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推荐 |《秘密之丘》



《秘密之丘》

导演:
编剧:
主演:
李智恩
李智恩
文胜雅 / 张善 / 林顺宇 / 姜吉宇 / 张在熙
先前编辑部推荐中曾提到过的许多部电影都与孩童的故事、孩童的视角有关:相米慎二的《搬家》(1993)聚焦莲子如何接受父母离异与原生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过去的自己告别,迎来成长;卡洛斯·绍拉的《饲养乌鸦》(1976)在情感模式上与之类似,小女孩安娜在母亲死后,仍然反复在家里看到母亲,仿佛被回忆的梦魇缠绕;而同为西班牙导演的维克多·艾里斯的《南方》(1983)与《蜂巢幽灵》(1973)也有着一股来自童年的神秘主义气息。在这些电影里,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了世界的异质与情感的危机,这股危机潜伏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之中,当他们以成人的视角来回望和重述,会带有一层童年叙事的暗色调。而《夏日细语》(2022)和《九三年夏天》(2017)则以一种非常贴近对象的拍摄手法,还原了孩子或是细腻无声或是人声嘈杂的世界,那个世界与成人所见的有所重合,却在细节上有诸多不同。因此,同样是在拍摄孩童,不同的导演也总有不同的方式,而韩国导演李智恩的长篇电影首作《秘密之丘》(2022)则又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崭新的叙述,电影不仅仅拍摄了家庭中父母、兄妹、祖孙之间的关系,还将大量笔墨用于学校里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甚至是与同学的父母之间,叙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张关系如何在作为子女和学生的孩子们身上呈现。其中众多情绪细腻驳杂,既不足以用成人口中的“友情”与“天真”来概括,也与近些年诸多关注童年创伤、校园霸凌或家庭暴力等彻底的童年之“恶”的电影有所区别,《秘密之丘》里的父母、哥哥、舅舅、祖父、老师、同学等角色,都呈现出了人性中复杂游移的一面,尤其是女主角李明恩。他们像每个普通人一样,有时大度,有时善妒,有时理解,有时又纠结,使得许多评论都说,感到电影拍出了自己童年时期的心声,李明恩身上有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些希望引起大人注意、隐隐约约攀比、嫉妒又感到自责的心思,放在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是相通的。
《秘密之丘》的故事以日常生活的起伏为矛盾主线,具有一种短篇小说的质感。故事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当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填写家庭背景调查表,学生要一一向老师坦白父母的工作,而这件事让李明恩感到窘迫,在发觉同学们的父亲都是职员、母亲都是家庭主妇的时候,她对父母都在市场里摆摊卖东西这件事感到难以启齿。因此,她开始编织一个有关家庭的谎言。她说父亲在造纸的公司里工作,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为此她甚至和陌生人合影,谎称他们是自己的父母,拼贴出一本虚假的家庭相册。一方面,明恩渴望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认同,她竞选班长,在班级里设立秘密邮箱,承诺要满足同学们的所有愿望,但实际上,信箱里的纸条都是明恩自己模仿不同的笔迹写出来的;另一方面,她也不断在困惑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认同和自己心里的满足?明恩写了很多篇作文,在作文里,她书写有关战争、和平、环境危机的庞大问题,但她却发觉能得到作文比赛最高奖的一对转校生姐妹所做的仅仅是“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她们破碎的家庭生活,这样就能感动老师,“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我们屡试不爽”。影片最后,李明恩也写了一篇有关家庭的作文,她在文章里问道,为什么我的父亲是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母亲是这样的,他们都和我想象的样子不同。这篇同样掏心掏肺的作文最后果然得到了大奖,但在最后,李明恩却已经不再相信她在作文里所写的那些东西,也担心所写的一切会伤害到家人,她申请了取消奖项,把这篇作文永远当成秘密埋在了小土丘里。因此,正如导演所说,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关于家庭的,“爱”这个字眼会在很多方面影响人,对明恩来说,爱是一种第一次想把自己的成就告诉别人的感觉。
