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非典为何不做核酸检测?医学专家对比18年来变化;变异病毒肆虐全球;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疫苗有什么区别?




中国接种超6亿剂次,美国新冠确诊超3324万例,变异病毒肆掠全球各地
非典为何不做核酸检测?医学专家对比18年来变化
三针次疫苗投入使用 如何选择?能混打吗?
一针二针三针新冠疫苗各有什么不同?
研究:建筑物内更快的空气交换并不总是利于应对新冠病毒水平
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准确评估COVID-19病例严重程度的AI技术
美国心脏协会:COVID-19疫苗的益处仍然大于风险
新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使冠状病毒测试变得快速而简单
俄亥俄州保守派议员拟推新法废除当地所有疫接种苗要求
AMC、Cinemark和Regal影院不再要求已完全接种疫苗的观影者戴口罩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中国接种超6亿剂次,美国新冠确诊超3324万例,变异病毒肆掠全球各地
中国国家卫健委29日通报,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6亿剂次。自3月27日超过1亿剂次以来,每亿剂次所需时间为25天、16天、9天、7天、5天,间隔不断缩短,目前中国多地疫情形势复杂,防控之弦切不可松,接种疫苗后也不可大意,仍需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美国方面,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5月29日下午6点,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33249270例,死亡594254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13638例,新增死亡384例。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3324万,占其人口的10.03%,意味着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感染过新冠肺炎。美国依旧是全球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地方。美国的确诊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9.6%,死亡病例占全球的16.85%。
印度变异毒株在英国蔓延,根据英格兰公共卫生署的数据,自上周以来,英格兰的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病例数增加了3535例,达到6959例。汉考克称,这种被称为B.1.617.2的变体正在蔓延。最新预测显示,由该变体引发的病例占所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的一半以上,甚至多达四分之三。自五月初以来,英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一直在飙升。汉考克此前曾表示,由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与住院人数、死亡人数之间的必然联系已经被“切断”,但现在判定到6月21日解除全部防疫限制措施还为时尚早。
越南和巴西均发现变异毒株,巴西病毒学会(SBV)25日宣布,已鉴定出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种毒株。该变种毒株被命名为P.4,该病毒株目前正在圣保罗州内陆地区传播。现在尚不清楚新的变种毒株是否比已知变种更加危险。目前,P.4变种来源不明,但与巴西首先报告的P.1和P.2毒株及菲律宾首先报告的P.3毒株一样,均属于B1.1.28毒株系列。越南卫生部长阮青龙29日宣布该国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它是此前在英国和印度发现的变异毒株的混合体。阮青龙当天在越南全国新冠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上说,这种变异毒株混合体“非常危险”,传播性更强,能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目前这一新发现的毒株混合体尚未命名。
02
非典为何不做核酸检测?医学专家对比18年来变化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一年多了,而在2003年的时候,冠状病毒中的另一个成员SARS(俗称非典)也带来了严峻考验,人类跟冠状病毒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多年。现在的新冠与18年前的非典抗疫有什么不同?经历过这两场灾难的人可能会注意了,新冠爆发时核酸检测非常频繁,但2003年的非典时就没有核酸检测这一项。
对于这个问题,医学科普大V@庄时利和日前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指出非典的诊断标准中是没有核酸检测,原因也很简单,当年的科技发展水平有限。
他表示,核酸检测在那时候的临床工作中并不是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并且价格比现在要高得多。甚至你会发现当时的诊断标准里连CT都没有,因为CT那时候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的。
根据他的介绍,SARS非典的第一个快速检测试剂盒,是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车小燕教授发明的。
她当时是珠江医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主任,带领团队到隔离病区采集标本,在实验室里奋战了八个月,终于研制出全世界第一个SARS检测试剂盒,可以在45分钟之内从病人血液样本中快速诊断SARS病毒,准确度高达99%。

包括后来广州阻击登革热时,使用的试剂盒也是车教授带领团队发明出来的。
车教授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她如果还在世的话,今年应该60岁了。
2013年底,车教授因为积劳成疾,罹患胃癌不幸去世。
庄医生表示,从2003年到现在,从SARS到新冠,从快速检测方法到各种新冠疫苗的问世,二十年仿佛弹指一瞬,却已换了人间。“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众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是他们带领着全人类抗击疫情。他们就是那束光。他们永远不会被遗忘。”
03
三针次疫苗投入使用 如何选择?能混打吗?
