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继续减少
和前期调查相反 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无助于抵御新冠病毒
研究:肺部分泌抗体的细胞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变得严重
专家敦促让印度所有人能免费接种COVID-19疫苗以减少死亡人数
钟南山为气膜方舱实验室打气:坚决打赢广东这场疫情防控硬仗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继续减少
当地时间1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上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继续减少,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50万例,新增死亡病例超过7.8万例,较前一周分别下降15%和7%,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维持高位,所有区域的多个国家均出现病例显著增加。
欧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的新增病例数量降幅最大,而非洲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上周全球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巴西、阿根廷、美国和哥伦比亚。
此外,早前越南方面发现的混合了印度和英国发现的两种变异株特点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其实是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但是有一处额外的刺突蛋白变化。目前所知的是,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性增强。
02
和前期调查相反 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无助于抵御新冠病毒
现有的多项观察性研究初步表明,提高维生素 D 的水平有助于抵御 COVID-19 病毒。不过这些研究结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近日在 PLOS Medicine 上发表的论文中,加拿大魁北克省麦吉尔大学的 Guillaume Butler-Laporte 和 Tomoko Nakanishi 及其同事进行的研究标明,遗传证据并不支持维生素 D 作为对 COVID-19 的保护措施。
图片来自于 YouTube
维生素 D 能够保护人们免受 COVID-19 严重疾病的影响,这引起了公共卫生专家的极大兴趣,但目前支持证据非常有限。为了评估维生素 D 水平与 COVID-19 易感性和严重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与维生素D水平提高密切相关的遗传变体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者分析了来自 11 个国家的 4134 名 COVID-19 患者和 1284876 名无 COVID-19 患者的遗传变异,以确定较高维生素D水平的遗传倾向是否与COVID-19患者较不严重的疾病结局有关。
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遗传预测的维生素D水平与COVID-19的易感性、住院或严重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这表明通过补充维生素D提高循环维生素D水平可能不会改善普通人群中COVID-19的结果。
然而,该研究有几个重要的局限性,包括研究没有包括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真正缺乏的患者仍有可能从补充COVID-19相关保护和结果中受益。此外,遗传变体只从欧洲血统的个体中获得,所以未来的研究将需要确定与其他人群中COVID-19结果的关系。
作者说:"本研究不支持将维生素D补充作为改善结果的公共卫生措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果表明,对其他治疗或预防途径的投资应优先用于COVID-19随机临床试验"。
Butler-Laporte 博士指出:
大多数维生素D研究非常难以解释,因为它们不能调整已知的严重Covid-19的风险因素(如年龄较大、住院、患有慢性疾病),这些因素也是低维生素D的预测因素。因此,回答维生素D效果问题的最佳方式是通过随机试验,但这些试验很复杂,资源密集,而且在大流行期间需要很长时间。
孟德尔随机化可以对维生素D等风险因素的作用提供更清晰的见解,因为它们可以减少相关风险因素(如住院和慢性疾病)的潜在偏差。在过去,孟德尔随机化一直在预测大型、昂贵和及时的维生素D试验的结果。在这里,这种方法并没有显示出明确的证据表明补充维生素D会对Covid-19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03
研究:肺部分泌抗体的细胞可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变得严重
只有一小部分肺部感染的人会病情严重,但究竟是谁会病情严重及为何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点在新冠大流行下得到了广泛承认,大多数人都是轻度或无病,而一些在同样感染了COVID-19的人却变得极度虚弱甚至死亡。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在从呼吸道感染中恢复后,新的细胞会沉积在肺组织中并在那里持续存在,然后如果肺部随后被类似的东西再次感染就会迅速成为分泌抗体的细胞。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教授、新研究通讯作者Joseph Mizgerd表示:“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的肺部有自己特殊的免疫系统,跟身体其他部位的免疫系统不同。”
