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张文宏:新冠病毒已成为世间常驻病毒 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研究:推迟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可增强免疫反应




张文宏:新冠病毒已成为世间常驻病毒 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张伯礼呼吁大家重视疫苗加快注射:我国建免疫屏障或需10亿人打疫苗
研究:推迟COVID-19疫苗第二剂接种可增强免疫反应
莱比锡大学制作出手提箱大小的实验室 可帮助落后地区快速检测COVID-19
SARS-CoV-2病毒各变种的N蛋白抗体结合点被认为相当稳定 未来可用于防治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张文宏:新冠病毒已成为世间常驻病毒 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5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微博发文指出:
1、新冠病毒没有自行离去,而是分布在全世界,只要我们稍微放松一下防控措施,疫情马上就会重启,而且传播速度较去年丝毫未见减弱。

2、以目前的全球性疫情来看,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世间常驻病毒,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3、全球的疫苗接种速度很慢,很不平衡。未接种疫苗是当前全球的常态,即使在疫苗供应非常充沛的国家,疫苗接种率也难以达到完全阻断传播的群体免疫水平。
4、病毒的变异发生速度虽然没有流感病毒快,也没有完全逃逸疫苗的作用,但是由于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最终病毒变异逃逸株的可能性在增大。
张文宏强调,希望全球尽快实现疫苗的广泛接种,在病毒实现有效逃逸突变之前完成最大范围的免疫接种,为全球的正常化提供机会。相信中国进入世卫组织的紧急疫苗接种清单之后,随着国际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目标的实现,未来全球性的疫苗普遍接种目标也会随之逐步得到实现。
相信今天的世界最终也可以走出新冠阴影,与新冠握手言和。但是对于一个危害性弱于天花的病毒,人类并未做好准备与病毒来一次大决战。
未来人类发挥全球智慧,走出误区,逐步通过全球性的疫苗接种,终会会以不同于消除天花的模式实现对新冠病毒的控制。不过率先完成接种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先行走出新冠阴影,世界将会实现逐步的开放。
02
张伯礼呼吁大家重视疫苗加快注射:我国建免疫屏障或需10亿人打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大家加快疫苗注射。“我们中国就是预防得好!”张伯礼呼吁大家重视疫苗,加快注射!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消息,截至2021年5月14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8063.3万剂次。14日单日接种1372.3万剂次,突破了13日的单日最高接种量。
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5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5月1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 36691万剂次,其中13日单日接种1263.8万剂次,是自3月24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度以来单日最高接种量。
截至5月14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7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91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829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01440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613人。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曾表示,我国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亿人以上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率越高,免疫屏障形成就越牢固。”

03
研究:推迟COVID-19疫苗第二剂接种可增强免疫反应
在面对有限的疫苗供应这个问题时,英国在2020年底开始了一项大胆的公共卫生试验:推迟第二次接种COVID-19疫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至少部分免于住院和死亡的人数。现在,一项研究表明,推迟辉瑞-生物科技mRNA疫苗第二剂接种可以让80岁以上人群在第二次接种后的抗体反应增加三倍以上。

这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对这种延迟如何影响新冠病毒抗体水平的首次直接研究并可能为其他国家的疫苗计划决策提供信息。“这项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越来越多的证据,其表明英国采取的推迟第二剂接种的方法确实取得了成效,”伦敦英国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家、预印本的合著者Gayatri Amirthalingam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许多COVID-19疫苗都是分两剂注射的:第一剂可引发免疫反应,第二剂“加强剂”可加强免疫反应。在英国使用的三种疫苗的临床试验通常有三到四周的剂量间隔。
但对于现有的一些疫苗来说,第一剂和第二剂之间较长的等待时间会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推迟COVID-19增强疫苗接种也可能比缩短剂量计划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扩大部分免疫力。12月30日,英国宣布将在第一次注射后将第二次注射推迟至多12周。
为了确定延迟接种是否有效果,Amirthalingam和她的同事研究了175名年龄超80岁的疫苗接受者,他们在第一次接种后3周或11-12周接受了第二剂辉瑞疫苗。研究小组测量了受测者对抗SARS-CoV-2突增蛋白的抗体水平并评估了被称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对疫苗接种的反应。据悉,T细胞可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抗体水平。
等待增强剂注射12周的患者的峰值抗体水平比只等待3周的患者高3.5倍。T细胞峰值反应在延长间隔的患者中较低。但这并没有导致抗体水平在注射强化针后的九周内出现更快的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小组主席Alejandro Cravioto表示,结果令人放心,但这是针对辉瑞疫苗的,而辉瑞疫苗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都还没有。另外他还指出,各国将需要考虑在其特定地区流行的变异病毒是否可能在仅注射一剂疫苗后会增加感染风险。
英国利兹大学的病毒学家Stephen Griffin表示,对英国来说,延长剂量间隔显然是正确的选择,但该国的封锁应部分要归功于这一成功。他说道:“理论上,人们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射疫苗之间是脆弱的。在英国行之有效的是在接种疫苗的同时保持限制。”
04
莱比锡大学制作出手提箱大小的实验室 可帮助落后地区快速检测COVID-19
PCR测试是识别SARS-CoV-2的准确工具。然而,有效的结果往往要在几天后才能得到。此外,实验室必须装备精良,拥有训练有素的人员和足够的财政资源,所有这些在非洲通常都是一个问题,但现在一个便携式手提箱可以提供足够的帮助。通过与几所非洲大学合作,莱比锡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小型实验室提供的测试结果几乎与PCR测试一样好--而且几乎是实时的。研究人员现已在《分析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发现。

