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复必泰有望成为中国加强针 复兴医药称专家评审已过;年轻人的新冠疫苗接种迟滞现象可能会阻碍群体免疫的建立




研究:年轻人的新冠疫苗接种迟滞现象可能会阻碍群体免疫的建立
美创企OPT Industries正在完善用于COVID-19检测的3D打印鼻拭子
复必泰有望成为中国加强针 复兴医药称专家评审已过
对长病程COVID-19的观察已经发现了跨越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症状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研究:年轻人的新冠疫苗接种迟滞现象可能会阻碍群体免疫的建立
年轻人对疫苗的怀疑可能会阻碍实现群体免疫的努力--群体免疫是约8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门槛。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约1/4的未接种疫苗的人年龄在18岁到25日表示他们“不会”或“绝对不会”接种新冠疫苗--尽管事实证明这一人群比其他年龄组更有可能传播新冠病毒、危害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的健康并促进疫苗变异毒性的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了2021年3月Household Pulse Survey的数据。该调查是美国人口普查局与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和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的全国在线代表性人口样本。
在5082名受访者中,83%的人称他们没有接种过疫苗,10%的人说他们肯定不会接种疫苗,14%的人说他们可能不会。
尽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相对于老年人,18至29岁的人死于新冠的人数非常少,但迄今为止,这一年龄段的人占所有新冠肺炎病例的20%以上。此外,这项研究的论文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国家青少年和青年健康信息中心的注册营养师Sally Adams博士之前的研究发现,多达1/3的年轻人有感染严重新冠肺炎的风险。
“患有新冠肺炎的年轻人,无论其症状如何都可能容易出现长期并发症和衰弱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嗅觉丧失和脑雾,通常称为‘长期新冠病毒感染’。据估计,长期出现新冠症状的比例在10%到50%之间,考虑到年轻人的高感染率和低疫苗接种率,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Adams说道。
另外她还补充称:“及时接种疫苗可能有助于限制脆弱人群和未接种疫苗人群中毒株变异的进一步发展和感染率。”
在未接种疫苗的受访者中,超一半的人表示他们绝对不会或可能不会接种疫苗,他们担心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半的人说,他们计划等待,看看疫苗是否安全,可能稍后会去接种。此外,在这一群体中,1/3的人表示他们不相信疫苗,相比之下,认为他们可能会接种疫苗的人不到1/10。
UCSF Benioff儿童医院青少年和青年医学部主任、资深作者Charles Irwin Jr.医学博士表示,辉瑞和Moderna疫苗之后,最近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出现的大量心脏炎症病例可能放大了许多人的恐惧。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接种疫苗的年轻人的心脏炎症率只比未接种疫苗的年轻人略高。在大多数情况下,症状是轻微的,并且通过最小限度的治疗就能治愈。因此,大多数供应商支持CDC和其他咨询机构继续建议12岁或以上的儿童接种疫苗。”
研究人员建议,年轻人对疫苗安全性和副作用的担忧应该通过公共教育运动来解决。“需要教育和公共卫生信息鼓励年轻人接种疫苗,理想情况下利用社会媒体和关键影响者,包括在减少青年和成年患者对疫苗的犹豫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临床医生,”Irwin说道。
02
美创企OPT Industries正在完善用于COVID-19检测的3D打印鼻拭子
在2020年和2021年,我们都已经很熟悉鼻拭子了。但事实证明,我们塞进鼻子里的小棍子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难得多。2020年5月对美国118家实验室的调查发现,60%的实验室报告说拭子供应有限--使缺乏拭子成为最常见的供应链问题。踏入拭子生产领域的一家小公司是成立两年的OPT Industries公司,这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公司有15名员工,从事密集微纤维结构的增材制造。
该公司的打印机和软件可以打印更多的棉签,但该公司自2020年以来专注的第一个产品是InstaSwab--一种用于COVID-19测试的3D打印棉签。