Mizgerd和他的团队研究了实验模型中的感染和从人类肺部收集的细胞分析的结合。“我们发现,从感染中恢复的肺部有了感染前没有的新细胞,受到刺激时能迅速产生抗体。我们发现,肺部的抗体有助于对抗微生物并清除使这些抗体削弱肺部对呼吸道病原体防御的细胞,”Mizgerd说道。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肺部特异性抗体和抗体分泌细胞的差异可能是决定谁在感染呼吸道病原体后会病情严重或只会有轻微症状甚至没有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Mizgerd补充道:“随着对预防严重感染的肺部免疫成分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们将能确定谁在感染时容易患上严重疾病。”
Mizgerd认为,肺部局部免疫不同于更传统的免疫类型,因为它倾向于预防严重的疾病,而不是完全预防感染,并且它倾向于对更广泛的微生物有效而非只针对一种病毒或细菌。“利用这一知识可能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机会、预防由更广泛的微生物引起的严重疾病如所有冠状病毒或所有流感病毒。”
04
专家敦促让印度所有人能免费接种COVID-19疫苗以减少死亡人数
日前发表在在线杂志《BMJ Global Health》上的评论敦促专家们,应该向印度所有人开放COVID-19疫苗免费接种以提高接受度和控制感染死亡人数。来自ICMR-国家疟疾研究所和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这组作者认为,作为一项紧急事项,应该加快批准已经部署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外国疫苗。
在医院床位、ICU床位、药品、呼吸机、氧气和医护人员都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印度目前报告的COVID-19日感染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
这组作者指出,尽管国际援助已经大量涌入印度,并且这个国家已经获得了几种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但对本土疫苗生产和部署的糟糕规划意味着印度没有足够的疫苗供各方使用。目前只有约3%的人口接种了疫苗。
这组作者警告称,虽然计划显著增加了Covaxin和Covishield疫苗的生产,但今年为约10亿人接种疫苗的目标可能仍未实现。
他们写道:“由于COVID-19疫苗提供的任何保护预计都需要两剂疫苗后至少两周的时间,并且因为需求巨大,印度将在未来几天和几周需要更多疫苗来源以遏制目前感染的上升。”
最初,COVID-19疫苗只在公立医院和中心免费提供,但为了扩大覆盖率,允许私立医院接种疫苗。收费从3美元到15美元不等,这意味着很少有人能负担得起这个费用。“因此,为了遏制COVID-19,必须在印度对所有人免费接种疫苗,”这组作者坚持说道。
而更复杂的是,当印度政府决定降低注射疫苗的年龄标准时,它为36个邦采购了50%的疫苗--专门为45岁以上的人,而另外一半则由邦政府和私人医院为18-44岁的人采购。
因此,各邦政府不得不自己谈判成本,而这些成本比中央政府谈判的成本要高。如他们指出,一剂Covaxin的中央政府费用约为2美元,州政府费用约为5.4美元,私立医院费用约为16美元。
“这差别定价……在印度这个严重危机的时刻,可能对公共健康有害,”作者们说道。他们认为这会造成分配不公并可能引发公众的不信任。
他们继续写道:“印度要想遏制COVID-19就不能允许对其居民采取任何不同的措施。”
为了为成年人建立一个疫苗接种记录基础设施并确保没有人被遗漏,印度政府强制通过移动应用进行预先登记。但这组作者指出,在农村地区,只有约1/3的人能上网。他们建议,一个简单的疫苗接种卡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截止到目前,印度政府已经投入了约1.2亿美元用于COVID-19疫苗研究,其中大部分用于扩大疫苗生产,其余投资于新候选疫苗。
“然而政府承诺的资金远远不够,”这组作者警告称,“在需要进行第三次强化注射的情况下,这将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印度需要为上述项目提供资金以涵盖未来疫苗部署的所有可能情况。”
他们总结称:“印度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其疫苗战略来提高大流行管理的能力水平并刺激官僚机制以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疫苗公平。”
05
世卫组织:上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和新增死亡病例继续减少
6月1日,首个“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在广州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本次体育馆会搭建4个气膜实验室,其日检测产能可超12万管。6月2日,钟南山院士为“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工作人员发来鼓励视频。
“加大核酸检测筛查的力度,尽快切断传染链条,这是当前广东广州抗疫的首要任务,在广州实验室的统一协调下,我们团结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猎鹰号’方舱实验室紧急启动,赋能抗疫,让我们齐心协力,坚决打赢广东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目前,“猎鹰号”方舱实验室设地广州体育馆,体育馆为5000平方米,将安置4个气膜实验室,每个气膜实验室占地约210平方米。6月1日,首个气膜实验室已经搭建完毕并投入使用。其余3个气膜实验室也正在进入紧张建设的阶段,预计6月3日可投入使用。
气膜方舱实验室由广州实验室、国家呼吸中心、广州呼研院等提供技术指导,金域医学负责运营。每个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三组,内部配有从自动开盖加样机、全自动核酸提取、全自动点样等全自动检测设备,以及PCR扩增仪。
按照目前的配置,每个“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全天候运转,日检测产能便可以达到3万管,可以保证结果在24小时内发布。相比之前需要投入48名人员来完成3万管的核酸检测任务,全面引入自动化设备后的“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减少至40名成员,即可实现效率提升。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