用于快速检测非洲SARS-CoV-2的移动实验室
非洲大陆大部分国家的测试设施和医疗基础设施远远达不到欧洲标准。而这个箱子就像一个小型的移动实验室,配备了一个诊断设备、太阳能电源、各种试剂、一些参考RNA提取物和橡胶手套。莱比锡大学动物卫生和兽医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病毒学家Ahmed Abd El Wahed博士表示,有了这个工具,即使在最偏远的地区,也可以直接在现场进行测试,且只需15分钟就能得到结果。
因此,受感染的人可以更快地被识别和隔离。在那些可能不得不长时间等待疫苗的国家,这是一项重要的拯救生命的措施,并将有助于控制COVID-19大流行病。在莱比锡大学的第一项研究中,基因组分析(RPA方法,重组聚合酶扩增)被用来检测几乎实时的SARS-CoV-2感染,准确率达到94%。Abd El Wahed博士解释了该移动实验室的简单程度:"一个唾液样本或一个鼻拭子就足以进行测试,所有试剂都可以在室温下使用。"
现在将用于进行冠状病毒检测的方案已经成功地用来评估其他几种传染病,例如在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在几内亚进行的实践。对于COVID-19的诊断,移动手提箱实验室已经在埃及、加纳和塞内加尔、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苏丹和乌干达开始试验性质的运用,现在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结果进行评估。苹果结果将确定所开发的SARS-CoV-2 RPA检测的确切性能,并与PCR检测进行比较。如果结果具有可比性,正如初步数据所显示的那样,手提箱实验室可能很快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领域以确定SARS-CoV-2感染者。
05
SARS-CoV-2病毒各变种的N蛋白抗体结合点被认为相当稳定 未来可用于防治
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称,SARS-CoV-2(产生COVID-19的冠状病毒)的一个微小蛋白质可能对未来的防治有重大影响。科学家们利用一个新的工具包,首次发现了核衣壳(N)蛋白的完整结构,并发现了COVID-19患者的抗体如何与该蛋白相互作用。
他们还确定,该结构在许多冠状病毒中似乎是相似的,包括最近的COVID-19变种,从而使其成为先进治疗和疫苗的理想目标。他们在《Nanoscal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领导这项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BME)教授、分子生物物理学哈克讲座教授和宾州州立大学结构肿瘤学中心主任Deb Kelly说:"我们发现了关于N蛋白结构的新特征,这可能对抗体测试和所有SARS相关大流行病毒的长期影响产生巨大影响。由于N蛋白在SARS-CoV-2和SARS-CoV-1的变种的演化中似乎依然是保守的,因此旨在针对N蛋白的治疗方法有可能帮助消除一些人经历的更严重或持久的症状。"
大多数针对COVID-19的诊断测试和现有疫苗都是基于一个更大的SARS-CoV-2蛋白:尖峰蛋白设计的,病毒借此附着在健康细胞上,开始入侵过程。
辉瑞/生物技术公司和Moderna公司的疫苗旨在帮助接受者产生针对尖峰蛋白的抗体。然而,尖峰蛋白很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在英国、南非、巴西和美国各地出现病毒变种。
与外层的尖峰蛋白不同,N蛋白被包裹在病毒中,这使其免受导致尖峰蛋白变化的环境压力。然而,在血液中,N蛋白从受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后会自由漂浮。自由漂浮的蛋白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大多数抗体检测试剂盒通过寻找N蛋白来确定一个人以前是否感染了病毒,而诊断性测试则通过寻找尖峰蛋白来确定一个人目前是否被感染。
"论文第一作者、Kelly实验室的博士后Michael Casasanta说:"每个人都在研究尖峰蛋白,而对N蛋白的研究却较少。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有想法和资源来看看N蛋白是什么样子。"
最初,研究人员检查了人类的N蛋白序列,以及被认为是大流行病潜在来源的不同动物,如蝙蝠、果子狸和穿山甲,它们看起来都很相似,但又有明显的不同。
"序列可以预测这些N个蛋白质中的每一个的结构,但是你不能从预测中得到所有的信息--你需要看到实际的三维结构,"卡萨桑塔说。"我们融合了技术,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到了新的东西。"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对N蛋白和N蛋白上抗体结合的部位进行了成像,使用的是COVID-19患者的血清,并建立了该结构的三维计算机模型。他们发现,抗体结合部位在每个样本中都是一样的,这使得它成为治疗任何已知COVID-19变体患者的潜在标靶。
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治疗方法来靶向N蛋白结合位点,它可能有助于减少炎症和其他对COVID-19的持久免疫反应,特别是在COVID的长期病症者中,这指的是经历COVID-19症状达六周或更长时间的人。
该团队从RayBiotech Life公司采购了纯化的N蛋白,即样品只含有N蛋白,并将其应用于与Protochips公司合作开发的微芯片。这些微芯片由氮化硅制成,而不是更传统的多孔碳,它们包含有特殊涂层的薄孔,可以将N蛋白吸引到它们的表面。一旦准备好,样品就会被闪电冷冻,并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进行检查。
凯利认为她的团队将微芯片、更薄的冰样品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先进的电子显微镜(配备了最先进的探测器,由Direct Electron公司定制)独特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迄今为止SARS-CoV-2低重量分子的最高分辨率可视化作品。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