?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会常态化, 公卫体系将受考验。张文宏表示这次疫情未来的走向极为复杂,我们首先要通过疫苗来建立免疫屏障,阻止疫情扩散。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新冠病毒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病毒,对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整个城市的每一个地方,哪怕是每个社区,都要具备收治、识别、救治病人的能力。
此前张文宏称,张医生说,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度不高,主要还是受疫苗急迫性的影响。
“从来都是疫情控制得好的国家,对疫苗的接受速度会慢一点。随着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疫苗推进速度的加快,世界重新打开的速度也会加快,国门重新打开的时间点离我们会越来越近。随之而来的输入性的风险也会逐渐加大。
这个时候,疫苗接种的急迫性会大幅度地提高。这个时间点事实上离我们也不会非常久远,顶多也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8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7例,上海2例,江苏1例,浙江1例,福建1例,山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2020年12月17日以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连续两天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
02
新冠疫苗、“自然”免疫哪个效果更好?外媒浅谈两者比较
新冠病毒现在已经感染了全球至少1亿人、导致超200万人死亡。而研究COVID-19的科研人员表示,那些康复的人会继续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从而保护他们免受COVID-19的感染。以此同时,疫苗--包括那些能抵御新冠病毒的疫苗也能激发免疫反应并抵御疾病,并且这种方式比通过感染病毒患病更安全。

现在随着新冠疫苗的不断普及,围绕COVID-19免疫的问题开始不断浮出水面。人们如何保护自己不受病毒变种的影响?疫苗提供的保护能持续多久?那些已经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人还要接种疫苗吗?
关于COVID-19仍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包括对该疾病本身的免疫力是强于还是弱于目前正在配发的两种疫苗。然而,大家目前所知道的是,COVID-19的二次感染虽然罕见但并非闻所未闻。所以专家的建议是,每个人都应接种新冠疫苗,不管他们此前是否有感染过COVID-19。
美CDC表示,感染COVID-19的人如果愿意,可以暂时不接种疫苗,因为现在毕竟疫苗供应还非常有限。不过该机构表示,最终这部分人都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接种疫苗。
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我们对冠状病毒免疫的了解,因为它既与疾病本身有关,也与可用的预防疫苗有关。请记住,病毒的突变可能会影响以下部分或全部信息。此外,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确凿证据来了解每种冠状病毒疫苗与目前出现的新变种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并不是医学建议。如果您正在寻找接种COVID-19疫苗的网站,以下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新冠病毒免疫确切指的是什么?人们如何获得?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细菌、真菌、毒素和病毒等致病细菌的一种防御系统。它由几个不同的器官组成,这些器官会产生细胞和蛋白质以此来预防疾病。在人的一生中,免疫系统会检测、记住并防御入侵的细菌--这种抵抗就是“免疫”。当涉及到COVID-19时,医生们对抗体和T细胞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两种细胞都被证明有助于防止感染。
人体建立的免疫被称为获得性免疫,其基本上有三种方式获取:自然暴露在感染或疾病中、接受他人抗体作为一种治疗形式,或接受疫苗。

疫苗vs.“自然”免疫:哪个保护作用更持久?
对于某些疾病的免疫力可以持续一生如麻疹和腮腺炎。其他疾病则会引发长期但非铁一般的免疫如水痘,它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带状疱疹的形式重新出现。对于像流感这样的其他疾病,免疫则是狭窄、短暂的,部分原因是导致流感的病毒突变得太快。
2021年1月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患者感染八个月后,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跟免疫力一致。11月的一项类似但独立的研究得出结论,感染后的保护至少可以持续5到7个月。
针对COVID-19的疫苗问世的时间长度还不足以提供任何明确的答案,但大多数专家似乎都认为接种后至少能产生一年的免疫力。这可能意味着人们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加强”注射以彻底消灭病毒。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公司之一的CEO--Moderna的Stephane Bancel表示,世界将不得不“永远”跟新冠病毒共存。

