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表明:新冠飞沫持续的时间 较此前设想要长久得多
美国医生声称戴口罩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被吊销行医资格
中国两省官宣新冠加强免疫接种计划 针对18-59岁重点人群
英国超30000名女性报告称接种疫苗后经期中断 专家表示无须担心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新研究表明:新冠飞沫持续的时间 较此前设想要长久得多
维也纳技术大学(TU Wien)的实验与模拟研究表明,与之间搭建的模型相比,携带新冠病毒的微小液滴也在患者呼气后消失得更慢。众所周知,无论是新冠、流感、还是其它病毒性疾病,冬季都较夏季更易传染。相对湿度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 我们可从大冷天呼气凝结的水汽,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
(来自:PNAS)
此前模型假设“只有大飞沫才会造成相关的感染风险”,理由是小飞沫的蒸发速度要快得多。
然而维也纳技术大学与帕多瓦大学的最新合作表明,这样的假设是不准确的 —— 由于我们呼吸的空气湿度很高,即使是微小的液滴,其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也远超此前的设想。
由 Alfredo Soldati 教授带领的流体力学与热传研究所团队,提到了一种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多相流”(MultiPhase Flows)理论。
这包括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打喷嚏时带出的空气,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存在于不同大小的液滴中,而气体介于两者之间。
这种混合式的场景,导致了相对复杂的流动行为 —— 液滴和气体都在移动,两种成分相互影响,且液滴能够蒸发成为气体。
为深入了解这些影响,研究人员设定了不同的环境参数(比如温湿度)、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模拟,以了解飞沫和胡须空气的扩散。
此外,研究团队尝试了将带有电磁控制阀的喷嘴安装到塑料头上,以精确定义的方式来喷射液滴和气体的混合物。
然后通过高速相机来录制,进而准确测量有哪些液滴留在空气中、以及停留了多长的时间。(帕多瓦大学的 Francesco Picano 团队也参与了该研究项目)
结果表明,潮湿的呼吸空气,会让飞沫的悬停时间变得更长。Alfredo Soldati 表示:“原因很简单,液滴蒸发并不取决于环境的平均相对湿度、而是液滴所在位置的局部湿度”。
由于呼出空气较环境空气更潮湿,呼气湿度会导致小液滴蒸发得更慢。当一个液滴蒸发时,也会导致局部湿度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减慢其它液滴的蒸发过程。
基于此,研究人员希望大家能够更科学地落实相关防疫政策,比如坚持正确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
02
美国医生声称戴口罩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被吊销行医资格
众所周知,口罩对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着显著效果。虽然无论研究还是是实际生活中,口罩预防病毒的效果都已经得到论证,但是还是有人不愿相信,并且还造谣。据外媒报道,来自美国俄勒冈州一名医生,对患者谎称佩戴口罩会带来一氧化碳中毒等严重后果,结果被吊销了行医执照。
报道中指出,来自俄勒冈州医疗委员会的记录显示,截至9月2日,史蒂文·阿瑟·拉图利佩(Steven Arthur LaTulippe)不再被获准执业资格,并且还被罚款1万美元。
对于拉图利佩被吊销执照的原因,俄勒冈州医学委员会指出,经过调查发现,拉图利佩参与了“8起不专业或不光彩行为、22起医疗过失和5起医疗重大过失”。
据悉,拉图利佩的家庭诊所从不询问患者有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或者与新冠病毒感染呈阳性的人员密切接触过。此外,还要求他的接待员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而不是询问一些常规的问题来筛查和识别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调查显示,在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拉图利佩和他的妻子(与他一起经营诊所)在工作时都没有戴口罩。甚至还告知患者不必在诊所戴口罩,除非他们“病得很重和咳嗽”。
更让人费解的是,拉图利佩还告诉老年和儿科患者,戴口罩对他们来说“非常危险”,会加剧哮喘或导致多种严重健康状况,如中风、肺衰竭和肺炎。此外,还声称戴口罩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调查报告显示,在针对失去医疗执照和佩戴口罩,以及要求患者和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之间,拉图利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愿意牺牲自己的医疗执照。
03
中国两省官宣新冠加强免疫接种计划 针对18-59岁重点人群
随着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灭活新冠疫苗的第三针,也就是“加强针”,在经过深入研究后,接种工作正在各地陆续提上日程。近日,河南省、浙江两省先后公布了加强免疫计划以及具体接种人群。9月16日,在河南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根据加强免疫需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9月17日,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第七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表示,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按照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对于加强接种后的效果,根据此前钟南山院士的说法,接种疫苗第二剂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增幅将达到十多倍,且接种后再过6个月还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对于加强针的安全性而言,结合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关于加强针疫苗的研究结果发现,接种加强针安全。接种第三剂疫苗后,受种者的抗体水平3天以后开始出现上升,7天以后升到较高水平,14天时,大概相当于原来的10—30倍不等。
据央视最新报道,截至9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7404.3万剂次,接种总人数超过11亿,接种总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8%。
据悉,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年产能已达50亿剂,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监测显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
04
英国超30000名女性报告称接种疫苗后经期中断 专家表示无须担心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专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报告显示,已经成千上万名女性报告称在接种过新冠疫苗后,出现了短暂的月经中断情况。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维多利亚·马累(Victoria Male)博士表示,已经有超过30000名女性报告称经期出现中断,虽然这些变化是安全和短暂的,大约在一个周期后恢复正常,但是调查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仍然至关重要。
马累博士指出,英国药品监管机构的现有数据并不支持月经周期变化与新冠疫苗存在联系,相关报告的数量仍然很少。而存在该影响的疫苗并不是单一一种,在辉瑞、莫德纳和阿斯利康疫苗中都有出现。
此外,即使疫苗和月经中断之间存在联系,这可能是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的结果,而不是疫苗的特定成分造成的。
当然,仍然需要对其中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因为一些女性不愿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谣言称疫苗会影响女性怀孕。
如果未能查清楚疫苗与月经中断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疫苗对生育有影响的猜疑。此外,对于那些依靠预测月经周期来实现或避免怀孕的人来说也尤其重要。
目前,英国药品监管机构的列出的接种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手臂酸痛、发烧、疲劳、肌肉酸痛和疼痛等,并没有月经周期变化。当然,现有证据表示,对生育和怀孕也没有不良影响。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