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平 | 我的父亲



▲李正阳题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爱如山,永远屹立不倒,父爱如水,永远源源不断。
言传身教
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教书四十载。他是黄冈高中1953届毕业生。在我小时候记事时,父亲给我讲他读书的经历。父亲生于解放前的1933年,家中姊妹八个,父亲排行最小。在解放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称为压在老百姓身上三座大山。在那缺吃少穿的困苦岁月里,奶奶依然送父亲读私塾,奶奶觉得我父亲读书悟性较高,把父亲交给我的四伯,坚定地要送父亲读书,这样父亲跟四伯在外求学,直到他解放初期考上黄冈高中。
无私奉献
因儿时营养跟不上,父亲读黄冈高中时是患上了肺结核,而未录入大学。国家出资给父亲治疗身体,父亲经常念叨感谢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不然他的命早就没有。父亲高中毕业被安排在蕲春县张榜镇偏远山区小学任教。在山区小学这一教就是七年多,父亲执教三年就任小学校长,后来他向组织申请调回黄梅县蔡山镇中学教书,这样可回老家照顾好奶奶。父亲教化学,生物是专长,他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父亲很爱护学生,讲课时生动形象,所以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

正直无私
小时候,父亲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父亲在我读小学一年级就把我带在身边。上小学父亲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在我读初中时,学校有些不良风气,父亲敢于直言,这样就难免得罪学校与教导组的个别领导。导致父亲退休三年前教导组领导又安排到乡村小学任校长,正如毛主席所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上大学时,父亲是《背影》中的缩影。
助人为乐
父亲是一位乐于助人,热心向善的人,六七十年代在农村算是文化人,每年春节临近,村里的宗亲请我父亲帮忙写春联,别人给我父亲香烟等物品回馈,他不收宗亲们任何物品。别人家有困难只要找我父亲帮忙,在他能够解决之下总是热情的帮解决好问题。
安享晚年
父亲于一九九二年退休,离开他毕生热爱的教育事业。刚好那一年我也从航校毕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父亲是远方的牵挂。在工作地方每次和父亲打电话也总是三言两语,电话那头,父亲总说,“你妈非要我给你打电话,说自己不会拨,让她接吧。”然后装作漫不经心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话音。父亲会数着下次的通话时间,会念叨多久探家,会挂念……可母亲告诉我,父亲爱我,只是不说。我说,我都知道。
父亲的容颜伴随着岁月已显苍老,然而在我的眼里,父亲是座山,教给我坚毅和刚强,赋予我信心与力量。
作者简介
王卫平,黄梅县蔡山镇白神墩村人,海员,毕业于湖北航运学校。
【链接】苦竹乡吕帅霞        黄梅东站问题
本平台受热捧                   寻找杉木乡外公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顾问:周慧  刘光天
主编:李滨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澜、王汶柱、石阳艳、龙静、朱文霞、何国彩、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柳景钢、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蒋国雄、蔡群
执行副主编:龙静  柳景钢
联络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文战华、王汶柱、石阳艳、李九华、李凤清、严凤琴、周向春、桂林枫、桂文林、涂向阳、梁文雄、黄赞煊、蔡群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