导演李智恩说:“我一直渴望看到新的青少年女性角色,一个独立、厚脸皮、有着炽热欲望的小人物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明恩是一个体现了我的理想的角色,为了让虚构的人物明恩显得真实,我引入了很多我自己的性格、习惯和自身经历。然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在写青少年视角的故事时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我很容易将青少年物化。幸运的是,我在写剧本的时候正在小学担任美术老师,所以能够见到很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孩子,通过这次经历,我能够用清晰的眼光去看待青少年,抛弃了从媒体中学到的关于‘童心’的偏见。我有野心将明恩描绘成一个没有‘孩子’框架的女性,或者说是一个‘人’。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明恩,也适用于《秘密之丘》中出现的所有青少年。”为了做到这一点,电影主要拍摄了学校和家庭两个空间,尚未建立起对世界的完整认知的孩子们不断刷新着自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观念与态度,也从中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两个环境对刻画一个立体的孩童形象来说都不可或缺,影片中常常可以见到李明恩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往复奔波,这便是一种将自我身份不断重新定义的过程。此外,电影还惯用近景来拍摄李明恩的动作,使得观众的视角非常贴近于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也更加贴近她自身的心理过程。另一部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2016)有类似的处理方式。电影讲的是两个同样被孤立、被边缘化的女孩在学校中如何结为朋友,又如何一次次互相伤害的,她们之间的眼神交汇、互相试探的种种动作与表情都发生在镜头近距离的凝视之下,在这种处理方式下,除了人本身,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可见,只有人的心理活动以一种切身的方式呈现眼前,真正地勾画出了一种“我们的世界”的效果。同样地,在《秘密之丘》开头,李明恩站在文具店里,用心挑选将要送给老师的礼物,镜头对准她的双手和她视线投向的地方。这正是导演的有意为之:在成年人所打造的电影叙事之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如何长时间地站立在一个空间里,那时候她在想什么?这个问题正是一种声明,声明这并非在成年人监管下进行的电影,而是未成年人自己书写、想象和创造的世界。
因此,以“人”而非以“孩童”的角度来说,《秘密之丘》不仅仅是一部成长电影,还讨论了在社会既定的秩序面前,个体如何进行自我的认知与创造。去年的伊朗电影《麻木》的主角是一群幼儿园的小孩,他们生活在制度与宗教的制约之下,不得不接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暴力。同年,另一部德国电影《教师休息室》也同样将师生之间成因复杂的冲突呈现出来,最后,两个人高高地抬着学生走出教学大楼,几乎让善良的女老师诺瓦克变成了一个在社会的结构性之恶面前螳臂当车的形象。而与之正相反的是,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在2023年的新作《枯草》中也拍到了紧张的师生关系和心思复杂的小女孩。故事以男教师萨密的视角进行,他被分配到土耳其偏远的安纳托利亚小镇上教书,这里半年是茫茫大雪,半年是酷暑夏季,草未来得及变绿就会发黄,对他来说,这样的枯草就是这里的一切生命的象征:人们的生活一成不变,个体奋斗与社会革命都毫无意义可言,历史在这里像是无稽之谈,它正在这个毫无希望的地方无可转圜地走向虚无。在这一片绝望之中,女学生施芬却展现出了不同于环境的特别气质,她挑衅老师,发泄情绪,尽管她对萨密性骚扰的伪报让萨密陷入了一场危机,但这种强有力的挣扎与反抗让他感到隐秘的欣喜,因为在施芬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点微薄却切实的改变的力量——尽管这种力量也最终会走向虚无,但无疑,施芬作为一个孩子,在面对历史的虚无这个命题时却扮演了一个有力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成了一个代表生命力的符号。《秘密之丘》中,这样的社会压力同样存在于孩子们的世界里,也就是促使李明恩做出种种欺骗举动的家庭成员情况调查表,对导演本人来说,这正是一种系统的暴力:“我也曾是对学校调查家长工作感到不安的学生的其中一个,明恩和我有共通点,我希望以一种更详细的方式对同样不太放心的孩子们说明这个问题。”
