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悬案来源】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500年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国家图书馆馆长),故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拜访过老子,也就是史说的“孔子问礼”。
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以经国济世、开化西域。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之后再也无人知晓其下落。《史记》“莫知其所终”,这给后人留下了谜团。
【悬案内容】
西出函谷关后,老子到底去了哪里?至今还是一个谜,后人对此既关心又无知,只能不断地猜测。
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有人说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而又有人胡乱猜测,说那时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导致意外身亡。
一是“老子化胡说”。始见《后汉书·襄楷传》。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这是说老子肩负重大使命,到西边教化胡人,并且后来成了佛。但自古到今,在西方没找到老子的任何踪迹和遗物,所以此说存疑。
二是甘肃河西说。班固在其《汉书·艺文志》中指出:老子入关西去,尹喜“去吏而从之”且“俱之游流沙之西。”这说明老子在尹喜的陪同下,一直到了甘肃河西的居延地区。持这种说法的人,列出了老子在甘肃的大致线路:出函谷关、过大散关、由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去世。老子在临洮去世后,其子嗣在此繁衍。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于是有“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一是洛宁说。老子出关之后,根本没有继续往西走,而是调整方向,经卢氏,到栾川,最后在洛宁去世,并葬于洛宁寿安山。持这种说法的人,一般为洛阳人。他们认为:老子一生,始终没远离河洛地区,所以洛阳郊县大有老子踪迹。他们推断老子西出函谷,不过为表明自己不投楚国,所以老子向西,意在入秦不入楚,但走着走着,忽想起西边是“周”的根据地,故而半途折返,回到栾川,青山绿水,正好隐居。理由是洛宁县城东 5公里寿安山南麓有祖师墓,其实就是老子墓。
依据其一是古竹书《老子葬其造》中载“老子葬寿鞍(同“安”)山,其周所四龙围绕”。如今,祖师墓周围果然有四条深谷,宛若四条游龙。其二是北宋林灵素《水镜相术论》前言中载“老君者李耳,卒葬于永宁(洛宁)之寿安山”。
二是栾川说。老子出关是虚晃一枪,出关后马上掉头,沿虢国古道,从灵宝、卢氏辗转至栾川隐居,故有老君山。如今的老君山,确有残碑文物为证,还有老君河、老君庙以及四月初八的庙会,都是纪念老子的。
东归说:
《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离孔子所在的曲阜不远。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这件事不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是在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说明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比较可靠。
以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只有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有文献根据,其它的说法,还有待学术界提供新证据。不过“西出函关”“紫气东来“西渡流沙”“不知所终”到后来都成了典故,其文化意义已超过考据意义了,其审美价值也超过考证价值了。从此让道家文化有了一个神秘走向和青色弥漫……
【链接👇】黄梅过年习俗
朱镕基关于台湾问题的答问
汪东兴64岁时主动辞去副主席职务,面对众人疑惑,他回应了9个字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