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童家塆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老乡群文学自媒体群免费信息群
很小的时候,旁人问我,你家在哪里?我回答,我家就在童家湾。作为故里、家乡最初、最小的符号,用电脑术语说,童家湾永久储存在我的记忆文件夹中。
我的家乡,我朦胧出生、幼小玩耍的地方,地理坐标何处,行政管辖归哪?湖北省黄梅县土桥区藕塘乡童家湾,这是原来地址,现今表述是杉木乡邓旗杆行政村童家湾自然村。
鄂东黄冈市黄梅县,版图一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万左右,呈南北方向的椭圆形,上乡(上半个县)是大别山南麓余脉的丘陵地区,下乡处长江北岸“鱼米之乡”的平原地带。童家湾在上乡,它坐北朝南,东西北三向被低矮的山丘围拥,南面紧靠屋场是一口多次前移、人工挖掘的小水塘。
黄梅第一座水库——古角山水库的中干渠,紧贴塘岸边。再向南,有个面积稍大的水塘,人们叫它大塘。大塘水从西向东流,流域是一垄两山丘夹着的水田。童家湾的主要农耕土地,集中在这里。故,祖先们把它叫着大垄。
归纳起来,若空中俯览的话,童家湾村犹似一把朝南放置的大太师椅。通俗些,土气点,也可说是插箕地。童家湾原来依傍屋场,有一条缺口朝南的U型排水沟,这个水沟,相当于城镇的护城河。一到多雨季节,山坡流下和屋场排出的水,汇拢沟中,注入小塘、大塘或中干渠。排水沟外,隐约可见黄土掺小石子磊成的围墙。围墙上下,种有一圈各种大树、古树。
在我记事时,这些树大都有二三人合抱那么粗,二十来米高。主要是枫树、樟树、桐树、木梓树和苦粒籽树。沟、墙、树、塘、渠、屋,融合共存,交相辉映。童家湾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仍一直保持着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形态。若一直如此,现在也可招揽游客观光的了。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中叶后,童家湾的原形旧貌遭到破坏。二百来年树龄的大树成为换钱的牺牲品,维护屋场的围沟逐渐堵塞,房舍东西排列、纵横设内巷、落雨不湿脚的传统风格也逐渐变异。期间,邻近的异姓人家,在屋场"太师椅”后靠的路边山地,盖起新房子,投靠童家湾。本村两百多年清一色童姓的内涵被修改。
家谱曾有谱序曰:童家湾三面环山,南边临水,视野开阔,曾是一座封闭式的古典村落。祖堂上下四重,纵橫走廊相通。村外建有围墙,四周古树参天。场景气派,远近闻名。这些文字描述,而今事过境迁,永远停留在美好的回亿中。
其实,童家湾只有三四十户童姓人家。顶峰时人口也冇超过四百人。可谓之“袖珍型"自然村。村里童姓有两块屋基,面向水塘是正宗的老屋场,稍后搬来的三五户住在小水塘的东侧,这里叫新屋,也叫塘角。此处曾开办私塾,亦称学堂。屋侧边有一幅用来加工谷物的石质碾盘,于是又叫碾下(黄梅话下字同广东话发音相同)。新屋,塘角,学堂,碾下,小小的村中地块,竟有恁多名字,显示出童家湾先人们的新鲜感和创造力。

黄梅、九江两地的童姓有显派显支、晟派盛支、宣派世支、鸿派鸿支、金派轩支,五个宗支。前四派支在黄梅,金派轩支在江西九江。仅隔长江的鄂东、赣北童氏五派支,据考,并非近世代的嫡亲共祖。而他们在上世纪中叶、末叶和本世纪二○一四年,三次合修宗谱。同地异支合修谱牒的新尝试,赋予五派支童氏的新称谓——梅九童氏谱系。
梅九童氏合修牒卷,较早世系未予规范,以晟派盛支为基准起始,确定世系五十个派字:
盛世承时济,美士名克成;
元亨利贞吉,道义启贤英;
温良恭俭让,正直益聪明;
华夏逢尧舜,精忠卫国诚;
崇尚勤善志,锐意勇攀登。
这五十个派字,目前最新使用的到达“贤英” 辈分。
本人属于五派支中的第二派支,即晟派盛支,开宗立支的盛襄字赞善公,约生于一五二一年,上溯八代的晟字光奕公,约生于一三六七年。晟公和黄梅孔童家畈的显支始祖显筠公是一个辈分。