在2020年的四个月里,OPT Industries公司为商业伙伴,如Kaiser Permanente和医疗产品经销商Henry Schein,制造了80万个鼻拭子。在这次试运行之后,该公司预计生产能力会有所提高。使用较新的模块化机器,创始人Jifei Ou指出,现在每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大约3万个棉签。
“我认为大流行病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展示我们的技术可以在一个特定的医疗领域大放异彩,”Ou告诉TechCrunch。
虽然大流行病仍然是一场全球灾难,但在测试方面,疫苗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OPT Industries公司正在打赌,它将通过创造一种卓越的拭子,并转向家庭检测市场,从而在美国COVID-19检测的低迷时期生存下来。
这次大流行是OPT的一次早期测试,目前该公司已经筹集了大约500万美元的种子轮资金。Ou指出,该公司目前没有寻求投资,而是进入了其拭子产品的另一个测试阶段,其结果在周三已经公布。
在OPT Industries公司周三发布的统计数据中,该公司报告说,平均而言,他们的3D打印鼻腔拭子能够将63%的病毒基因转移到检测试验中。同时在这些测试中,植绒纤维拭子转移了36%,聚酯拭子约14%。
这些测试是在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但结果没有在同行评议的杂志上发表(尽管Ou有更多的研究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它们也不是在人类COVID-19患者身上进行的,而是在体外进行的。

从理论上讲,InstaSwabs能更好地在鼻腔和咽喉后部采集到病毒的痕迹。Ou的论点是,正确的拭子类型,特别是用他的密集微纤维结构设计的拭子,可能有助于捕获更多的病毒,并有助于防止假阴性--特别是在感染的早期,当体内的病毒负荷开始较低时。
有无数的研究试图估计所使用的一系列COVID-19检测的假阴性率。例如:一项对34项研究的系统回顾发现,估计假阴性率从2%到29%不等。
还有证据表明,低病毒负荷与假阴性有关。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100001次COVID-19检测,这些检测来自约95000名患者(一些患者被检测了两到三次)。在这一组中,作者能够确认五个假阴性的测试结果。
这些假阴性结果是由于体内的病毒RNA数量较少,作者指出,这是在收集样本时的一个因素。这并不是说棉签漏掉了病毒,而是那里首先没有多少病毒可以被发现。
当分析拭子本身如何影响测试结果时,作者发现实验室使用的两种拭子类型都产生了假阴性结果。尽管这可能意味着拭子类型并不影响假阴性率,但作者认为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得出明确的结论。
这并不是说改进样本的收集和储存方式不能影响检测的准确性。2021年6月的一篇论文认为,使用更少的运输介质液体(这将导致更少的样本稀释)和重新设计拭子以吸取更多的病毒并在病人的鼻子里停留更短的时间也可以帮助优化测试。
OPT需要证明的是,卓越的拭子确实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捡到大量的病毒RNA,而且这种更大的捡拾率实际上对假阴性有影响。
虽然OPT Industries公司的研究(未经同行评议)似乎表明这些棉签可以收集更多的病毒,但它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证明那个次要的论点:这些棉签可以提高在人类身上进行的COVID-19测试的准确性。
"我们现在正与两个临床伙伴合作,进行这方面的临床研究,"Ou指出。"这项研究的结果和即将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将结合在一起,我们正在准备一份手稿,在同行评议的刊物上发表。"
如果OPT证明他们可以3D打印出一个卓越的拭子,更大的问题是他们将准备进入什么市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随着疫苗在2021年初春开始扩散,全美范围内对COVID-19检测的需求骤降了约46%(奇怪的是,这似乎并没有减缓检测初创公司的爆炸性增长)。
截至2021年7月,美国平均每天进行504048次新的COVID-19检测,比1月份的平均约1,992,273次下降。(即使在传播性更强的 Delta变体蔓延的情况下,CDC仍然指出,接种疫苗的人可以不进行常规检测。)
Ou仍然看到了家庭检测领域的潜在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是针对COVID-19的,尽管Ou指出,该公司可以将3D打印棉签用于几乎任何需要棉签的身体排泄物。
"我们将观察到的一件事是,在美国,大多数检测正在从护理点或医院转向家庭检测。所以这是我们目前的重点,我们正在考虑与家庭检测试剂盒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并进行合作,"他说。Ou说,该公司已经与家庭检测公司建立了 "几个 "合作关系,尽管NDA使他不能说出这些公司的名字。
一般来说,家庭检测(针对COVID-19和其他疾病)确实有一些有趣的参与者进入市场,最近的是亚马逊。亚马逊计划提供COVID-19和性传播疾病的家用检测试剂盒。
03
复必泰有望成为中国加强针 复兴医药称专家评审已过
中国引进mRNA新冠疫苗的步伐正在加快。复星医药在股东大会上回复投资人问询时表示,国家药监局对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的审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专家评审已经通过了,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行政审批阶段。

