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南山呼吁应当坚决接种疫苗:病毒株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疫苗的保护期只有半年?专家:没打过和打过免疫力没法比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9种潜在的COVID-19新疗法 包括几种已经获得FDA批准的疗法
西奈山医院完成历史性的气管移植手术 可造福COVID-19患者
研究:源自美国的错误信息或助长了加拿大日益增长的COVID-19阴谋论
聚乙二醇(PEG)过敏是COVID-19疫苗导致被接种者休克的原因之一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钟南山呼吁应当坚决接种疫苗:病毒株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4月6日,钟南山在厦门大学100周年校庆活动开展了主题为《新冠防控策略与疫苗研发》的讲座,呼吁应当坚决接种疫苗。他表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病毒株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当务之急是提高疫苗接种率。
截至目前,我国接种了1.3亿剂次的新冠疫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疫苗接种率远低于英美国家,而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70%-80%时才能产生群体免疫。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按照目前疫苗的产量,中国应能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中时达到70%-80%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即目标人群9亿到10亿。他还表示,面对全球疫情蔓延,中国应带头做到群体免疫。
专家强调,一般认为,达到60%甚至70%的接种率后,疫苗才能建立起对全民的保护。鉴于我国已经批准的疫苗安全性良好,有效性也有了很好的证据,倡导老百姓在知情同意和排除禁忌症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疫苗接种,这样做既是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也是在为全球的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已有5款新冠疫苗批准使用,而现阶段建议用同1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而灭活疫苗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要尽早完成,同时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02
疫苗的保护期只有半年?专家:没打过和打过免疫力没法比
目前,很多人不愿意打疫苗,一种原因是认为没必要,另外一种则是对新冠疫苗依然存在误解。比如,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疫苗的有效期存在误读——疫苗的保护期真的只有半年吗?
据央视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表示,现在最长的数据是半年多一点,所谓半年保护期只是说一部分人会有中和抗体下降,但是低的中和抗体,假如又被病毒感染了,跟完全不打疫苗造成的危害也是不一样的。
因为还是有大量的记忆细胞在那儿,它只是没被唤醒,但是病毒只要一进来,它马上大量被唤醒,产生的免疫力跟从来没有打过疫苗的免疫力是没法相比的。
“不出门,有打疫苗的必要吗?”很多人疑问。
邵一鸣称,本人很少出门,但不等于所有家庭成员都很少出门,只要无法跟世界隔绝,就有必要打疫苗。打疫苗是利己又利民的事情。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4月5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280.2万剂次。
03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9种潜在的COVID-19新疗法 包括几种已经获得FDA批准的疗法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团队已经确定了9种潜在的新的COVID-19治疗方法,包括3种已经被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报告》上,该团队筛选了数千种现有药物和类药分子,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抑制COVID-19致冠状病毒SARS-CoV-2的复制。与之前的许多研究不同,这些筛选测试了这些分子在多种细胞类型中的抗冠状病毒活性,包括与COVID-19中主要受影响的细胞相似的人类气道内衬细胞。
在发现的9种减少SARS-CoV-2在呼吸道细胞中复制的药物中,有3种已经获得FDA批准:移植排斥药环孢素、抗癌药达克米替尼和抗生素沙林霉素。这些可以在人类志愿者和COVID-19患者中快速测试。实验还揭示了冠状病毒用于感染不同细胞的关键过程,并发现在对呼吸道细胞的细胞培养试验中,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用于治疗COVID-19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似乎确实对病毒有效,而羟氯喹则没有。
虽然SARS-CoV-2冠状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美国,唯一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的抗病毒COVID-19治疗方法瑞德西韦和几种抗SARS-CoV-2抗体制剂,价格昂贵,而且远没有达到100%的效果。
在他们的筛选项目中,Cherry及其同事收集了一个由3059种化合物组成的库,包括大约1000种FDA批准的药物和2000多种已经显示出针对定义的生物靶点活性的药物类分子。然后,他们测试了所有这些药物是否能够显著抑制SARS-CoV-2在感染细胞中的复制,而不会造成太大的毒性。
起初,他们使用可以在实验室中轻松生长并感染SARS-CoV-2的细胞类型进行抗病毒筛选,即非洲绿猴肾细胞和来自人类肝细胞的细胞系。通过这些筛选,他们发现并验证了几种在猴肾细胞中有效的化合物,以及23种在人类肝细胞中有效的化合物。作为疟疾药物的羟氯喹和瑞德西韦在两种细胞类型中都有效。
