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2019年5月8日,科学家在2000℃的高温下,将水变成了一种固态和液态共存的超离子冰。高温下,为什么水没有变成蒸气而是变成了“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分别对应0℃以下的冰,常温下的水和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尤其是当水达到100℃的沸点时,就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然而,早在1988年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超级冰的存在,并于2018年首次在来自地球深处的钻石中,观测到了超级冰冰七。这些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水的20种形态,其中除了水和水蒸气以外,其他形态都被认为与冰的结构相近,因此在命名时也都以“超级冰”或者“冰+数字”的形式命名。这些冰和我们常见的冰不同,比如其中有一种冰在0℃以下居然呈现出液态。科学家是在冰雹形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也就是说它可能是水和冰,或者水蒸气和冰在互相转化时的一种中间状态。
液态冰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它们无法凝结成冰。水想要凝结成冰不仅需要0℃以下的低温,还需要有较为充足的凝结核。比如,在对流层里的水蒸气在不断积聚的时候,由于低温会趋向于变成水和小冰晶,但是只有充足的凝结核才足以让它们真正凝结成水和冰晶,乃至雪和冰雹。一般的河水和空气中都含有充足的凝结核微粒,但是如果是人类制造的纯水在0℃就不会结冰,而是形成“过冷水”,只有达到了零下35℃时才会结冰。2019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高能激光和X射线,对水分子进行高压冲击,同时温度也升高到了2000℃。最终,科学家们得到了水的第20种形态“冰18”。冰18从肉眼看上去部分呈现固态,部分呈现液态,似乎只是一种冰水混合物,但科学家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发现,它内部只含有一种发子结构,而且与正常的冰和水不同。我们知道水分子的结构是“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型像一个比老鼠的头。而冰18的水分子已经完全瓦解,氧原子单独构成了一个立方晶格结构,氢原子则在网格中自由流动,这也就是冰18固液共存的原因。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水在常温下就会变成水蒸气,到100℃以后更是会加快蒸发,根本不可能变成固态冰的形式。到了2000℃的高温,水要变化也只可能在气态形式下变化,为什么会变成固态和液态共存呢?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水、冰和水蒸气都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形成的,当大气压改变以后,它的性质和形态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压就比较低,水的沸点就会显著下降到80-90℃左右。也就是说原本需要100℃才沸腾的水,现在可能80℃就沸腾了,然后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了。也正因此,在高原上烧饭,米饭是很难熟的,必须用高压锅。相反,如果是在高压下,水要结冰就不要降低到0℃以下了,只要压力足够大,理论上来说多高的温度都能形成“冰”。研究超级冰的意义重大,因为在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特殊环境和条件,它们会催生出很多超级冰。科学家推测,我们的太阳系就存在大量的超级冰,尤其是在太阳系边缘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地壳深处很可能就存在大量的冰18。除了观察和研究冰相变化以外,超级冰能否应用到人类生活中似乎更加关键,科学家正在做相关尝试,未来它们可能会对材料学、生物学和大气科学产生重要影响。#头条创作挑战赛##超级冰##冰18#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