据国家卫健委5月29日最新通报,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6亿剂次。日前,三针次的新冠疫苗在北京市率先投入使用,居民预约即可接种。当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包括接种一针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二针的灭活疫苗和三针的重组蛋白疫苗。有不少人都会有所疑惑,一针二针三针的新冠疫苗有何异同?如何选择才科学呢?
5月29日,据央视报道,世卫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表示,一针两针三针的疫苗,在使用的病毒的生产工艺,还有技术路线上面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根据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接种的针次。
都是根据临床试验大量的数据结果,选择最佳免疫效果,每一个都能达到我们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效果,所以公众选择任何一种疫苗接种都可以起到预防新冠病毒的效果,不用刻意去选择。
在新冠病毒疫苗的选择上,专家表示,目前不建议使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混打,同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在发生断档的时候可以混打。
专家解释,我们说完成所有的疫苗接种,就是说规定的所有针次的接种才叫完成一个免疫程序。两针或者三针的,我们目前说明书都是推荐使用同种疫苗完成所有针次的接种,在供应出现疫苗断档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同种技术路线的,比如说灭活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也是可以混打的。
我们说完成所有的疫苗接种,就是说规定的所有针次的接种才叫完成一个免疫程序。两针或者三针的,我们目前说明书都是推荐使用同种疫苗完成所有针次的接种,在供应出现疫苗断档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同种技术路线的,比如说灭活的疫苗,不同厂家生产的,也是可以混打的。
我们现在还不推荐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混打。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研究工作还在进行,我们研究的数据还没有完成,后边这些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可能会有新的免疫策略发布,到那个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疫苗的选择。

04
一针二针三针新冠疫苗各有什么不同?
随着新一波疫情的反复,全国民众接种疫苗的意愿明显提升,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5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56672.3万剂次,仅26日当天接种疫苗就达2000.9万剂次。
专家表示,按照这样的速度,到今年底或明年初,中国有工作基础,也有能力完成建立群体免疫的目标。
不过,目前国内市场上一共有5种疫苗,而且接种方式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一针、二针、三针接种的,令不少市民在接种时略显头疼,不知究竟应该选择哪种。
对此有专家表示,疫苗针剂的不同取决于它的原理和技术路线。腺病毒载体疫苗打一针,灭活疫苗打两针,重组蛋白疫苗打三针。三类疫苗保护效果一样,建议能打到哪种就打哪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专家建议市民不要一次性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或者在接种期间中途更换,专家曾多次强调,目前市面上三种方式接种的疫苗,保护效力基本相同,因此只需接种一种即可。
另外,打完新冠疫苗之后一周之内禁止饮酒、不吃辛辣、易过敏食物,24小时之内注射部位不能沾水,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等等。
05
研究:建筑物内更快的空气交换并不总是利于应对新冠病毒水平
一项新建模研究显示,在应对多房间建筑内的新冠病毒颗粒水平时,剧烈和快速的空气交换可能并不总是一件好事。这项研究表明,在一个多房间建筑中,快速的空气交换可以将病毒从源室迅速传播到其他高浓度的房间。
       在30分钟内,邻近房间的粒子水平会急剧上升且可以保持约90分钟的高水平。

这些研究结果已发表在《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上,其来自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团队。该团队包括建筑和暖通空调专家及气溶胶粒子和病毒材料专家。‍