由于SARS-CoV-2主要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并且被认为是通过气道内衬细胞发起感染,研究人员寻找一种可以通过实验感染病毒的呼吸道细胞类型。他们最终确定了一种合适的细胞系CALU-3,它来源于人类气道衬里细胞。他们用这些呼吸道衍生细胞来测试通过人类肝脏细胞筛选确定的抗病毒化合物,发现只有9种在新细胞中具有活性。这9种没有包括羟氯喹。瑞德西韦在CALU-3细胞中起作用,但没有被列入名单,因为它已经被用于对抗COVID-19。
通过确定在不同细胞类型中起作用的不同药物组,研究人员还阐明了SARS-CoV-2用于进入细胞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肾脏和肝脏细胞中,病毒使用的机制可以被羟氯喹等破坏;然而病毒在呼吸道细胞中似乎使用了不同的机制,从而解释了羟氯喹在这些细胞中以及在COVID-19临床试验中不成功的原因。
04
西奈山医院完成历史性的气管移植手术 可造福COVID-19患者
首例人体气管移植手术已经成功完成,有可能为解决每年导致数千人死亡的医疗条件铺平道路。手术由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外科医生进行,历时18小时,为一名患者植入了一根新的气管,在此之前,这名患者一直通过气管造口进行呼吸。
多年来,医学和科学界的共识是,气管移植无法进行,因为器官的复杂性使得血管重建成为不可能,之前每一次进行人体移植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西奈山的Eric M. Genden博士解释说。他和他的团队努力研究如何在手术过程中为气管提供足够的血流。
手术本身耗时18小时,于2021年1月13日进行。医院说,它涉及一个由50多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包括外科医生、护士、麻醉师和居民。他们一起从气管捐献者身上取出气管和相关血管,然后在56岁的患者体内重建气管。
正如你所想的那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将肺部的血管和气管有效地重新连接到喉部,在这个过程中,攻克一部分食道和甲状腺,帮助气管提供血液供应。
医院表示,受术者是一名来自纽约市的56岁女性社工,她在哮喘发作后多次插管,气管受损严重。多次试图重建气管的手术反而让她的气管受损更严重。最后,实施了气管造口术实际上是在她的脖子上开了一个洞,这样她就可以呼吸了。
同样,这也不是一个理想的修复方法。因为她的气道疾病的进展和她的气管崩溃的可能性,她处于窒息和死亡的高风险。现在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器官排斥的迹象,但是抗排斥治疗正在进行。
鉴于目前的健康危机,这一突破性的手术更加及时。在COVID-19的严重病例中,气管损伤可能是使用呼吸机上的副作用,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如气道疾病、烧伤和肿瘤。希望该手术的成功能让西奈山建立一个完整的气管移植项目,关注其他气管损伤严重的患者。
05
研究:源自美国的错误信息或助长了加拿大日益增长的COVID-19阴谋论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源自美国的关于COVID-19疫苗的错误信息可能在加拿大助长了阴谋论和其他问题。社交媒体似乎是这种跨境信息交流的一个驱动因素,报告称加拿大用户在Twitter上传播的大多数错误信息都是从美国用户那里转发的。
在网上可以找到关于大流行病、COVID-19和相关疫苗的各种错误信息--它们包括从生物武器的说法到关于危险疫苗和相对无害的病毒的阴谋。社交媒体使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找到这种错误信息,并陷入算法“回音室”。
新的研究试图了解这种错误信息是如何在加拿大各地迅速传播的;它最近发表在《政治科学前沿》杂志上。研究结果基于对约20万名使用Twitter的加拿大人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加拿大社交媒体用户经常接触到源自美国的信息,而不是加拿大的新闻来源--这是个问题,因为接触美国的新闻也与大流行病和COVID-19相关的 "误解 "有关。
除此之外,该研究还将加拿大用户在Twitter上分享的大部分COVID-19错误信息与来自美国的消息联系起来。研究报告的合著者Taylor Owen注意到加拿大人接触美国媒体的频率,他说:“平均而言,(加拿大社交媒体用户)在Twitter上关注的美国人是加拿大人的三倍,转发美国用户推文的频率是转发加拿大用户推文的八倍。”
研究人员表示,限制新闻源中出现在显眼位置的其他国家的新闻数量以及处理快速传播错误信息的算法问题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os.2021.648646/full
06
聚乙二醇(PEG)过敏是COVID-19疫苗导致被接种者休克的原因之一
在英国开展COVID-19疫苗接种活动的第一天,就有报告称,在接种Pfizer/BioNTech mRNA疫苗后几分钟内,出现了两例过敏性休克病例,这是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随后,又有更多疑似辉瑞疫苗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
发表在《临床与实验过敏》上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对聚乙二醇(PEG)成分过敏是导致疫苗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之一。然而,这是在数百万剂量安全接种的情况下。
作者指出,极少数人对PEG过敏,他们提供了一个指南来识别那些有风险的人。"这份初步报告证实PEG是辉瑞/生物技术疫苗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之一,这是第一次,"他们写道。
"COVID-19疫苗过敏性休克和PEG过敏都是罕见的,所以在一例疫苗过敏性休克中证明PEG是原因是很重要的。然而,必须强调的是,PEG过敏是罕见的,COVID-19疫苗仍然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2021年4月7日 《临床与实验过敏》
DOI:10.1111/CEA.13874
PDF原文:
https://medicalxpress.com/pdf536987872.pdf
扫二维码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视频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