疫苗vs.“自然”免疫:哪个保护力度更强?
仅仅因为对某种疾病有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并不意味着其感染它的几率就为零。这就是研究人员所说的,如Moderna疫苗的有效性为94.5%。这意味着每1000人接种疫苗就有945人不会感染这种疾病,但仍有55人可能感染。美国目前批准的另一种疫苗--辉瑞公司的--有95%的有效性,这意味着每100名接种者中有95人将得到保护。
现在,有一种危险的谣言正在流传,COVID-19--疾病本身--在防止再次感染方面99%有效。虽然不清楚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准确,但有一个事实仍然存在,那就是COVID-19已导致超过2%的感染者死亡。不过疫苗确实起到了预防感染、挽救生命的作用。
疫苗vs.“自然”免疫:哪个更安全?
除了死亡风险外,医生们还发现了COVID-19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所遭受的一系列长期影响。这些所谓的“长途旅客”会经历过咳嗽、严重疲劳、身体疼痛、关节疼痛、呼吸短促及各种各样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于一些人来说,在最初的感染症状大部分消退后症状仍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截止到目前,跟目前在全球分发的任何新冠疫苗直接相关的死亡病例为零。此外,尽管有一小部分接受者经历了某种类型的过敏反应,但通常是轻微的、任何类型的整体负面反应也都是非常小的。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或肿胀、发烧、发冷、疲劳或头痛。
考虑到疫苗已经到来,某种程度上的恢复可能即将到来,但在那之前,每个人仍都需要继续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03
做肛拭子检测需要插多深?有痔疮能做吗?卫健委科普
众所周知,除了鼻咽拭子之外,为了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我国增加了肛拭子检测。近日,北京大兴隔离点部分医学观察人群进行了鼻咽拭子、口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清检测。其中,有关肛拭子检测的话题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比如,为何增加肛拭子检测?做肛拭子检测之前要准备什么?有痔疮的患者能做肛拭子检测吗?
今日,国家卫健委官方公众号健康中国进行了科普,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介绍,肛拭子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甚至肛拭子检测阳性时间可以先于鼻咽拭子检测,而且有少部分病例在病程后期临床症状改善,鼻咽拭子检测核酸转阴后,肛拭子检测仍持续呈阳性的情况。
因此增加肛拭子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有效降低假阴性的概率,减少漏诊情况。
肛拭子检测是这样完成的:患者取膝胸卧位或侧卧位,用消毒棉拭子轻轻插入肛门3厘米-5厘米,再轻轻旋转拔出,立即放入含有3毫升-5毫升病毒保存液的15毫升外螺旋盖采样管中,弃去尾部,旋紧管盖,及时送检。
正常情况下,肛门处于闭合状态。若采用膝胸卧位,微微翘起臀部的话,肛门已经做好放松的准备,完全可以容纳一根潮湿的小棉棒。再说这小棉棒跟便便的宽度比起来,可以约等于忽略不计了。
润滑过的小棉棒,完全可以轻松、顺利地进出放松的肛门。其次,如果受检者能够消除尴尬和紧张的情绪,微微做努力排便的动作,整个过程完全可以行云流水般完成。
假如有痔疮了,还能不能忍受肛拭子检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痔之士”大可不必紧张,既来之则安之,轻松接受肛拭子即可。
此外,自己也可以进行肛拭子采样,推荐侧卧位。具体做法是微微扒开上半臀,没有了尴尬的肛门当然会轻松啦,跟擦屁股一般就能搞定肛拭子了。
04
COVID-19病毒为何会诱发糖尿病 科学家正积极探索背后原因
追踪数据表明,COVID-19 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感染者在数周或者数月内患上糖尿病。根据华盛顿邮报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虽然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如何引发 I 或者 II 型糖尿病,但是新冠确诊患者出现糖尿病的比例非常高。调查显示,COVID-19 幸存者中有 14% 患有新发糖尿病。

研究人员对 3700 多名新冠幸存者的追踪调查,发现该病毒可能会感染胰腺细胞,从而导致无法完全康复的糖尿病。在 I 型糖尿病中,人们无法自行制造胰岛素,而这是调节血糖所必需的。在 II 型糖尿病患者会自行制造胰岛素,但胰岛素不足或身体排斥胰岛素。

不过尚不清楚 COVID-19 病毒会引发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因为研究人员在 COVID-19 患者中发现了多种糖尿病症状。非典(SARS) 也会在幸存者中诱发糖尿病,而 SARS-CoV-2 似乎具有相同的行为。
该报告指出,许多在COVID-19期间或之后患糖尿病的人都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或家族病史。dexamethasone 的使用还可在 COVID-19 治疗期间升高血糖。但是,有些COVID-19患者没有预先存在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但确实会发展为糖尿病。