该研究的论文主要作者Leonard Pease表示:“大多数研究只研究了一个房间内的颗粒物水平,而对于只有一间房间的建筑来说,增加通风总是有助于降低颗粒物的浓度。但对于一个有多个房间的建筑来说,空气交换可能会使病毒浓度上升得更快,从而对相邻房间构成风险。
“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考虑二手烟是如何在整个建筑中分布的。在污染源附近,空气交换可以减少人附近的烟雾,但会将较低水平的烟雾分散到附近的房间,”Pease补充道,“任何呼吸道疾病的风险都不是零。”
该团队模拟了类似于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的颗粒通过空气处理系统的传播。科学家们模拟了一个人在一个有三个房间的小办公大楼的一个房间里咳嗽五分钟后的情况,整个过程用5微米的粒子进行模拟。
研究人员观察了三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过滤水平、不同的室外空气进入建筑供风的速度、不同的通风或每小时换气的速度。对于下游的房间,他们发现增加室外空气和改善过滤效果有明显的预期效益,但增加通风量的效果不那么明显。
更清洁的室外空气可以减少传播
科学家们研究了增加不同数量的室外空气到建筑物空气供应的影响,从没有室外空气到每小时向里面供应空气使其占比达到33%。正如预期的那样,更清洁的室外空气的加入降低了连接的房间的传播风险。跟通常包括在建筑物内的较低水平的室外空气相比,每小时使用清洁的室外空气替换建筑内三分之一的空气,下游房间的感染风险降低了约20%。该小组指出,该模型假设室外空气是干净的、没有病毒。
Pease说道:“只要空气中没有病毒,更多的室外空气显然有利于降低传播风险。”
强过滤减少传播
研究的第二个因素--强过滤--在减少新冠病毒传播方面也非常有效。
研究小组研究了三种级别过滤的效果:MERV-8、MERV-11和MERV-13,其中MERV代表最低效率报告值,这是一种常见的过滤措施。数字越大,过滤能力越强。
过滤显著降低了连通房间的感染几率。MERV-8过滤器则将连通房间中病毒粒子的峰值水平降低到没有过滤的20%。MERV-13过滤器可以将连通房间中病毒粒子的峰值浓度降低93%,低于MERV-8过滤器的1/10。研究人员指出,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更强的过滤器变得越来越普遍。
增加通风--一个更复杂的画面
这项研究最令人惊讶的发现跟通风有关--研究人员称之为每小时空气变化的影响。对源房间有好处的--将房间内的传输风险降低75%--但对连通房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研究小组发现,每小时更换12次空气的快速换气量,可以在几分钟内导致连通房间内的病毒粒子水平激增。这使这些房间内几分钟内的感染风险增加到空气交换率较低时的10倍以上。在连通的房间中,较高的传播风险持续约20分钟。
“对于源室来说,明显更多的通风是件好事。但这些空气会去某个地方。”Pease说道,“也许更多的通风并不总能解决办法。”
解释数据
Pease说道:“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每个案例的风险计算都是不同的。大楼里有多少人,他们在哪里?这座大楼有多大?有多少房间?目前还没有大量关于病毒粒子如何在多房间建筑中移动的数据。这些数字对这种模型非常具体--这种特定类型的模型,即一个人散播的病毒颗粒的数量。每座建筑都是不同的,这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该研究的论文合著者、建筑控制专家Timothy Salsbury指出,许多权衡都可以根据环境进行量化和加权。
“更强的过滤意味着更高的能源成本,引入更多的室外空气比通常在正常操作中使用更多。在许多情况下,强过滤所需的增加风扇功率的能量损失小于加热或冷却额外的外部空气的能量损失。有很多因素可以平衡过滤水平、室外空气水平、空气交换--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播风险。建筑经理当然有他们的工作,”他补充说。
正在进行的其他实验研究
该团队已经按照建模研究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跟新发表的研究一样,额外的分析着眼于过滤、室外空气掺入和空气变化的影响。
这些正在进行的研究涉及黏液制成的真实颗粒(不包含实际的SARS-CoV-2病毒)并考虑从呼吸道不同部位如口腔、喉部和肺部排出的颗粒的差异。研究人员部署了一种喷雾机,它可以像咳嗽一样散播病毒样颗粒,还能使用荧光追踪技术监测它们的去向。其他因素包括不同的颗粒大小、病毒颗粒可能感染的时间及它们下降和衰变时发生了什么。
06
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准确评估COVID-19病例严重程度的AI技术
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人工智能(AI)技术能准确评估COVID-19病例的严重程度。这项于一年前发起、有滑铁卢大学及其衍生初创公司DarwinAI的研究人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医学院和蒙特菲奥里医疗中心的放射科医生参与的研究为COVID-Net开源项目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通过对深度学习AI进行训练从而根据胸片分析COVID-19患者肺部感染的程度和不透明度,然后将其得分跟放射科专家对相同X射线的评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感染严重程度和不透明度这两个重要指标方面,AI软件做出的预测跟人类专家提供的得分吻合良好。
