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在广西出土的一类天然石头,一经切开,竟然出现了一幅花鸟嬉戏,山水成趣的水墨画,这是谁画的呢?这类特殊的石头学名为草花石,因上面点缀着众多花鸟虫鱼,树木日月而得名,又因为其彰显着水墨流韵的国画色彩,往往被称作为“国画石”。它面世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位于广西的柳州、来宾及黔江一带,是国内赏石界备受瞩目的“网红石”,被誉为“化石奇画”。这类石头形成于距今约四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在漫长的地质演化中,形成了今天的水墨风韵,尤以“色彩”、“图纹”而闻名于世。人们在长期的欣赏、鉴定的发展过程中,凝练出了国画石的四大特色。一是色彩斑斓隽美,颜色变化无穷又相互协调,色调韵味无尽又直观明显。二是图纹丰富多样,有山有水,有日有月,既有动物的飘逸神秀,又有植物的生机勃勃,内涵丰富,各显千秋
三是层次清晰自然,各类景物高低错落、纹理清晰,其中花草树木,花鸟虫鱼出现的自然流畅,毫不突兀。四是景观丰富雅致,既有大景观的磅礴恢宏,又有小景观的错落有致,既具物象也具抽象,涵盖着中国画的风韵和西洋画的写实。这些特色的形成源自国画石“色彩”“画纹”的巧妙搭配。这种搭配源自数十亿年来的矿物浸染、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在奥陶纪分布广泛的众多岩石中,一部分岩石周边分布着众多矿物物质,这些矿物沿着岩石的内部节理和毛孔缝隙渗入到岩石的内部和表面。比如铁元素的渗透,就会使岩石分布着褐色,黄色,棕色的色彩形象。比如锰元素的渗透,同样使岩石表现着黑色,深灰色,深棕色的色彩形象。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的火山活动,使广大的岩石上面流淌着炽热的岩浆,极高的温度使岩石发生热液变质作用,和矿物的染色相结合,综合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图纹样式。
风化作用主要体现在色彩和图纹形成后的加深和凝聚。在日光照射、风吹雨淋的洗礼之下,它们逐渐渗透于岩石层的内部,形成了深厚的纹理和自然的风采。在三大作用的综合形成之下,一批批色彩古朴,纹理丰富,惟妙惟肖,韵味丰富的国画石得以形成,一经发现,便受到海内外各地游客的推崇。因此,国画石在我国拥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曾被作为国礼送给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作为政府间交流礼品赠送给美国纽约州政府。在当今市场上,国画价格更是从几千元到几百万不等,有些国画石甚至有价无市,是国内外收藏家的热选。但是一些不良商贩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国画石的造假活动,通过画面粘贴、蜡封成像、烘烤留印的方式,人为的制造出一大批“国画石”,严重破坏了国画石的声誉。与此同时,广大的精品国画石因其丰富的艺术属性和广阔的升值空间,使得广大的国画石严重流向海外,国内的精品越来越少,已经处于贫瘠、断代状态。所以,为了保护国画石资源,我们要抵制造假活动,打击非法的国画石跨境贩卖活动。对此你怎么看呢?在评论区告诉我吧。#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我在头条科普##头条创作挑战赛##所见所得,都很科学##我要上微头条#作者:双耀 校稿:川川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