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猪引进30年,导致养了9000年的土猪被赶出中国人的餐桌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洋猪引进30年,导致养了9000年的土猪被赶出中国人的餐桌,一场严重的猪瘟又把惨遭“淘汰”的中国本地猪拉回公众视线,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渐渐依赖外卖来度过平时的一日三餐。到了周末想亲自下厨的时候,你会不会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土猪肉”宣传语感到疑惑?这个“土猪”到底是什么猪?凭什么还单独拿出来宣传?土猪,也叫本地猪,它并不是指区别于圈养猪以外的,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散养猪。本地猪的猪种原产地就是咱们中国,并不是国外进口猪的后代。根据《中国地方优良品种猪简介》,我国的本地猪约有50个优良品种。那么多品种怎么在菜市场里还变成了很高贵的样子呢?这是因为在现在的猪肉市场,本地猪正在被“赶走”。据调查,2007年本地猪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可以说它正逐渐在我们的餐桌上消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外国猪是怎么进入市场的。由于在建国初期,我们对猪的培育、养殖以及运输技术都比较落后,为了提高猪的产量,于1950年第一次引进苏联大白猪。后来在1960年引进英国约克夏猪,1963年引进丹麦长白猪,1972年美国杜洛克猪也走进中国国门。前几次的引进数量都不算大,改革开放后,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填饱百姓的肚子,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猪种。
外国猪和本地猪最大的区别在于颜色,我们本地的猪也叫黑猪,嘴巴短耳朵大浑身长的是黑毛。外国猪毛色是白色,嘴巴也比较长,非常好分辨。这外国的“猪八戒”比我们本土的“猪八戒”多了什么独家“武功”呢?首先是出栏时间短。外国猪最短只需要150天就能出栏,而本地猪往往需要大约一年的生长才能出栏。其次是养殖成本低。外国猪圈养在围栏里,长一斤肉只需要3斤的饲料。而土猪一般都是以散养的形式小规模养殖,养殖条件没有像外国猪那样得到“升级”,饲养的成本自然就高一些。而且洋“八戒”更“瘦”。洋猪的瘦肉率可以达到65%以上,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喜欢所谓的“大肥大肉”,瘦肉率相对较低的土猪自然在这一项上就输掉了。很快,洋猪就占据了几乎所有的中国生猪市场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2020年全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达到439吨,进口种猪3万头。大规模的进口让洋猪成为了某种“外来入侵生物”,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养殖洋猪,包括横泾猪、项城猪在内已经有8个品种的本土猪灭绝。2018年一场严重的非洲猪瘟在我国24个省份造成毁灭性打击,一共有91.6万头生猪被掩埋。这个时候由于大量引进洋猪而产生的猪肉安全风险问题被摆在了大众眼前。研究发现,原来我们本土猪还是很多外国猪种的祖先,例如美国著名波中猪就是中国土猪的杂交后代。由此可见本地猪的基因竟然那么强,居然有那么强大的抗逆性。为保证猪肉安全,有基因优势的本地猪“一击制胜”。国家和很多企业已经对本地猪开展了保护措施,共建设37个地方猪种保护区和79个猪保种场。科研人员和民族企业也在为本土“猪八戒”保驾护航,用技术打破繁育难关,例如天邦股份就培育出了全球范围内最好的中国皮特兰猪。现在大家在超市看见的各种“土猪肉”宣传,正是对土猪最好的保护宣言。也就是说,要振兴本地猪的养殖规模和繁育水平,最重要的是多去吃。只要市场需求打开了,本地猪的繁殖养育水平自然会跟上大众的需要。常言道:“振兴农业在强‘芯’”,我国作为养猪大国更是猪肉消费大国,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能给世界提供一张属于中国土猪的“芯片”。#中国土猪濒临灭绝##洋猪入华##土猪肉##非洲猪瘟#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