系统设计工程学教授、DarwinAI联合创始人Alexander Wong表示,这项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个重要的工具以帮助他们管理病例。
他说道:“评估COVID-19患者的严重程度是临床工作流程中确定治疗和护理的最佳行动方案的关键步骤,无论是让患者入住ICU、给患者吸氧治疗还是让患者使用机械呼吸机。这项研究的有前景的结果表明,AI具有强大的潜力来成为支持一线医护人员做出决定和提高临床效率的有效工具,考虑到当前的大流行给全球卫生保健系统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一点尤其重要。”
07
美国心脏协会:COVID-19疫苗的益处仍然大于风险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一份声明,尽管可能出现罕见的心脏并发症,但COVID-19疫苗的益处仍然大于风险。上周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提醒医护人员,他们正在监测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和疫苗安全数据链(VSD)中的年轻成年人在接受辉瑞-BioNTech公司或Moderna公司生产的COVID-19疫苗后,出现罕见的心脏相关并发症的案例。
CDC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的COVID-19疫苗安全技术工作组(VaST)正在审查几十个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心肌炎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在接种辉瑞-BioNTech公司或Moderna公司疫苗的第二剂而非第一剂后出现;通常在接种后4天内出现。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接种COVID-19疫苗的好处大大超过了与心脏有关的并发症的罕见风险,包括心肌炎。美国心脏协会是促进更长、更健康生活的全球力量,它敦促美国所有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尽快接种COVID-19疫苗。
以下声明反映了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及其科学领导人的观点:
主席Mitchell S.V. Elkind,医学博士, FAHA, FAAN;
上任主席Robert A. Harrington,医学博士, FAHA;
当选主席Donald M. Lloyd-Jones,医学博士, FAHA;
首席科学和医疗官 Mariell Jessup, 医学博士, FAHA;
负责预防的首席医疗官Eduardo Sanchez, 医学博士,M.P.H., FAAFP。
“我们强烈要求美国所有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在能够接受COVID疫苗的情况下尽快接种,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CDC最近批准的。证据继续表明,COVID-19疫苗在预防COVID-19感染导致的死亡和住院方面几乎100%有效。根据CDC截至2021年5月22日的数据,自2020年12月14日以来,美国已经接种了超过2.83亿剂COVID-19疫苗,超过1.29亿美国人已经完全接种(即他们已经接种了两剂辉瑞-BioNTech公司或Moderna COVID-19疫苗,或单剂量的强生/Janssen COVID-19疫苗)。”
“我们赞扬CDC通过VAERS和VSD持续监测与COVID-19疫苗有关的不良事件,以及ACIP的VaST工作组的一贯会议,显示出对可能与COVID-19疫苗有关的任何和所有健康事件的透明和有力关注。目前正在对接种COVID-19疫苗后出现的少数心肌炎病例进行调查。然而,心肌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结果,这些病例是否与接种COVID-19疫苗有任何关联尚待确定,特别是由于在美国授权的COVID-19疫苗不包含任何活病毒。”
"我们仍然相信,接种疫苗的好处远远超过非常小的、罕见的风险。接种疫苗的风险也远远小于COVID-19感染本身的风险,包括其潜在的致命后果和仍在显现的潜在长期健康影响,包括心肌炎。建议接种疫苗的人群特别包括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和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幸存者,因为他们因COVID-19病毒而出现不良后果的风险要比接种疫苗大得多。
“我们还鼓励大家与他们的初级保健专业人员保持联系,如果他们在接种COVID-19疫苗后的几周内有任何这些症状,请立即就医:
