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风波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老乡群文学自媒体群免费信息群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勾起的是伤痛,留下的是悲哀。
我的老家地处湖滨,上世纪60年代那里的人们长年缺柴火。因为没有山林,更没有天然气,仅一点点稻草又要喂牛,这一日三餐的稀饭拿什么去烧开!后来生产队决定:每人每年放假7天自找门路砍柴。
自找门路说的轻松,可山里没有亲戚,一个畈外人到哪落脚,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去山里帮忙造大寨田,挖到的树根作为工酬。这样下来一个星期能弄五六百斤柴,但非常累,一般人吃不消。几经周折和考虑我决定去找我苦竹口村的一个朋友,我想:他会砍柴,我会干农活,换工或许行。
这天夜里我们找到了他的队长说明来意。队长很为难:“这事不好办呀,我对你一点都不了解,家庭什么成份,万一出事怎么办?我们山上建粮站围墙做小工每天1.20元,刚好可以买100斤柴,要不你去试试。”“行!”我喜出望外,谢过队长当晚就找到了建围墙的吕师傅,他见我身体结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说:“明天就上班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工地,一会儿吕师傅和另一个小工也到了。我们按照吕师傅的吩咐把石头按石灰线堆。这虽然是重活但空余时间多,吕师傅叫我们边抬边休息,只要供得到手就行。
我说:“吕师傅,我只有6天假,你这里要建一个多月,能不能包一段距离我,免得你日后再找小工。”“行呀!”吕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那就5元钱100米。”我高兴极了,白天抬石头,晚上又洗石灰,一个星期下来结账17.2元,我高兴得睡不着觉,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从横山公路赶到垅坪大坝。
天刚放亮,东方泛起了一片片红霞,卖柴的人也就陆续地到了,把个百把米长的大坝挤的水泄不通。我一打听,干柴一分二,湿柴九厘,那就买干柴呗,来一趟多不容易,何况我有的是钱。
我大喊一声:“买干柴1200斤,包送到家,运费连人带车1块钱。”“有多远?管饭么?”有人问。“30里地,饭没有,到北门口每人买两个大馍头。”“行!”两个破帽子兄弟站了出来,“我送!”
这一路真是浩浩荡荡风光无限,我以主人翁的姿态大摇大摆地委随车后,这个
中的滋味,嘿!我不仅高兴地唱起了那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
晌午时分我们到家了,老母亲看到堆的小山似的柴火,喜极了惊呆了。一会儿工夫村里人都闻信赶来看热闹。队长也来了,他看了看问我:“你哪里弄来的?这么多!”“我和我朋友砍的。”“刚砍的柴是湿刀口,你这柴为什么刀口这么干?”队长反问我。
我哑口无言,只能说是买的。“那得花多少钱?”队长又进一步追问。“15块。”“钱是哪里来的?”“我在苦竹口做小工挣的。”“你一天工资多少?”“一块二。”“一块二6天也只有7块钱!”队长像审犯人似的一步步紧逼,“我做包工日夜干。”“包工!这还了得!”队长大喝一声,“阶级斗争新动向!”他立马转身向村支书汇报去了。
一会儿工夫,我门口集满了人,说是要开现场会,村书记也来了。不知道是出于妒忌什么的,贫下中农们一个个义愤填膺,说什么的都有,什么火烧芭茅心不死,阶级斗争的弦不能松,想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后来居然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要打倒我这个国民党的儿子。
现场会一浪高过一浪,我只是默默的站在中间,最后书记发话了:“念在初犯,不予全部没收,但这资本主义的尾巴一定要割。村里三户五保老人你每家送两百斤,剩下的归你,希望大家以此为鉴!”
看着来之不易的柴,我一动也没有动,眼泪禁不住地刷刷往下流,天哪!这将气力换钱,以钱易物,我错在哪里!
作者简介

石问樵,网名野岭樵歌,男,1946年生,黄梅镇苗竹林村人,现居高桥路一巷7号。热爱格律诗词。曾任黄梅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流响》诗刊责编。有诗作多次在全国各地获奖。个人认为,好诗在于情真,调雅,格高,味厚。梅安怀荐稿。
【链接👇】太白湖
他给我兜汤夹菜,我却…
布洛芬来了! 黄冈12县市区购药攻略
黄冈黄州.麻城.武穴.团风.浠水.罗田.英山.蕲春.红安.黄梅 老乡群在此!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