近年探索渊源、梳理世系的研究表明,鄂东梅九谱系的显、晟、宣、鸿、金诸位上溯迁徙始祖,与鄂中黄冈、新洲、团风、麻城、鄂州、武汉等地,以及皖、赣等省份童姓迁徙始祖,贵一、贵二、贵三诸公,是一个辈分。如果纳入西周童续公的大世系,原居地均为江西的,梅九、鄂中童氏迁徙始祖,都是童续公世系七十五世。
谱书记载,童柏万是童家湾的开村鼻祖。柏万公,晟派一七世,盛支十世,成字派,谱名成富,字柏万。生于一七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乾隆二十年,乙亥年十月十八日;殁于一八二〇年十一月十四日,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年十月初九;享年六十五。
柏万公年轻时,家在从古角山发源的黄梅县河东岸的平坦地,村名叫湖中畈。湖中畈在河堤外边,估计常遭洪灾,村子象似泡在湖中一般而得此名。从小吃尽水灾之苦,柏万公决心搬离旧屋,另寻新址。他不顾父亲的反对,跑到十来里路外,现在的童家湾处,勘察地形,协商买地,确定屋场,修建房舍。     
谱书没有记载确切时间。根据推算,柏万公大约在三十岁左右,做这件大事。换言之,童家湾大约一七八五年左右形成,至今有二百五十来年的历史。
柏万公的墓穴在距童家湾最近的茅屋山上,坐北朝南,前临干渠,后拥屋场西南山脉。柏万公长眠这里,故,茅屋山又叫坟面前。后代人如此安置,表示着对最近、最亲祖宗成富字柏万公的敬重和怀念。柏万公后代一直兴旺发达,可能有这位童家湾开建先驱的保佑。
在童家湾有“老四房”的概念。柏万(成富)公是家中独子。他生元旦、元昱两子;长子元旦生亨博、亨厚、亨高、亨悠四子。亨字辈(晟派一九世,盛支十二世)四兄弟的后裔,即为“老四房”。柏万公次子元昱生亨明、亨久二子。
他们分别叫作五房、六房。——成富(柏万)公孙子亨字辈,博、厚、高、悠、明、久公繁衍的后代,又被称作“六房”。在童家湾村童姓中,六房为柏万公嫡出,宗支亲近。塘角新屋成派祖宗,是柏万公的堂亲或远房兄弟,血脉关系稀疏些。
童家湾村子较小,在黄梅的名声却很大。我们六房中,出了一位黄梅县的县长——童静安。静安公(晟派二一世,盛支一四世),名刚方,字逊祀,号静安,谱名贞一,生于一八八四年十一月三日(清光绪十年,甲申年九月十六日),殁于一九五二年二月,享年六十八岁。静安先生系六房祖亨久公之孙。是我的叔祖,或叫叔公。六房历代都有较高的学知。称得上书香门第。
在我国时代变迁前夕,贞一(静安)先生当过好几年民国政府的黄梅县长。在家乡里,曾听到他的许多传说。据传,有一次两军打仗,童县长静安先生,躲藏在一个枯井中,对方向井下投掷石头,老先生拼命地叫喊:别扔石头啦,别扔石头啦,快把头打破啦。两军对峙,不施枪炮算客气,丢几个石头是小意思,还顾什么头不头的。于是有人说静安县长,书读多了,过分文雅,有点儒夫子气。
其实,公正而论,我的这位县长族祖,心肠确实善,品性确实软。静安先生是鄂东造诣颇高的文化学者,极富盛名的开明绅士。在红白两势对抗的年代,冷静思维,理智处事,鼎力新兴力量发展。族祖有三个女儿,按辈分我要喊姑,分别在北平(京)、上海、武汉,他常常在三处轮流着住。
我父母亲帮助看护其在童家湾的房子,看到或得知若干隐密信息。有一次,当时在黄梅苦竹、停前一带山区打游击的邹一清和蔡琼受伤。他俩跑到童家湾,寻求静安先生照顾和保护。两人在静安先生家治疗养伤一个多月。
其间,出现电视剧中的奇特镜头,一间房,县长及其幕僚开国民党的会,隔壁屋里红色游击队首长在养伤。邹蔡两人伤好后拿着县长签发的路条(通行证),从白区安全返回红区。新生政权诞生后,邹一清、蔡琼主政黄冈地区。他们对静安先生,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恩惠,常怀感谢之心。
静安先生也是一位淡漠利益,不积家财的旧官僚。他家只有二三十亩田地。住着的房子也是牛拉石滚压的土砖砌成。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四五十年时,他家曾打算修建青砖灌肚(填沙)的新房。只做米把高就停工了。估计是资金不到位。由此看,他没贪财,冇积钱,两袖请风,身子干净。
在族祖静安先生主政时,黄梅民间传播,官场、政界的绅士、名流有“三个半爹得”。童大爹,於官爹,石孝爹,洪万爹。族祖静安先生占着完整一席。“爹得(的)”中的爹字,本有父亲、祖父两种含义。黄梅土话口语,把爹字稍为变音,分别喊父亲,叫祖父。“三个半爹得”,专门指祖辈,可解读为爷爷、老爷、名人、豪绅。
静安先生是梅九谱系合修首创者,他倡议,他推动,他促成。他的名声响,文笔好,亲自筹划、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亲笔撰写的流畅、优美、丰富、多彩的合谱序文,至今仍被后世修谱者奉为范典。
作者简介

童道富(谱名),汉族,网名若谷不知,湖北黄梅人。鄂东黄梅县和赣北九江市——梅九童氏谱系晟派盛支二十三世。溯祖源地为江西籍。一九四〇年代中期出生,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夜。三个两次拥有者:两次上大学,两次进执政党,两次当解放军。引以为荣亦有三者——一为黄梅一中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二为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生,三为陆军某师报道组无证毕业生。退役回地方就业于广播电视传媒。自称土产杂家,杂七杂八都捣鼓一下,均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链接👇】太白湖
黄仲华 | 雕塑让长春尽显艺术范【顽童游记】
童道富 | 黄梅杉木童家塆: 友姓如亲常相随
走进“一河两岸”
泛舟松花江上
黄梅县名新说
忆年少时学算盘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