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黄梅南临长江,北依大别山,踞吴头楚尾,有地灵人杰之气。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吴风楚韵的黄梅文化现象。
“吴头楚尾”是一个地域概念,是古代吴国与楚国交界的地方。《辞海》对“吴头楚尾”的解释是“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接界之地”。《汉语大词典》指古豫章(今江西省)一带为“吴头楚尾”,是古人对先秦时期位于吴楚之间的代称。
根据《禹贡》的说法,当时全国划分为九州,夏、商、西周,黄梅地属扬州。东周、春秋前期,属楚。战国时分别属越和楚。黄梅古属九江郡,九江建制沿革称: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方舆胜览》也说:“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黄梅居楚黄末壤,控金陵上流,东峙潜皖,南距浔阳,实为吴楚交会之区,更属荆扬咽喉之地。
鄂东地区黄梅、蕲春、罗田、英山等与安徽、江西等省接壤,与鄂州、黄石、九江等市隔江相望的县市,大都称自己所在地属“吴头楚尾”。如《蕲春县志》称:“蕲春以地处吴头楚尾、荆扬交会、扼控长江、交通便捷之地理位置,为历代当权者所重视”。英山县网站介绍其“素有荆扬大道、吴楚咽喉、江淮要塞、皖鄂通衢之称。”
黄梅县地处吴楚交界之事,源自春秋。据《春秋大事年表》载:“大江自西来,流入江南安庆宿松县界,南岸为江西九江府德化县界,楚地止此,从此入吴境”。因此,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势力已经达到今安徽省的宿松县一带。按今天的地理坐标看,吴楚交界处,正是我们的鄂东地区。因为蕲春、黄梅县与安徽的宿松县接壤。
从春秋三传(左传、公羊、谷梁传)、《史记》、清《春秋大事表·吴楚交兵表第三十三》等史籍记载,吴楚之间实际共发生31次战争。因此,可以说吴楚两国的疆界,因数百年来的“拉锯式”战争,一直是“犬牙交错”型。因此,也可以说“吴头楚尾”这个词,用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各地,都不为过。
黄梅踞吴头楚尾,有建制沿革史证明黄梅境曾分别属吴或属楚的。如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楚霸主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黄梅属西楚九江国。东汉顺帝时,黄梅县归属扬州庐江郡。建安十三年,吴国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吕蒙为寻阳令。
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改鄂为武昌郡,领寻阳隶荆州。吴黄武四年(225年),属吴扬州蕲春郡。太康二年,还隶扬州庐江郡。永兴元年,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
古代的吴头楚尾地域,处于南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是吴楚两国较量,楚、吴、越兴替的大舞台。从公元前楚文王伐蔡,楚成王伐黄,灭英,楚穆王灭江、灭六蓼。楚庄,灭舒,与吴越定盟,将群舒之地划为楚之东部疆域,以将“吴头”变成“楚尾”。楚康王率水军伐吴,无功而返。
楚平王杀伍奢及其长子伍尚,次子伍子胥奔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吴王夫差继阖闾之后又打败越王勾践,十年后勾践出兵直袭吴都姑苏,吴也亡国。有人以铁马金戈“吴钩楚剑”,雄风浩荡称之,如唐张柬之:“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等诗句,更是脍炙人口,人们欣赏的正是那一股浩然之气。
黄梅县段窑街鸡鸣三省,小池口两省共营,特殊地理环境,孕肓了这里的吴风楚韵和瑟共鸣。据《黄梅县志》载、晋永兴元年(304)立寻阳郡,寻阳县治移江南,黄梅县南境仍属寻阳县隶寻阳郡,北境归西阳国之蕲春。
明洪武初,界定,以东西港为界,港之南抵长江为江西省德化县辖,港之东除段窑为黄梅所辖。明万历二年,经黄梅、德化两县勘察,小池口以横街甕口为界,以西为德化县设小池口市,并成为德化县七市十三乡之首。以东为黄梅县设清江镇,形成“共市于一街”“一街跨两省”的局面。这里虽划了吴楚分源界,但并未设立吴楚分源碑,千百年来互通有无,终在民国时以江为界,江北合为一家。
黄梅方言深受吴语的影响,被语言学家划分为江淮官话黄孝片。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区,黄梅方言被划为江淮官话黄孝片。江淮官话,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北方方言的一支次方言。
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地域和语言源。因为地域上比较接近,词汇、语法等更加同源。尤其是越剧和黄梅戏的渊源和相似,更加证明了方言的同源性。在我们现在语境中,上江为楚,下江为吴。
地处“吴头楚尾”的蕲黄二州,在湖湘之间,素享“惟楚有才”之誉,受“楚才东渐”的影响很深。蕲黄二州共诞生了944名进士、3985名举人。仅以明代为例,考中进士317名,举人1465名。据史料记载,黄梅县历代共产生进士90多名,尤以清代为多,共有28名,其中文科进士25名,武科进士3名。
“楚才东渐”美誉,不忘世代贤英。明朝尚书汪静风,临财不苟;清代探花帅承瀛,执法严明。瞿九思、冯文炳,堪属文豪。汤用彤、梅龚彬,皆为才俊。
宋敏求、 黄利通、石为艺、石文涟、帅承瀛、蒋镛 、帅承瀚 、喻溥 、石产瑚 、喻元凖 、吴文林 、帅远燡 、蒋奎楼 、邓宗衡 、宛立俊 、喻树琪 、陈得遇 、张良璋 、梅雨田 、 洪鏊 、石振鋆 、汤霖 、邢骧 、张汝琼 、於树棠 、 钱宏勋 、张铭 、吴锡龙等均是进士及弟,皇榜列名。
身处吴地楚疆中,吴风楚韵别样红。许多文人骚客,都为“吴头楚尾”留下了赞美之词。如白居易:“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北宋词人贺铸:“莫倚雕阑怀往事,吴山楚水纵横。”陆游《出游归鞍上口占》中有:“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如苏轼来到黄州,曾留下:“闰载儿童,尽楚语吴歌”之佳句。
愿我们的《吴风楚韵话黄梅》能深深留在读者的印象中。
作者简介
黄仲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链接👇】悠悠南风里
朱镕基关于台湾问题的答问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