胸部疼痛,包括突然的、尖锐的、刺痛的疼痛;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异常的心跳;
严重的头痛;
视力模糊;
晕倒或失去意识;
虚弱或感觉上的改变;
混乱或说话困难;
癫痫发作;
无法解释的腹痛;
新的腿部疼痛或肿胀。”
“我们将及时了解CDC关于与COVID-19疫苗有关的所有潜在并发症的建议,包括心肌炎、心包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其他血液凝固事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和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所有医护人员注意这些可能与COVID-19疫苗有关的非常罕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心肌炎、血凝块、低血小板或严重炎症的症状。医护人员应强烈考虑在出现这些情况的患者中,根据需要询问最近任何COVID疫苗接种的时间,以便迅速提供适当的治疗。正如上个月AHA/ASA声明中所详述的,所有与COVID-19疫苗相关的疑似CVST或血凝块应首先使用非肝素类抗凝剂进行治疗。如果怀疑是TTS/VITT,则不应使用任何剂量的肝素产品,直到可以做适当的测试以排除肝素诱导的抗体。此外,根据联邦法规,医护人员必须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可疑的疫苗相关不良事件。
“我们也支持CDC上周的建议,即放松对已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戴口罩和社交距离的限制。对于那些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我们重申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的重要性,特别是对感染和/或严重的COVID-19的高风险人群。这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免受导致COVID-19的病毒侵害仍然至关重要。”
“个人应该参考他们当地和州卫生部门的具体信息,了解他们何时何地可以接种疫苗。我们恳请每个12岁及以上的人都接种疫苗,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一起,亲自享受生活,几乎没有严重的COVID-19感染、住院或死亡的风险。”
心肌炎和心包炎
心肌炎和心包炎都是最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或炎症的结果。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可以削弱心肌和心脏的电气系统,而心脏的电气系统可以使心脏定期泵血。严重的心肌炎可导致心脏衰竭、心跳异常和猝死。心肌炎的体征和症状是胸痛、异常的心跳(心律失常)和意外的气短。在美国,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0至20人被诊断为心肌炎,许多病例自行解决或经过治疗,导致完全康复。
心包炎是一种经常与心肌炎相关的疾病,涉及心包的肿胀和炎症,心包是一种囊状结构,有两层薄薄的组织,围绕着心脏,将其固定并帮助其正常运作。心包炎可以发展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这是由于心包内有太多的液体,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并可能是致命的;以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当心包内出现疤痕状组织,导致心包变得僵硬,影响心脏的收缩能力。心包炎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尖锐、刺痛的胸痛;发烧;虚弱;以及呼吸困难或气短。在美国,每年约有45000人因心包炎住院。
典型的疫苗相关症状
根据CDC的说法,COVID-19疫苗的典型症状是疲倦、头痛、肌肉疼痛、发冷、发烧和恶心。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通常在接种疫苗后36-48小时内消失。如果症状严重,包括呼吸困难,请立即寻求医疗护理--拨打911或去最近的急诊室。
08
新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使冠状病毒测试变得快速而简单
新的诊断技术可以帮助遏制COVID-19和其他病毒爆发的蔓延。由KAUST(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科学家开发的一种新的快速冠状病毒测试可以在15分钟内提供高度准确的结果。这种诊断方法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工程蛋白构造结合在一起,使临床医生能够快速检测出病毒的碎片,其精确度以前只能通过较慢的基因技术来实现。
整个装置可以在病人护理点对未经处理的血液或唾液样本发挥作用:不需要费力的样本制备或集中的诊断实验室。

共同领导这项研究的KAUST生物化学家Raik Grünberg说:"最先进的生物电子硬件、材料科学工程和合成生物学蛋白质设计的结合,真正使简化和加速冠状病毒测试成为可能。"