于是,李明恩在电影中不断写作文的过程,也就不再仅仅是表明主人公在做点什么的简单事件,而是一种自我创造的实践。当一开始,她试图在作文中书写韩国与朝鲜的战争,来强调和平之不易的时候,庞大的历史作为国家记忆的一部分成了她理解自我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无疑并不切身,并不具体;她也不断阅读有关环境保护和非洲难民的材料,对这些遥远的他者投诸关注与同情成了她想要塑造一个更好的自我的努力方向,对她而言,对这些话题漠不关心的父母是小气吝啬、胸无大志的,而在作文里呼吁清新空气与洁净水源的自己则无疑超越了家庭的羁绊,得以在想象中变成了一个不同的人。后来,当李明恩学着转校生姐妹的样子写家庭的不如意时,她又得到了更大的市级奖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可这种认可也让她感到不适。因此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说李明恩先前对宏大叙事的求援是一种错误或是一种失败,也不能说在作文里吐露对父母的心声是低劣的,它们同样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自我认知环节——正如拉康的镜像理论所说,镜子里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但也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到自己。社会的规则和秩序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李明恩借此来懂得自己到底处于这个世界以及这个社会中的什么位置,而书写则可以成为一种塑造自我主体性的正在进行时的实践,通过写作,她可以超越学校竖立的墙,探索一个遥远的世界,也可以通过书写,重新回到家人的身边。
李明恩这样一个“独立、厚脸皮、有着炽热欲望的小人物”在对社会的系统性秩序进行服从、调整和思考的过程中的自我创造,也就成了一种逾越系统的高墙的方式。影片最后是新学年的第一天,这一年正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即将来袭,当时处于历史下游的人们感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息,然而对李明恩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畏惧。学生们再次在课堂上被要求填写一份家庭环境调查表,不同以往的是,新老师在学生们写完之后说:“我不在意你们的家庭是什么样子,我更在乎你们如何描述自己。”他没有将表格收上去,反而要求学生们把表格反过来,在背面写下自己的情况,影片便结束在这样一个镜头中:李明恩想了想,提起笔,开始在纸上写字。我们不知道她在纸上具体写下了什么,但却知道她正在写下有关自己的内容,那些内容将是她对自己的理解与认知,这些想法绝不会是超越性的完美的想法,但却是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言说。
相关推荐

《枯草》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编剧:埃布鲁·锡兰 / 努里·比格·锡兰 / 阿克·阿克苏
主演:德尼兹·塞利洛格卢 / 米尔维·迪兹达尔 / 穆萨布·埃基奇 / 埃克·巴奇

《我们的世界》
导演: 尹佳恩
编剧: 尹佳恩
主演: 崔秀仁 / 薛惠茵 / 李秀仁 / 康敏琼

《教师休息室》
导演:欧凯·查塔克
编剧:欧凯·查塔克 / 乔汉内斯·顿克尔
主演:莉奥妮·贝尼希 / 伦纳德·斯泰特尼施 / 伊娃·勒鲍 / 迈克尔·克拉默

《麻木》
导演:阿米尔·托德鲁斯塔
编剧:阿米尔·托德鲁斯塔
主演:艾汉·谢根 / 沙布南·达卡 / 努拉·哈尼菲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推荐内容  >
📎
● 本文发表于《萌芽》2024年9月刊。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责任编辑  /  杨鹏翔
📐  美术设计  /  龚文婕

《萌芽》2025年1月刊已经上架
点击图片即刻加入购物车🛒

《萌芽》2025年全年刊物订阅中
👆🏻点击图片,即刻订阅👆🏻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