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子出家有利于留下后代?新研究发现男性单身的“进化优势”,或许不结婚会更好。世界上有些地区会鼓励人们不过家庭生活,终身单身。例如,在西藏,如果生下长子以外的男孩,一般会让其出家,成为不能结婚的一辈子独身的僧侣。历史上每7个男孩中就有1人成为僧侣。但是,如何繁衍后代,应该是物种保存和进化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形成不生孩子的文化呢?据调查,这可能与在父系社会中,如果某位男性终身未婚,其他男性之间的竞争就会缓和有关。让儿子出家有利于留下后代梅斯教授的研究小组首先在西藏东部的21个村庄对530户家庭进行采访,调查了僧侣家庭的情况。调查对象是安多藏民生活的村庄,村民以饲养牦牛和山羊,耕种小块田地为生。在父系社会,一家的财产一般由男性继承。
在村里继承家业的是长男,而出家成为僧侣,过一生单身生活的一般是弟弟们。调查结果显示,兄弟中有僧侣的男性家庭越富裕。相反,有僧侣的姐妹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恩惠。据推测,这与父亲的财产继承权在男人的兄弟之间展开竞争有关。僧侣不能拥有财产,因此,如果让兄弟出家,继承之争就会相应缓解。另外,兄弟中有僧侣的男性(主要是长男)自己的孩子越多,妻子生产的时间也越早。而且孩子中有僧侣的男性父亲,由于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少,孙子孙女也多。也就是说,让儿子出家的文化不仅不会成为父母的负担,反而对留下后代有利。单身文化因自然选择而进化这表明,贯彻独身的文化有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自然淘汰)而进化。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点,梅斯教授等人设计了单身文化进化的数理模型。如果一位男性成为僧侣,将对他本人和他的兄弟以及村民的进化适度产生影响。其结果如下:成为一辈子单身的僧侣,对村里的男性来说,围绕女性的竞争对手就会减少。因此,除了成为僧侣的男性之外,其他男性都有好处。
但是,对于成为僧侣的本人来说,遗传上的适合度会变低。这样一来,单身文化就不会进化。但在兄弟中有僧侣的男性更富有(因此结婚也更有利)的情况下,情况就不同了。出家的本人不能生育。但是,那个兄弟可以有更多的孩子,所以单身文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是由父母决定孩子出家而成立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家的决定只由本人决定,一般情况下本人是不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因此,独身文化只能在完全由父母决定是否出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父母可以从每个孩子那里受益,所以只要对其余兄弟都有利,就让一个儿子出家。在西藏,年轻时出家的孩子受到祝福,而还俗被认为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对父母有利而形成的文化。父母的偏袒和女性出家又如何?这种单身模式或许可以解释其他文化背景下父母“偏袒”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西藏这样的父权社会,女性出家(尼姑)很少见,而在女性竞争激烈的社会(例如在欧洲,女性也有继承权),女性出家更为普遍。也许会认为人是按照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的。但是,就连这些东西也有可能是由人类自己做出的有关生殖和经济的决断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