Grünberg和他的KAUST同事,包括Sahika Inal和Stefan Arold,现在正与商业伙伴合作,调整他们的实验室规模的原型。他们希望创建一个可部署的台式便携式设备,以帮助遏制COVID-19大流行。这种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适用于检测其他病原体,因此将对控制大流行病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眼下的COVID-19还是未来的新状况。
冠状病毒检测仍然和以前一样重要。尽管沙特阿拉伯和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但全球COVID-19的病例数仍然处于令人担忧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官员需要快速识别感染该疾病的个人,以便他们能够限制病毒传播。
目前的检测模式通常分为两个阵营:要么通过基因手段检测病毒RNA,这可能很慢,而且涉及到微量分子信号的酶促放大;要么以快速的方式捕获病毒蛋白质(称为抗原),但几乎没有那么准确。
现在,KAUST的新技术将蛋白质检测的速度与基因测试的精确度结合起来。"Inal实验室的博士后、与KAUST的同事Shofarul Wustoni和Anil Koklu共同完成这项研究的Keying Guo说:"即使样品中只有一个病毒颗粒,我们的平台也能检测到它。"
该系统从病毒特异性纳米抗体开始,这是一种可以被设计为粘附在不同冠状病毒片段上的结合蛋白,包括那些造成COVID-19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该纳米抗体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连接物被拴在一层薄薄的黄金上,当加入电流时,控制电流通过它所连接的半导体薄膜的流动。任何纳米抗体结合的病毒蛋白的存在都会改变这种流动,从而产生一个信号,该信号被一个被称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的装置放大到可测量的水平。
研究人员最初对人类唾液和血液样本进行了测试,这些唾液和血液样本中添加了导致MERS和COVID-19的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碎片。然后,他们与图瓦勒的KAUST卫生所的医生以及利雅得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和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合作,在从病人身上收集的临床样本(包括唾液和鼻拭子)上验证了该检测方法。
与标准基因测试相比,该方法的速度、通用性和性能突出表明,新方法有可能补充或取代现有的COVID-19和任何未来流行病的诊断方法。
09
俄亥俄州保守派议员拟推新法废除当地所有疫接种苗要求
俄亥俄州州长Mike DeWine的Vax-a-Million计划已于周三开始,其向已经接种疫苗的居民开放每周一次100万美元的抽奖,这是第一次抽奖。这是美国各地许多激励计划中的一项,其目的是让疫苗犹豫不决的人群挽起袖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此来帮助结束这场大流行。

加州打疫苗抽奖活动资料图
但尽管这种刺激措施已经成功地提高了疫苗接种数量,但这个州的保守派议员似乎正在努力扭转这一趋势。
议员们正在立法,要求立即取消抽奖。他们还在试图阻止任何“疫苗护照”的计划。上个月,他们提出了一项大规模的反疫苗接种法案,实质上将取消该州的公共卫生和疫苗接种要求--不仅是对新冠疫苗的要求,也包括对任何疫苗的要求。
这个《House Bill 248》由众议员Jennifer Gross于上月提出,该法案允许任何人基于“良心原因”通过简单的口头声明就可以拒绝接种任何疫苗。
该法案将让人们摆脱几乎任何实体设定的疫苗需求。
10
AMC、Cinemark和Regal影院不再要求已完全接种疫苗的观影者戴口罩
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近的指导下,接种疫苗的观影者将不再需要在AMC、Cinemark和Regal影院戴口罩。

AMC的网站现在写道:“根据CDC的指导方针,完全接种疫苗的客人不需要戴口罩。如果你没有完全接种疫苗,我们要求你在影院期间继续佩戴口罩,除非积极享用食物或饮料。”

在Cinemark和Regal网站的客人安全部分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语言。
“随着COVID-19病例率的迅速改善,越来越广泛的疫苗接种,以及最近CDC的指导,即完全接种疫苗的人不再需要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离,电影院行业将继续满足或超过州和地方的公共卫生准则,”Regal网站写道。“除非州和地方准则规定,否则将不要求戴口罩。”
去年夏天,电影院的口罩政策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时AMC在没有口罩要求的情况下重新开放了影院,但在公众的强烈抗议下,AMC改变了决定。
AMC网站写道:“AMC将继续遵循州和地方的规定。”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