复星医药已与BioNTech提前启动生产准备工作,复必泰疫苗一旦获批,就能第一时间供应到国内;知情人士称,未来,复必泰在国内很可能会作为加强针使用,免费接种。
我们和药监局等部门的沟通很顺畅,有关部门对疫苗审批也是一分一秒抓得很紧。”
复星医药董事长兼CEO吴以芳说,在供货问题上,复星医药已经与BioNTech提前启动生产准备工作,复必泰疫苗一旦获批,就能第一时间供应到国内。
04
对长病程COVID-19的观察已经发现了跨越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症状
在UCL的科学家与一个由患者领导的研究合作组织共同领导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研究中,经历过长期COVID的患者报告了跨越10个器官系统的200多种症状。在这项发表在《柳叶刀》E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中,通过Body Politic在线COVID-19支持小组联系的患者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调查,旨在描述确诊或疑似长COVID患者的症状特征和时间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工作和恢复健康的影响。

通过来自56个国家的3762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的回答,研究人员确定了10个器官系统的总共203个症状;其中66个症状被追踪了7个月。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劳累后不适(身体或精神劳累后症状的恶化)和认知功能障碍,通常称为脑雾。
在各种各样的症状中,其他症状包括:视觉幻觉、震颤、皮肤瘙痒、月经周期变化、性功能障碍、心悸、膀胱控制问题、带状疱疹、记忆力下降、视力模糊、腹泻和耳鸣。
该研究小组呼吁评估长期COVID的临床指南应大大拓宽,超越目前建议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测试,包括神经精神、神经系统和活动不耐受症状。
此外,由于长期病患"在沉默中受苦",作者主张应开展一项全国性的筛查计划,任何认为自己有长病期COVID的人都可以参加。鉴于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症状的异质性(多样性)构成,只有检测出根本原因,患者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
该调查对那些年龄在18岁或以上、出现过与COVID-19一致的症状的人开放,包括那些SARS-CoV-2检测呈阳性的人。它由257个问题组成。为了描述持续时间较长的COVID症状的特点,调查数据的分析仅限于患病时间超过28天,且症状发生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之间的受访者,允许对第一周至第七个月的症状进行分析。
虽然该研究没有估计长COVID在整体上有多普遍,但其他研究估计,每七个人中有一个人在检测结果呈阳性的12周后有一些症状(来自国家统计局),或几乎30%的人在有症状的疾病12周后有症状(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REACT研究)。
调查总结
在这个漫长的COVID队列中,症状持续超过35周(8个月)的概率为91.8%。在3762名受访者中,3608人(96%)报告症状超过90天,2454人(65%)出现症状至少180天(6个月),只有233人已经康复。
在那些不到90天就康复的人中,症状的平均数量(在66个症状中随时间测量的11.4个)在第二周达到高峰,对于那些没有在90天内康复的人,症状的平均数量(17.2)在第二个月达到高峰。症状超过六个月的受访者在第七个月平均经历了13.8个症状。在患病期间,参与者平均经历了55.9个症状(在研究中测量的203个较长的清单中),平均涉及9.1个器官系统。
这项研究首次展示了大量的症状,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在长期COVID患者中普遍存在,而且持续存在。
89.1%的调查参与者经历了复发,运动、身体或精神活动和压力是主要的诱因。45.2%的人报告说与患病前相比需要减少工作时间,22.3%的人在调查时根本没有工作。
85%以上的受访者有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普遍和最持久的神经系统症状,在所有年龄段都同样常见,并对工作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头痛、失眠、眩晕、神经痛、神经精神变化、震颤、对噪音和光线的敏感性、幻觉(嗅觉和其他)、耳鸣和其他感觉运动症状也都很常见,并可能指向涉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更大的神经系统问题。
研究小组的未来工作将集中在长COVID的新兴课题上:心理健康结果、诊断和抗体测试、症状聚集和疾病的社会经济影响。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