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分校的糖尿病外科教授弗朗切斯科·鲁比诺(Francesco Rubino)建立了一个全球 COVID-19 患者注册中心,这些患者后来患上了糖尿病,以期发现可能证明COVID-19确实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病例之间的共性。鲁比诺告诉《邮报》,他认为COVID糖尿病可能与1型和2型不同,因为它可能是混合型。他说:“这很重要。”
该病毒究竟如何导致新的糖尿病病例还不清楚,但专家们有几种理论。一种是SARS-CoV-2可能通过与ACE2受体结合,破坏或改变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该理论来自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封短讯)。这些受体存在于胰腺、肠道和肾脏中。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毒利用它们来感染人体,可能会改变细胞中有ACE2受体参与的功能过程。
根据美国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说法,这也有可能解释2型糖尿病的新病例。像1型一样,是由包括基因和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引起的。这个过程通常从胰岛素抵抗(身体不能有效使用胰岛素)开始。因此,胰腺会制造越来越多的胰岛素,最终“烧掉”那些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
05
因生产效率提高 辉瑞宣布其新冠疫苗的产量将大大增加
辉瑞公司表示,由于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新冠疫苗的产量将大大提高。该公司已将生产一批COVID-19疫苗的时间从最初的平均110天缩短到60天。辉瑞公司还提高了其位于美国的三家参与疫苗生产过程的工厂的产量。

彭博社整理了一个新冠疫苗追踪器,计算了特定国家或州达到群体免疫力--或为75%的人口接种疫苗所需的时间。截至上周六上午,世界需要接近7年的时间来为75%的人口接种两剂疫苗。这是以每天超过460万剂的速度来计算的。COVID-19疫苗运动的主要问题是根本没有足够的剂量,所以大多数不符合早期免疫接种条件的人将不得不等待几个月才能轮到他们。但可用的候选疫苗数量正在增加,因为过去几周有更多的药物完成了3期试验。
至于那些已经被授权紧急使用的候选疫苗,他们正在加紧生产。现在,辉瑞公司刚刚证实,它能够大幅提高产量。辉瑞和BioNTech的合作是第一个生产有效和安全的候选疫苗。他们的mRNA药物在12月中旬被授权紧急使用。该药物已经在美国、欧洲、以色列等国家使用,但公司无法满足需求。该疫苗采用两剂方案,注射时间至少需要间隔三周。
除了在试验中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外,辉瑞公司还必须为一种从未生产过的药物开发新的生产线和程序。科学家们想出了如何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他们现在可以将一批疫苗的生产时间从110天缩短到平均60天。
“我们称之为‘光速计划’,这个名字是有原因的。”Chaz Calitri 告诉《今日美国》。Calitri是辉瑞公司负责无菌注射剂的运营副总裁,他负责管理位于密歇根州卡拉马祖的工厂。"就在上个月,我们的产量翻了一番。"
报道解释说,辉瑞公司的疫苗是在三家工厂生产的。这个过程从密苏里州的切斯特菲尔德开始,到马萨诸塞州的安多弗,再到密歇根州的卡拉马祖结束。生产系统是基于实验室中疫苗的研发方式。如果是普通的疫苗,工程师们会花费数年的时间来提高效率和成本效益,但在大流行期间的候选疫苗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只是直接进行商业化生产,”alitri说。但工程师们继续分析生产过程以提高效率。工程师们改进的事项之一是创建启动疫苗流程的DNA材料。他们最初需要16天的过程,但现在这个时间段已经缩短到9到10天。工程师告诉《今日美国》,尽管质量控制和测试的时间表加快了,但仍然符合FDA的规定和最佳生产实践。
辉瑞公司还提高了所有三家工厂的产量,并期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有更多的改进。“我们刚刚向自己证明,我们可以从3月份的一个电话到现在已经交付了5000万到6000万剂量,”Calitri说。
06
中国科学家研究联盟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免疫学特征
认识和理解新冠肺炎发病机理对其诊疗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由我国科学家自发组织的研究联盟通过建立新冠肺炎单细胞转录组大队列大数据,揭示了新冠病毒存在新的感染机制和在不同疾病发病阶段机体免疫反应特点。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发现。然而,该技术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应用因其成本高、样本量小,存在统计效力、结论普适性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我国10多个省市40多家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在2020年5月自发组建了“新冠肺炎单细胞研究中国联盟”,协同建立新冠肺炎单细胞转录组大队列大数据。联盟共获得196个新冠病人的284个样本近150万个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并迅速完成了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研究发现,除了传统认为的呼吸系统上皮细胞以外,多种免疫细胞中被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序列,提示病毒在这些免疫细胞中曾经发生过活跃的转录与复制,也就是不能排除免疫细胞也是新冠病毒宿主细胞的可能。这可能是新冠病毒区别于SARS病毒的重要特点,也可能是新冠病毒具有较强传染力的原因。
这一发现与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具有较强的干扰素反应一致,并且通过对新冠病毒S蛋白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得到了证实。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受体ACE2在免疫细胞中几乎不表达,提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潜在的新受体来感染宿主细胞。

该项研究的参与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为揭示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和免疫特征提供了新认识和新线索,对于从免疫细胞角度寻找新冠肺炎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单细胞研究中国联盟”的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广州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陆军军医大学等单位。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