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文学可以征服时空,创造更大的天地”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萌芽》杂志和《联合文学》杂志联合主办的2021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在沪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举行。
本届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安排了两场主题研讨:《文学的回响》,由小说家走走主持,作家陈楸帆、高翊峰、小白、杨佳娴、赵松等嘉宾参与对谈;《如何历史?怎么小说?——当代作家的写法、读法与看法》,由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宗翰主持,作家项静、潇湘神、钟文音、张怡微等嘉宾参与对谈。
12月4日,首场主题论坛《文学的回响》举行。在走走的主持下,陈楸帆、高翊峰、小白、杨佳娴、赵松等嘉宾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并就记忆与创作的关系、软件机器人写作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谈及如何处理史料,小白认为,与学术论文的写作不同,叙事文学的创作更多依靠经验而非知识。在创作《租界》之前,他曾花了半年时间高强度地阅读大量文献,但不做任何笔记,任头脑自行处理素材,而“记忆和遗忘的过程正是经验的来源”。当小白开始写作时,那些无形之中被牢记的材料转化成经验,自然地融入到叙述之中。

高翊峰指出,在“碎片化时代”中,记忆也随之变得碎片化,这让记忆变得不可信任,作者们必须不断地重新整合记忆,文学的属性也因此受到影响。杨佳娴提及记忆的另一重困境,即如今凝聚集体记忆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社会发展越发分化,青年们的关注点也越发多元,或许已经很难共享某一种情调、某一份记忆。赵松认为,记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被重新认知的存在,重要的并非记忆本身,而是作家如何组织或重新创造记忆。


12月5日,第二场主题论坛《如何历史?怎么小说?——当代作家的写法、读法与看法》由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宗翰主持。


项静首先结合自己的文章,以及担任本届文学营导师的体验,提出了她的发现:“1980年代出生的作家和今天的年轻写作者在写作主题、表达的核心内容上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强调对伤痛的感受——无论身体的疼痛还是心灵的疼痛——这是写作的起点,但随着观看视野的扩大,他们会走向更深层次的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理解。比如,进入对家族的关注,对社区的关注……”钟文音毕业自淡江大学,当日重返母校,感慨仿佛“踩踏过我青春的坟场”。作家将历史和自己的记忆进行联结,钟文音虽没写过历史小说,但“历史是小说家笔下故事的背景、舞台,只有把人安放在一个时空里才可能展开时空的叙事”。
张怡微透过《天桥上的魔术师》等几部电视剧,思考一个问题——历史在小说或者电影当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可能不是事实般的存在,事实般的存在会让我们很失望,让我们感到不满足。小说可以征服它,创造更大的天地。”潇湘神本身研究民族学,所创作的奇幻小说和推理小说蕴含丰富的历史元素。他以自身阅读史料的经历为例,分享了如何将历史材料进行文学化处理的经验。
当天,除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的营员之外,淡江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热情参与了论坛活动,并踊跃地发言提问。


 随着主题论坛的结束,为期三天的2021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也落下帷幕。《联合文学》杂志总编辑王聪威表示,因为疫情,很遗憾去年和今年活动的时间不够长,让我们没办法畅所欲言。希望明年花更长的时间相聚,补回更多写作者交往的人情世故。
✒️  责任编辑 / 杨鹏翔
📐  美术设计 / 黎稷欣
 萌芽小铺小程序现已上线 
 长按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鸽之舞——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交流作品选编》
🔼点击购买🔼
购买《萌芽》直通车 🛒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

《萌芽》2021年12月刊

《萌芽》2022年全年刊物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